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面简称《标准》)已将数学基本思想纳入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目标[1]。抽象是数学基本思想之一,通过抽象,"人们把外部世界与数学有关的东西抽象到数学内部,形成数学研究的对象"[2]。数学研究的对象是抽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它把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作为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新课标对体现义务教育性质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要求人人掌握基本的数学,只要智力正常的学生就应该达到《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数学学习目标.但是,在农村中学,确实还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数学经常不及格,难以达到基本的数学要求.他们的学习兴趣、态度、方法、效果存在一些问题,每一  相似文献   

4.
黄仁华 《考试周刊》2008,(49):63-63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特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需要、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为学  相似文献   

5.
2000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基础知识是指初中数学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正式实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更明确地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相似文献   

6.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数学的基本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  相似文献   

7.
《政治课教学》2012,(10):49-4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订稿》)在总目标中规定,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8.
李淑敏 《小学生》2011,(3):40-40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里规律。  相似文献   

9.
作为教师都知道,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精神,代表新的数学教育理念和实践体系。教学中,本人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知识结构,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以求妥善地处理好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  相似文献   

12.
刘海林 《江苏教育》2012,(31):40-4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首次在课程总体目标中提出让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突出强调了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经验,体现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经验的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正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主体的经历与体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与发展性.使数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中“有价值的数学”意指:义务教育阶段向学生提供的数学,不仅是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对将来从事自己的事业、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新课程改革对中学数学提出的要求,主要表现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浅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既是学好数学的基本保证,又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必需的素养,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当是多层面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包括:传统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新课  相似文献   

17.
1问题的提出数学态度是人们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对数学学科作出是否接受、是否喜爱等行为选择的内部心理状态.[1]学生的数学态度是影响他们学习的重要因素,因此数学态度十分重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就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课程总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那么,这些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需的“四基”目标,特别是数学的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目标,主要通过哪些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来落实呢?  相似文献   

19.
<正>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前言部分有这样一段话: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使  相似文献   

20.
201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1]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固然是学习目的之一,然而真正对学生以后的发展起作用并终生受益的是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知识内容和规律的本质的、理性的认识。数学方法是指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数学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途径、程序、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