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流形概念是20世纪数学的最具代表性的基本观念之一。文章分析与探讨流形概念的起源与发展。特别地,研究了流形概念从产生到其概念的精确的数学描述这一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
人类是动物进化的产物,最初完全没有数量的概念. 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当主人公奥德修斯刺瞎了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仅有的一只眼睛以后,那个不幸的盲老人每天都坐在自己的山洞里照料他的羊群.  相似文献   

3.
跆拳道起源于古代朝鲜半岛,产生于朝鲜民族远古祖先的生存需要,后来从人们本能的自卫活动演化为有意识的技击运动,使原始的跆拳道雏形得到不断完善.随着远东文化发展起来的朝鲜传统武术,跆拳道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演练的范围十分庞大,尤其是到了近代,跆拳遭已经发展成以韩国为中心传播到全世界,得到广泛流行,受到人们普遍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4.
“语言混合”是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且为经济、政治和意识相互作用下的语言结果。这种现象最初的语言形式为“混杂语”中的“皮钦语”。它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混合语”,其产生有以下几种说法:妥协说、自尊说和势力说等;另外,“语言混合”过程中的语言变体概念本身,如“混杂语”和“混合语”,及与人们所认知的语言变体,如“中介语”和方言等存在着关系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语言混合”是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且为经济、政治和意识相互作用下的语言结果。这种现象最初的语言形式为“混杂语”中的“皮钦语”。它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混合语”,其产生有以下几种说法:妥协说、自尊说和势力说等;另外,“语言混合”过程中的语言变体概念本身,如“混杂语”和“混合语”,及与人们所认知的语言变体,如“中介语”和方言等存在着关系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文学理论是随着其研究对象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小说理论是伴随着小说的发展和成熟而逐渐发展完善的。当代西方小说理论着重研究六大类问题:小说的类型,叙述态度和叙述角度,情节,人物,小说与现实,时间与空间  相似文献   

7.
国内2001年出版的两本媒介批评专著关于媒介批评概念与起源的认识与理论总结存在着一些偏差。本文认为媒介批评是人们依据一定的新闻传播观念或理论,并且参照新闻史的背景来对新闻传播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批评活动。媒介批评的起源从认识论角度可以追溯到新闻媒介的起源,经历了从口头自发批评到文字批评再到自觉的系统理论批评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8.
远程教育的起源是个老话题,但是该文探讨的视角却充满新意。该文从远程教育的概念探索入手,通过对远程教育定义形成的必要条件的分析,找到远程教育形成的基本形式要素。而且正从这个角度出发,找到了满足远程教育必要条件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所存在的一切历史模式,从而进一步确认了远程教育产生于人类社会诞生之时的有关观点。  相似文献   

9.
教育工作者对维果茨基关于儿童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论述的了解,要远远少于对他关于其他问题的论述(如最近发展区,社会建构观等)的了解。这与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在其名著《思维与语言》一书中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从篇幅上看,关于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论述(主要集中在该书的第五章和第六章),约占全书的40%;从逻辑上看,维果茨基正是基于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关系提出教学与发展关系的“假说”的。随着心理学界和教育界对维果茨基研究的不断深入,他关于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理论逐渐为人所了解并重构,同时这一理论也面临着发展与挑战。一、日常…  相似文献   

10.
夏云秀 《考试周刊》2009,(10):26-28
概念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是认知隐喻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介绍和评价了Lakoff&Johnson(1908)的概念隐喻理以及《圣经》习语的特点,回顾了学者对《圣经》习语的阐释,进而论述了概念隐喻理论对习语的理解所起的作用。之后,通过对习语“Salt of the earth,Light of the world.”(地上的光,世上的盐)的认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从认知角度对宗教文本进行分析,可避免陷入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从而把握文本的主旨。笔者同时指出,鉴于读者概念域的千差万别,对同一文本的释读必定极具开放性,这也是认知科学的显著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集体主义是学术界持续争论的主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区分了“真实的集体”和“虚假的集体”,从马克思的理论出发点“现实的个人”和“人的感性活动”可以看到.集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历史境遇中的“现实的个人”展开其感性活动的空间,是人的价值的历史实现空间。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集体基本上呈现出三种历史形式,即集体的自然形式或者说政治形式、集体的异化形式和集体的自由联合形式。  相似文献   

12.
论马建忠"善译"之等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建忠在<拟投翻译书院议>中提出的"善译"翻译观一直以来都得到翻译界的好评.本文试图从现代语言学的语符、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来论述"善译"的等值观,指出马氏的"善译"标准与中国传统的以文本为切入点的译论标准相异,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树立新的翻译理论,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3.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的几个特点,即主观能动性、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效能感在学习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兴起的研究热点——自控式学习的特点(自主性、监控与调节性、评价与体验)在社会学习论可以找到依据。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社会学习论里包含了丰富的自控学习思想。  相似文献   

14.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当中一个重要的范畴,自从唐代王昌龄在《诗格》中正式提出“意境”一词来,对意境理论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于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理论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先秦至魏晋南北朝的孕育期,,唐至宋末的诞生期和发展期,明清的成熟期和定型期以及近代的总结期。  相似文献   

15.
徐敏 《培训与研究》2004,21(1):24-26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造境”、“写境”与阿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所提出的文艺理论的四种类型有诸多类似之处。“写境”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摹仿说,“造境”则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表现说。二者在理论表述上的差异。大概来自于我国民族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社会文化—活动"理论源于维果茨基的研究,现已在西方得到了很大发展。该理论反对简单思维,以对于心智的重新理解为突破点,认为心智既涉及内心活动,又涉及外在行为,由个人观念和他人经验或公共知识等文化要素共同构成;心智既属于个体,也分布在群体之中。学习是主体跨越其最近发展区的过程,当代"社会文化—活动"理论中的最近发展区已经从儿童学习拓展到成人学习,从单向流通拓展到共同建构,从能力差距拓展到概念差距。学习可相应地理解为不断重构实践模型的过程、生成个人理论的过程和参与共同体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也最具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它是后于“意象”概念出现,却渐渐成为艺术的终极追求而超越了“意象”的一个范畴。我国的意境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先秦——魏晋南北朝——唐宋——明清的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本文试图梳理其理论形成与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的中国面临着历史和文化的大转折,但文艺学领域并未"失语".古代文论在进行着多元化的对接和转换,仅在意境理论领域便至少有况周颐、梁启超、王国维等人所代表的不同发展趋向.今天,在古代文论的对接和转换巳成为一种学者们自觉承担的学术使命的新时期,从意境理论的发展来切入,重新审视和反思20世纪初古代文论的对接和转换的不同倾向、不同结果,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可以从中得到殷鉴.  相似文献   

19.
迄今为止对于意境的研究,大多侧重于意境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或者是从文本的角度进行阐释。试图从接受者的角度入手,以格式塔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解释意境在个体审美过程中是如何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意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和文艺心理学一个重要的审美心理范畴。“意境”乃“意中之境”;境生象外、境缘于情、境赖于思为其主要的审美心理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