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介发展与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昆 《新闻大学》2006,3(3):6-13
媒介发展与政治文明有着密切的关系。媒介发展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播是政治社会得以形成的前提,也是政治文明的前提,它不仅为政治过程提供了不可缺少的信息资源,型塑着人们的政治意识,调节着人们的政治行为,而且媒介系统本身就是政治制度安排的重要内容;另方面,政治文明的程度也决定了媒介系统的政治法律地位及其活动的空间,没有政治文明,媒介发展也是不可能的。社会政治与信息传播同生共存,不可须臾分离。但是政治文明要求在政治系统与媒介系统间保持适度的张力,同时媒介系统自身也应尽可能维持多元结构或至少表现出包容多元政治意识的雅量。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5,(1):58-63
传统传播媒介在政治传播的信息把关过程中,追求对多数人共识表达的满足而忽视了个性化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微博传播带来的把关变化使公民个体的政治个性可以得到自由张扬,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政治表达意愿和自由需求。从长远看,微博技术的应用将会改变社会政治文化,它代表着社会民主化进程并提供了言论自由表达的契机。由此而衍生出的微公共领域与传统公共领域也产生了契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各种从外部对传播的控制,即社会的控制。从人与社会的双向运动过程看,可以通过社会控制使社会不偏离行为秩序化,保证社会整合的正常运转。而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便是对传播的控制。传播的社会控制主要表现在政治控制和经济控制两方面,还有比较软性的文化控制、信息接受者的控制和传播技术的控制。控制会产生效果,但即使最严格的政治控制,也是有限的,因为任何外部控制只能提倡或阻止制止某方面的内容,但无法阻止内在思想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报道中的"信息污染" 现代社会中的媒介在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安排生活重要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污染的负面问题,信息本身可能成为多种现代污染的来源之一.这些信息或本身有毒害,或不真实,或不符合社会伦理要求,或专业性不足易造成误导.在菲律宾人质事件中,一些当地媒体便因传播这些污染信息而间接影响了事态发展.  相似文献   

5.
政治传播效应的研究,需要走出传播学视角下传播效果研究“媒介中心论”的困境,回归到政治活动本身,应以政治活动为根基,用政治学的理论来诠释.政治传播活动是国家宰制下的政治目的性很强的信息传播过程.这种过程不可能是信息的自然循环,因此“媒体”永远不可能处于中心地位.政治传播的效应,不可能直奔一个个社会成员的微观态度而去,而总是着力于宏观的政治治理效果.这样一来,推进政治民主化、形成公共舆论、构建政治合法性,便必然成为政治传播效应的本质规定性.就是说,政治传播始终以推进政治民主化、形成公共舆论、构建政治合法性为最终目的,检验政治传播的“效应”如何,须以这几个方面为基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为图片传播提供了新的环境,图片逐步成为网络信息传播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量的图片信息在网络平台上得以展现。然而在网络图片传播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范现象,一些背离社会道德、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图片传播必然对网络媒体生态产生不良的影响,对青少年的成长构成威胁,也会对受众产生信息误导,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为图片传播提供了新的环境,图片逐步成为网络信息传播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量的图片信息在网络平台上得以展现。然而在网络图片传播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范现象,一些背离社会道德、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图片传播必然对网络媒体生态产生不良的影响,对青少年的成长构成威胁,也会对受众产生信息误导,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8.
网络时代的来临,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也使政府、公众及媒介三者的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公众不再处于单向的被动的被管制的地位,而成为了政治信息传播的反馈者和参与者,从而开创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带有反馈和交互的网络政治传播模式——网络问政. 作为一种网络政治传播新范式,网络问政体现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执政新风,成为重要的民意表达渠道和社会公共空间,也成为辅助政府进行公共决策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9.
苏月 《新闻世界》2014,(4):127-128
言论自由是公民享受政治权利的首要前提,也是国家民主政治的一部分。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上的信息传播更为自由和开放,给人们发表言论提供了更加自由的平台,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新途径。然而,互联网自身的传播特性也使其成为负面信息传播的温床,虚假、偏激、暴力、色情、迷信等负面信息在互联网上大肆传播,有可能对个人或社会造成恶劣影响。因此,网络言论自由的保护和网络负面信息的遏制已经是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尽早探讨出相关解决措施,使二者协调发展,努力营造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0.
张艳红 《新闻窗》2011,(6):25-27
传播是一种社会的产物和必然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的黏合剂。以人类的传播行为而言,传播是使人与人之间,透过信息的交换,而对其所代表的意义产生和谐的感觉及配合行动。此种和谐的感觉或行动,也正是组成社会之要素。社会中的个人,必须是经由传播而彼此存在着和谐关系的个人,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4,(10):28-31
从人类文化发展的进程来看,跨媒体传播注重使用新技术将同一种信息内容进行符码转换,并使之成为适用于不同的信息承载媒介或信息接收终端的传播模式,融入了大量数字模拟仿像技术、数字合称成像技术,实现了数字传播的视觉、听觉、触觉一体化逼真效果。它是消费社会信息生产逻辑的必然产物和消费文化崛起的必然需求,是全球化语境中不同体系的文化实现信息交流的必然选择,是政治话语空间民主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新型传播模式将对文化观念、传统文化大众化、文化的社会参与、建构创新型文化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差异成为国际社会各种冲突背后的深刻动因.各国在制定国家发展战略时都将包括国家形象在内的文化传播力作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从而寻求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国家形象国际传播效果的普遍认同. 一、传播效应:国家形象传播产生的动因 以国家作为传播单位的国家形象的传播主体,在与其他国家的博弈中通过本国或国外的媒介信息传播系统,将能够代表本国形象的符号通过各种媒介形态传播至传播客体,并期望取得预期效果.在这一过程中,传播主体所希望传播到达的符号系统和实际到达的符号印象间存在一个传播差,也就是传播主体和传播客体基于认知结构不同而造成的差异性.造成这个传播差的原因众多,也成为各种不同国家形象存在差异的溯源.  相似文献   

13.
网络空间的民主与自由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网络传播在信息交流上空前的开放性、互动性所带来的自由与平等感,使其与人类的民主化理想产生了天然的联系。但是,科技的进步并不一定与人类文明的进步相对等,技术也不可能自行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 网络空间信息流通的全面开禁,使民主社会需要具备的多个、独立的信息来源有可能得以实现,但信息差距和两极分化,使网络民主变成少数人的特权;虚拟空间实质上是对现实的解构和颠覆;网络在实施直接民主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力”和政客对选民的操纵;在网络时代,一种由技术专家产生的更为隐蔽的权力集中现象已悄然降临,以至于可能在未来造成技术专家在政治上的专权。  相似文献   

14.
社会危机事件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而网络传播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社会危机事件的演变和进程。面对社会危机事件,网络传播具有传播形式和渠道多元化和信息整合能力等优势,也有片面追求点击率、缺乏灵活性、缺乏公信力、“把关”效应减弱等不足。网络传播应当扬长避短。消除社会危机事件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传播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信息传递的过程。传播学是随着现代化传播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当今,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报刊、电影、广播、电视、通讯卫星、电子计算机等传播媒体在网络通讯系统中已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传播活动,特别是运用现代化的传播媒体进行大规模、远距离的教学活动,更需要传播学理论的直接应用和指导。因此,传播学与远距离教育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传播学的理论也成为现代远距离教育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魏景飞 《青年记者》2017,(11):30-32
人类传播方式的演变与传播技术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人类的语言媒介的产生到人类第一套体外化信息符号系统——文字的出现,再到依赖于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使人类社会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印刷媒体,从颠覆了信息传递方式和速度、丰富了传播内容的早期电子媒介的出现再到使人类社会成为“地球村”的网络媒体,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革新了媒介信息表达的方式,另一方面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重新构建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透过传播媒介不断更新换代的发展历程 ,论述了媒介形态本身对社会结构的巨大影响。最早的传播活动是借助语言和文字进行 ,社会交流的扩大要求人们设想文字书写复制的传播技术。印刷术应用而生 ,其传媒内容的复杂和理解循序渐进的特点 ,造成受众明显的等级差异和交往隔绝。电子媒介打破了传播的文化条件限制 ,特别是电视与网络传播 ,构成了最为广泛的公共领域 ,提供了从未有过的信息共享。而手机短信传播 ,实现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完满结合、互动及时、信息自主选择 ,也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公众进入媒介的技术障碍和经济障碍  相似文献   

18.
传播状态的新闻文本,主要处在两种基本语境之中:一是由它与其他作品及其相关信息载体构成的媒介语境;二是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心理等构成的宏观的传播语境和收受语境,也可以称作社会语境。媒介语境与社会语境赋予传播态新闻作品以“语境信息”,使新闻成为现实传收中的新闻。  相似文献   

19.
董小雪 《东南传播》2011,(8):120-122
微博作为新兴且受大众追捧的新媒体信息传播平台,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重要影响,社会营销也是其中之一。社会营销是通过改变目标受众的行为方式实现社会利益,而微博的即时性、可移动性、共享性、传播主体多样性、传播时间持久性等优势有助于促进社会营销的顺利开展,但同时,微博的信息规避性、二级传播模式等特点变相成为社会营销的障碍。  相似文献   

20.
社会传播系统同政治体系及其运作方式密切相联。现代政治明是以民主为核心内涵的,传媒业的兴起与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作为现代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信息传播体系,传媒业带来的政治信息沟通的普及化和公开的政治表达渠道,同决策民主化、同公民的广泛的政治参与有着难解之缘;传媒业的引导舆论功能,使其同民主政治所要求的对于政治过程和政治人物的监督紧密相连。信息公开制是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出现的,从一开始,它就与传媒业有着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