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韵镜>列字的考察,可以得出其声母共有四十二类,与七八世纪佛经音义反映的声母系统极为一致.这可能是向我们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韵镜>反映的是中唐甚至是更早时期的汉语语音系统,其成书年代亦当在七八世纪甚至更早.  相似文献   

2.
<韵学集成>和<直音篇>为明代章黼所撰,均成书于明"天顺庚辰"(即1460)年,后者取名为<直音篇>,易让人误认为它是<韵学集成>所有韵字的"直音篇".本文从二书的编排体例、收字和注音等方面进行比较,认为<直音篇>具有注音并非都是"直音"、以部首为序编排、许多韵字的反切与<韵学集成>不同等特点.同时,认为二书虽然存在着诸多不同,但当属同一音系,是侧重点有所不同的姊妹篇,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完整的韵书体系.  相似文献   

3.
等韵图的出现,对于汉语语音史的研究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韵镜》和《七音略》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两部韵图。本文将对这两部韵书的异同做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我们用几种韵书比较切下字系统 ,发现有许多字原本属于开口韵歌、哿的字在《集韵》里分别收在合口韵戈、果韵中 ,但切下字却仍用开口字。开合混置的韵字特别多 ,不仅有开口韵放入合口韵 ,而且也有合口韵放入开口韵 ,但切下字系统不变  相似文献   

5.
木拉特 《现代语文》2008,(6):118-119
中国韵书的产生始于六朝,韵书的产生与反切的出现和四声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古代韵书是分韵编排的字典,其编制体例大致可分为三类。三国时期魏人李登编的《声类》和晋人吕静的《韵集》,根据现有的资料显示,应当是中国最早的韵书。中国现存最早的韵书是隋代陆法言编撰的《切韵》。《切韵》是在研究分析了六朝韵书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所以说它是对前代韵书的继承和总结,是这一系列韵书的定型之作,也可以说是韵书史上极为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切韵》系韵书是中古音研究的核心材料,该系列韵书所承载的语音系统是“前溯上古音,后联近代音”的重要枢纽。学界对该系列韵书语音一直保有高度的研究热情,该研究领域而今已是硕果累累。文章将从音系研究、反切考察、又音研究、重纽研究等四个方面概述《切韵》系韵书语音的研究成果,从项目申报和硕博论文选题等两方面呈现其研究趋势,并为后续研究提供些许建议,以求启迪后学,推动《切韵》系韵书语音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切韵》系韵书主要指陆法言的《切韵》、唐《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宋濂跋本唐写本、孙愐的《唐韵》、宋陈彭年等人的《广韵》、宋祁、贾昌朝等人的《集韵》、金韩道昭的《五音集韵》、王文郁的《平水新刊韵略》和刘渊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这些韵书以陆法言的《切韵》为基础,又分别在不同程度上对它进行了修订、增补和刊谬,每一韵书对前一韵书都有所吏新,因之彼此不尽相同。总的说来,这些韵书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又由繁到简的过程,其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已有大量反映当时实际口音的韵类相混现象,包括同等重韵的混同、一二等韵混同、一三等韵混同、二三等韵混同、三四等韵混同。  相似文献   

9.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存在小韵首字所在韵部与切语归部不一致的现象,或是一个或一组小韵在不同韵书卷子里归部不一致,从而反映出的大韵相混现象。这种现象与当时的实际语音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清代最大的韵书《佩文韵府》作了评价。前一部分简要地叙述了中国韵书的发展历程,以说明《佩文韵府》对前代韵书的继承关系。后一部分评述《佩文韵府》成书的过程和基本的内容,并将其功用同《康熙字典》作了比较;最后连带介绍了《佩文韵府》的派生物,即各种小型韵书。  相似文献   

11.
从开合口的层面分析汉语语音的发展过程,可以从一个侧面来揭示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以唇音的角度,逐字探讨语音系统所发生的开合口变化,发现在韵部合并及声母的影响下,《韵镜》一系韵图唇音字中的非组三等凡韵合口字发展到《韵法直图》一系韵图时全部变成了开口字。  相似文献   

12.
开口呼与合口呼是描写汉语韵部发音状况的一组对称系统,是语音性质的重要区别特征。语音系统的发展演变会在开合口变化中得到相应体现,因而分析开合的变化过程有助于揭示语音发展规律。从齿音的角度探讨《韵镜》一系韵图发展到《等子》一系韵图时语音系统所发生的开合变化,可以从一个侧面来揭示这一发展时期语音演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也谈《韵镜》的“开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辈学者对《韵镜》标注为“开合”的四图进行了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文章回顾并检讨了这些理解和解释,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江有诰《诗经韵读》与王念孙《古韵谱》的用韵差异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对句末韵字的入韵方式理解不同;对某些句中字是否入韵理解不同;对句末韵字和句中字是否同时押韵理解不同;对某些句子或篇章是否有韵理解不同;对某些篇章韵例理解相同,但对入韵字理解不同。通过比较发现,总体而论,江氏和王氏在研究《诗经》用韵上各有得失,江氏之得远远多于王氏。相较而言,江氏对韵和非韵的辨别,比王氏高明;江氏比王氏更注重同篇各章在韵式上的整齐性;江氏在分析句中字是否入韵时,较王氏谨慎;江氏对某些句子或篇章是否入韵的处理,较王氏有道理。  相似文献   

15.
吴语对<大唐秦王词话>唱词的阴声韵用韵有影响.受其影响,<大唐秦王词话>中唱词的阴声韵分七部支微、鱼模、皆回、萧豪、歌戈、家遮、尤侯.  相似文献   

16.
新闻用语词典是以新闻用语为描写对象的英汉双语专科词典.新闻用语专科词典的释义结构应包括语词性释义和专科性释义两个部分.现有新闻用语词典在释义方面存在的同题主要涉及语词性释义部分注音和词源信息标注的错误和不足,专科性释义部分的严重缺失.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字典一般称为字书,“字典”名称的出现远在其后,而“字典”作为按一定体式编排、解释汉字形音义专书的通名行于世,更为晚近。关于“字典”的来源与出处,以前学界倾向于《康熙字典》,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专家学者将“字典”名称的源起上溯至唐。笔者认为,新见解打破陈说,富有启发性,但还缺乏确据,本文在此基础上再行探考。  相似文献   

18.
从五大英语学习词典的简论与编纂宗旨、定义及其不足等方面论述英语学习词典对英汉学习词典编纂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菊韵     
~~菊韵@陈菁!广西玉林市玉州区537000 @龙玉洁!广西玉林市玉州区537000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90年代起,双语词典在我国掀起热潮,但在市场份额上明显比不上进口辞书。通过分析了双语词典在竞争中处于下风的几点原因,提出在新时期下双语词典发展应具备的几个要素,使之更好地实现其价值,提高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