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时候,常在荒沟野坡上跑,在草地上打滚儿。一地茅草。有时恶作剧,拿火烧它,一坡的烟火。春天,就在一地黑乎乎的烟灰间,茅草探出了葱管样的叶片。小心地把它拔出来,剥开,中间那根淡绿色的软针,就是茅针了。乡下的孩子,相信都吃过茅针,从沟坡上走过的孩子,哪一个手里不是一大把的茅针?嚼腻了,随手就扔了。  相似文献   

2.
小时候,常在荒沟野坡上跑,在草地上打滚儿。一地茅草。有时恶作剧,拿火烧它,一坡的烟火。春天,就在一地黑乎乎的烟灰间,茅草探出了葱管样的叶片,小心地把它拔出来,剥开,中间那根淡绿色的软针就是茅针了。乡下的孩子,相信都吃过茅针,从沟坡上走过的孩子,哪一个手里不是一大把的茅针?嚼腻了,随手就扔了。  相似文献   

3.
阳春二月,我们游了东阳横店影视城“清明上河图”风景区。“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风景区就是取意这幅名画修建起来的。今天我们可说是名符其实地“画”中游了。  相似文献   

4.
清明和谷雨     
一般说起“清明”,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就是扫墓。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深入人心,尤其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几乎为“清明”奠定了永远的基调。  相似文献   

5.
挑野菜     
打了春 赤脚奔 挑野菜 摘茅针。——乡童谣  相似文献   

6.
清明 ,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也是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作为节气 ,“清明”由来已久 ,大约起于周代 ,有明显记载的是在汉代。《后汉书·律历志》中正式列入清明节气。古人解释“万物生长 ,此时皆清净明洁” ,所以叫做“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这首《清明》写出了清明时的一种特殊心境和氛围。清明自古有许多风俗 ,有些相传至今。古时清明首先寒食禁火 ,在清明前的一两天 ,有个寒食节。寒食节时 ,家家户户不准生火 ,只吃前几天做成的冷饭冷菜。后来清明时上坟扫墓成为主…  相似文献   

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逐渐升高,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便来临了。上面两句农谚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8.
清明祭     
说起“清明”,也许每个读过诗书的人脑海中都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时节,细雨漾漾,杏花村里酒店外拂动的幌子,在孤苦诗人的心头唤起许多暖意。然而还会有人想起“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这些诗句中言及的“寻春”“寒食”“上坟”等字眼,又跟清明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相似文献   

9.
柏科 《老年教育》2009,(4):48-48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素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相似文献   

10.
童年的路     
童年的路,多彩多姿;童年的路,回味无穷。是母亲使这童年的路如此的美丽。   题记 —— 童年的路弯弯曲曲 我拎 茅草 看 这个尖尖的就是茅 , , ,着小竹篮蹦着跳着像一只叽叽 针 剥开皮 里面白白的芯可以 , ,喳喳的小麻雀 妈妈妈妈 看 吃的 来 我们来拔茅针吃吧! :“ , 。 , ”蜜蜂 妈妈妈妈看蝴蝶 在这条路上 …  相似文献   

11.
阳春三月,我们乘车到了东阳横店影视城“清明上河图”风景区。《清明上河图》是北宋一大画家的名画。“清明上河图”风景  相似文献   

12.
今天传清明时拍的照片,在编写相册说明时,又一次遇到老问题:我们口语中所说的清明“挂qin”究竟应该写作“清明挂清”,还是“挂亲”,还是“挂青”呢?这个问题其实困扰我多年了,我也一直在回避思考中.我苦思良久,忽然灵机一动:这“qin”是清明时节挂的,大概可以叫做“挂清”了,于是写作“挂清”.觉得这样写,可以应景,而且似乎可以隐含:挂清了,就让自己对先人的看望之债也暂时清偿了.自以为还有些意思.  相似文献   

1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人行人欲断魂。”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耳熟能详。细雨纷纷的清明,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宋代诗人高翥以平易自然的语言描述清明这一天人们祭祖和扫墓的情景。南山北山到处都是忙于上坟祭扫的人群。  相似文献   

14.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春游芳草地”的最好时期。有人撰一联描绘清明时令景象,联云:“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联语既有感时之情,又有应景之对,引人吟咏,颇具韵味。下面再集录一些巧嵌“清明”的对联,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一、提醒式 “下一个词‘名列前茅’。千万记得有一个字不能少一撇,那是一根长长的草叶子哦。”学生心领神会。“茅!”有人叫起来。差点儿出错的学生赶紧补救。这样一来,孩子们对“茅”字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也真的没有人再出错。  相似文献   

16.
有个谜语:一院隔成两下,三男二女分家,两家打得乱纷纷,打到清明才罢。(打一用具)谜底是算盘。但人们常常猜不出来,因为往往把谜语中的“清明”二字理解为清明节,进而认定这个“用具”一定是清明前后用的一种农具。其实这里的“清明”应该理解为“清楚明白”的意思。像“打到清明才罢”这样一个语句形式同时表达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意思的现象,就是句子的歧义。在日常生活交际中,有些语言常常存有歧义,往往要在点破之后才恍然大悟,比如“咬死了猎人的狗”,一是动宾关系,理解为“猎人的狗被咬死了”,一是偏正关系,理解为“把猎人咬死的那条狗”;再如“饺子包好了”,也有不同的意思,既可解释为饺子制作好了,也可以指用别的东西把饺子包裹起来了。  相似文献   

1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的这首《清明》诗,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一幅淡雅的风俗画,一曲朴素的乡间谣。从古至今,无数人喜爱它,故而也流传着许多趣闻佳话。传说古代有一文人,欣赏赞叹之余,兴意盎然,不禁挥笔在《清明》诗原作上稍加“点断”,居然成了一出精巧古雅的“微型”小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  相似文献   

18.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民间习俗于这一天扫墓祭祖。历代文人多以“清明”入诗,抒发感怀。本文拟从众多的《清明》诗中撷取四首,浅析各自所抒之情。  相似文献   

19.
一花一世界     
(一)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 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 绝胜南陌碾成尘。 杏花在清明前后开放,正是柳绿 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 “红红白白 一枝春,晴光耀眼看难真”。清明也是 气候多变的时节,“清明时节雨纷 纷”,可是有了杏花,寒意料峭的春雨 也变得可爱了, “沾衣欲湿杏花雨,  相似文献   

20.
儿子背唐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背着背着,他的问题就来了:“妈妈,清明时节是什么意思呀?”我怕说复杂了他理解不了,就说:“清明是一个节日,和你们的儿童节一样啊。”下午,我好友来串门玩。儿子高兴地跑过去,拉住我好友的手炫耀似的说:“阿姨,你知道清明是什么意思吗?”我好友被他问得莫名其妙,说:“是一个节气呀。”儿子顿了顿,用稚嫩的语调对她喊:“阿姨,祝你清明节快乐!(”慌忙安慰好友的焦焦妈)4岁的芳芳养了一只小鸭子,每天跟它说话,周日还带它到楼下散步。出门前我叮嘱芳芳:“要注意安全。”芳芳认真地说:“放心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