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新闻现场采访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场采访是电视现场报道的重要特征之一,而现场报道又是最能体现电视新闻报道特色和优势的节目形态。在现场报道中,记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手持话筒,面向摄像机(观众),以采访记、目击、参与的身份做出图像的报道。现场报道不仅让观众通过荧屏看到新闻事件现场的图像,而且让观众听到现场的音响和采访对象的心声,给人以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这就是电视新闻现场采访的特殊魅力。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记者现场提问的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新闻讲究真实性和时效性,因此现场报道的新闻越来越多。在现场报道中,记者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手持话筒,面向镜头,以采访记者、目击者、参与者的身份进行的报道。不仅让观众通过荧屏看到新闻事件现场的图像,而且让观众听到现场的音响和采访对象的表现,给人以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这就是电视新闻现场采访的特殊魅力。  相似文献   

3.
现场采访离不开提问,提问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采访报道的成功与失败。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电视新闻记者手持话筒,深入一线进行现场采访,这种形式无疑给所采制的新闻增色不少。但是,也有一些记者在进行现场采访时,往往对于如何提问,提哪些问题,为什么要这样提问并不明确,从而影响了现场报道的效果,由于提问目的不明确,因此,有些记者  相似文献   

4.
同期声分现场效果同期声和现场采访同期声两种。从广义上说记在现场采访,在拍摄活动图像的同时打开话筒开关,将现场声音随图像一起录在磁带上,这种现场声音,就是同期声,通常我们习惯把它称之为现场声或效果声。我们平常讲的同期声,往往是特指现场采访同期声,即在拍摄人物讲话的现场同时录下的讲话声和背景声。  相似文献   

5.
接连在报刊报道中看到,记者在描述新闻现场采访场面时多次出现“话筒林立、镁光灯闪烁”的字样。看到“镁光灯闪烁”的报道,似乎有鼻子有眼的,其实却是严重失实。我们知道,镁光灯作为一种摄影照明工具是很久远的事情,早在20世纪初叶盛行过一阵。因为镁光灯设备复杂,闪光时要产生声响,严重干扰新闻现场,所以镁光灯早已被新闻摄影所淘汰,现在人们普遍使用的是小巧轻便的电子闪光灯。如果有人现在仍然在使用“镁光灯”拍摄新闻照片,那他可能一出现就会被当成“新闻”的。为什么“镁光灯”一语在众多文字记者的笔下和印象中是那样的…  相似文献   

6.
现场采访是指记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对当事人进行的即时访问。在电视新闻采集过程中,现场采访是不可缺少的,而现场的大大增加,对记者尤其是县区台的记者提出了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面对农民时手持话筒怎样问。在多年的新闻采访和编辑过程中,感触颇深,现就工作中的粗浅认识略谈一二。  相似文献   

7.
新闻节目的现场采访报道,近些年来已成了电视新闻的主要报道形式之一,电视记者手执话筒进入画面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如国庆四十周年期间,南京电视台在其新闻节目中,开辟了《南京人谈南京》专栏,在9月15日到10月4日播出的16条新  相似文献   

8.
现在,无论广播还是电视媒体,记者都很注重采用现场采访的形式来提高节目的纪实性和参与性。这种形式给新闻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为听众观众喜闻乐见。但是,我们也发现,有些记者把被采访对象当成话筒架子,借别人的嘴说自己的话。看起来,记者采访的是各行各业、各种身份、各个年龄层次的人,可是嘴一张,“众口一词”如出一辙,缺少真实,成了现场采访的一抹败笔。  相似文献   

9.
姜琦 《记者摇篮》2015,(2):13-14
新闻采访,是新闻事业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记者认识客观事物、寻找与挖掘新闻事实或新闻线索的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是一系列新闻业务活动的"龙头",是新闻记者最基本、最经常的职业性工作。电视采访则是新闻采访中的后起之秀。我国电视界一般认为,电视新闻已经经历了三代发展过程:第一代是口播新闻,第二代是"图像+解说",第三代是现场采访报道,也就是镜头前采访。电视记者的现场采访报道对于传统意义上的采访来说是现代新闻发展进程中又一次质的飞跃。现场采访报道是记者奔赴新闻现场,手持话筒或身  相似文献   

10.
冷梅 《记者摇篮》2014,(7):17-18
现场采访是新闻记者置身于新闻发生的现场,通过观察、记录、提问、倾听等深入了解新闻事实的一种采访方式。现场采访的优势在于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可信性,给观众更加真实、直观的报道,是记者在新闻事件的现场,用镜头加话筒采访当事人、目击者、见证人,并且把他们的语言及图像传播出去的一种特殊的采访方式,是记者置身事件性新闻的现场环境中,伴随事态的发展进程同步进行,边观察、边叙述、边提问、边倾听的采访  相似文献   

11.
应提高记者现场采访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提高记者现场采访水平电视记者现场采访报道中认真运用提问,是正确体现报道意图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是,我们在看电视现场采访报道节目时,常听到有的记者向被采访人提出的问题,不仅庸俗、幼稚,让人感到很不舒服,而且有时甚至与报道宗旨相背离。如近日看到某电视台记...  相似文献   

12.
怕看采访     
看电视最怕看到那种带有明显目的性和启发性的采访.一个电棒似的话筒杵到你嘴边,如果你领会了持话筒者的意图,聪明的投其所好,那么皆大欢喜;但万一你反映迟钝,答不到点上,那就面临被启发的危险了,非让你说出他想要的话不可.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记者愈来愈多地进入画面,现场采访使我们的电视新闻更加贴近群众,更加形象生动,也更加真实可信.但当你留意观看电视新闻时,也会发现,有的记者的采访话筒却到了被采访者的手中.例如有家电视台选送参加全国性评比的新闻片《××工商局查  相似文献   

14.
刘长胜 《中国广播》2008,(11):64-65
每年10月26日,为沈阳市环卫工人节。有一年沈阳“环卫节”,沈阳市市长参加了清扫街道的劳动。当天,赶到现场采访的有十几家媒体的记者,一位手持话筒的记者问市长:“请问市长,您今天是第一次参加劳动吧?”市长停下了手中的扫帚,微笑作答:“参加劳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其新闻报道形式逐步摆脱报刊文字报道的影响,开始充分体现出电子媒介的特点.广播电视工作者深入现场,拿起话筒,面对镜头,进行采访活动,并及时地给予报道.这些报道现场感特别强烈.传播效果非常好.但是,对广播电视记者现场采访报道的活动特点,传播规律,我  相似文献   

16.
现场采访是新闻采访的基本表现形态。“尽量到事发现场采访”可以说是负责任的新闻工作者的行为准则之一。但“现场采访”究竟应该怎样从理论上认识,怎样从方法论层次上把握,还少有专著系统论述。新华社副社长兼总编辑南振中同志的《现场采访论》是他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讲课的讲稿,对“现场采访”作了较系统的研究,既阐述了现场采访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又回答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总结了国内外同行特别是新华社记者在这方面积累的一些经验。本刊分四期连载,以期引起读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穆青同志在半个多世纪的新闻生涯中,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过硬的现场采访作风就是其中之一。纵观他的新闻作品,字里行间显现出一条洒满汗水的艰辛的路,刻印着作者深深的脚印。 分析穆青的新闻作品,他的现场采访可概括为以下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18.
不可逆转是新闻现场采访的特点,谁都无法预料在现场采访的时候会出现什么、发生什么情况。作为一名电视记者,需要了解电视新闻现场采访的一些技巧,本文就将现场采访分为三类,探讨电视新闻的现场采访技巧。  相似文献   

19.
刘文彬 《记者摇篮》2005,(12):25-26
每当我看到神采飞扬的学生笑脸,每当我看到电视画面上那渴望知识的“大眼睛”,每当我看到电视台主持人手拿话筒在采访,我就想起了我的采访,仿佛耳边响起“你们快乐,我就快乐”这句话……  相似文献   

20.
电视记者现场采访的提问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记者现场采访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新闻素材的采集质量以及丰富程度,进而决定后期电视节目的信息量与可视性,因此从某些方面来说,电视记者在现场采访时所提问题的优劣,决定了一个节目的成败。笔者通过对部分电视新闻节目中采访方式的观察以及多年来在工作实践中的切身感受,对于成功采访的技巧总结归纳为如下几点:避免提出大而空的问题。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曾看到或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