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以《舌尖上的××》为标题的报道就在各媒体频频可见,简直可用"铺天盖地"这个词来形容。诸如,《舌尖上的旅行》《舌尖上的乡愁》《舌尖上的母校》等等,几乎每天都能看到。  相似文献   

2.
鲍繁 《新闻窗》2013,(5):65-65
近期,“舌尖体”在网络上悄然流传,出现“舌尖上的清华”、“舌尖上的北大”等“舌尖”系列。究其原因,皆是受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影响。据悉,《舌尖上的中国》的收视率远高于同期热播电视剧的收视率,成为近20年来国内收视率最高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何能获得成功,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分析该片的成功之处,有助于促进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尹悦 《今传媒》2014,(12):110-111
自《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开播以来,这部美食题材的纪录片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第51届戛纳电视节上,中国美食香飘海外,《舌尖上的中国》引起海外片商竞相争抢,为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化传播打开了新局面。在文化"走出去"战略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的今天,《舌尖上的中国》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向世界讲好一个"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4.
央视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各地方电视台纷纷效仿,《舌尖上的河南》、《舌尖上的广东》、《舌尖上的重庆》等地方美食类节目充斥荧屏。在这股跟风潮中,地方台美食类节目暴露了很多问题,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笔者以为,地方台美食类节目要想突围,形成特色,增强文化自觉意识是不二之选。  相似文献   

5.
高臻笛 《视听》2016,(1):67-68
作为一部以饮食文化为主线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而且,《舌尖上的中国》以普通国人饮食文化的叙事内容展示中国国家形象获得成功,实现了在世界范围内的跨文化的传播。本文通过对隐藏在视觉背后的叙事内容进行分析和梳理,归纳出《舌尖上的中国》的跨文化传播叙事策略,旨在思考全球化视野下的跨文化传播的成功启示。  相似文献   

6.
《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播出后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响,掀起了一股追寻大江南北美食的热潮,这是中国纪录片的一次巨大的成功。本文从记录理念的角度对《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进行分析。从中国食文化与人文精神的联系,贴近生活的故事叙述,美轮美奂的视觉与听觉享受等角度加以深入探讨。最后对《舌尖上的中国》产生的国内外文化传播效应的角度对其进行精准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2012年的中国影视绝对不能忽视的作品就是《舌尖上的中国》,其画面唯美,内容丰富,成为民间和学界热议的话题。这是一部不仅仅介绍与描述食物的作品,更是对真实中国的勾勒。作为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创造了收视纪录,红遍大江南北。《舌尖上的中国》内容贴近百姓生活,讲述中国的美食文化,其高超的技术水平、文化内涵都把中国纪录片推上了更高的层次,成为中国纪录片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8.
饮食文化和社会人文的碰撞让一部命名为《舌尖上的中国》的系列纪录片在一夜之间红遍中国大地,本文旨在解读《舌尖上的中国》的文化内涵,文章从6个角度梳理了该片带给受众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9.
吴静 《新闻世界》2014,(9):129-130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是"舌尖"品牌的延续,自开拍前就引发了舆论关注的热潮,且相关舆情热度持续升温。本文主要从传播渠道、营销模式等方面解析《舌尖上的中国2》的新媒体传播,并探讨纪录片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0.
陈玲  王淑弘 《东南传播》2012,(8):176-177
大型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是上半年纪录片收视中的宠儿。本文就该纪录片热播后的新闻报道进行了分类,浅析了其报道中的传播学规律,并就《舌尖上的中国》朴素的人文关怀特点进行了题材和拍摄编辑上的梳理。  相似文献   

11.
游永南 《东南传播》2014,(7):166-167
央视大型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经播出,引发了一场全民美食热潮,还产生了一种新兴的网络语体"舌尖体"。本文从三个方面总结了《舌尖上的中国》解说词的写作特色,进一步探究画面和解说词的配合技巧,以达到触类旁通,提升解说词写作水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4,(14):10-16
<正>2014年4月18日,《舌尖上的中国2》(下文简称《舌尖2》)以每周一集的速度开始在央视播出。根据中国纪录片产业数据季度发布的结果,"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中国2"、"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总搜索量在第一集播出翌日、第二集播出当天达到高峰。视频网站播出方面,"舌尖2"在优酷视频播出次日视频点击即高达500多万次。一周内,"舌尖2"  相似文献   

13.
姜海  周佳琪 《新闻世界》2012,(10):168-169
一部美食题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立即火爆全国,甚至带动各地"舌尖体"的流行。本文试从经济学角度和传播学角度来解读《舌尖上的中国》的火爆原因以及美食类节目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相似文献   

14.
郜鑫鑫 《新闻世界》2013,(6):270-271
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在国内外的热播,为塑造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本文试图通过对《舌尖上的中国》的内容及节目制作方面的分析,探讨其成功的原因,从而为以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马莉 《传媒》2012,(8):17-24
当前,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又一次点燃了观众的热情。与此前《大国崛起》《公司的力量》热播不同,此次的热潮是"自下而上"被掀起的。纪录片是电视节目类型中品质相对较高的产品,一直瞄准的是高端受众。《舌尖上的中国》一片则是  相似文献   

16.
《舌尖上的中国2》延续了第一季的主题,着重呈现建构在美食之上的人和食物、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精美的镜头语言从不同角度讲述着中国式的美食故事。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舌尖上的中国2》中《心传》的镜头语言,从视觉文化的角度,阐释其影像构成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李晓晔 《传媒》2012,(11):30-31
"限娱令"之后电视节目向何处去?这是人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看完《舌尖上的中国》《中国好声音》等节目之后,答案似乎已经很清楚了,就是要朝着增加电视节目的文化含量上走。《舌尖上的中国》所表现的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动了每一个观众。这部片子之所以引起如此强烈的共鸣,是因为它在刺激人们味蕾的同时,  相似文献   

18.
在不久前闭幕的第18届上海电视节上,央视拍摄制作的《舌尖上的中国》、《大鲁艺》、《春晚》等纪录片,在海外签出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合同单子,销售额比去年增加50%,其中《舌尖上的中国》已飙升到1分钟1万元的顶级价格。  相似文献   

19.
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和《舌尖上的中国》一样,都有非常高的收视率,这与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一一解说词是分不开的。解说词增强了人们对于纪录片内容的理解,同时解说词又增强了纪录片自身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20.
陈权 《青年记者》2012,(32):25-26
长期以来,相比如火如荼的综艺节目和经久不衰的电视剧,中国纪录片的收视率可以用"惨淡"二字形容。但是,一部关于美食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下简称《舌尖》)打破了这种格局。《舌尖》每天晚上10:30播出,无论是选题还是播出时间,该片都不占优势,但它出人意料地"走红"荧屏,且通过微博平台引发了"舌尖上的热议"。本文立足媒介融合的视角,解析该片热播的原因。强势媒体与微博营销的共谋媒介融合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近年来,传统的电视媒体和迅猛发展的网络媒体之间的融合之势愈发明显,而这正是《舌尖》一片获得成功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