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轼论宋诗,从总体上可以代表宋一代人的共同认识。其诗学观点主要有;“清”:宋人张扬的诗学个性;宋诗之主打风格:豪健乃宋诗之“筋”、“骨”;宋人之艺术天赋:诗、画(书)通神;“有味于枯槁”:宋诗美之所在;“穷而后工”:宋人对“发愤著书”说的理论超越;宋人诗学之精髓:人品乃诗品之魂;宋诗与社会的和谐:“有补于世”,适用为本;宋人诗艺之妙诀:以故为新,以俗为雅。  相似文献   

2.
唐宋时期关于道教理论的探讨以及发展,对苏轼的文化品格、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发生影响,而通过苏轼对于陶诗的选择又使得整个宋诗的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3.
夏帅波 《文教资料》2011,(36):216-218
寒山诗是一个复杂的诗歌现象,在宋代已经完成了禅宗诗人的形象定型,从王安石、苏轼两个不同程度受佛教影响的诗人对他的模仿,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旨趣.也可看出宋代禅宗势力在朝廷推动下的扩展和宋诗佛教底色的渐浓.更可由此探索宋诗特征的佛学渊源。  相似文献   

4.
题画诗是宋诗的重要类别,苏轼是最早大量创作题画诗的诗人,通过对他的题画诗的解读,可以清楚地看到苏轼的题画诗不是简单地为题画而题画,而是借画作媒介,融入了自己一生的情感经历,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以诗人的具体经历为线索来解读这些题画诗,可以得到更真切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宋诗的理趣特征是我国诗歌艺术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宋诗的理趣内涵包括:(一)浓郁的哲理色彩;(二)寓理于想象;(三)情理相融.  相似文献   

6.
《宋诗删》主要根据《宋诗钞》删订而成,并继承和发扬了后者的遗民宋诗学思想,选诗突出宋诗的伦理价值,追求"以诗存史",偏尚悲慨刚健的风格,部分收录诗歌反映了清初遗民的复杂心理。《宋诗删》对《宋诗钞》"宗宋"过甚的倾向提出批评,选诗一定程度上存在"以唐选宋"的倾向,这也是对清初诗坛宗宋流弊的一种批判。  相似文献   

7.
宋代儒学复兴运动强调"道"的本源作用,以重构道统文学的统治地位为矢的.宋初复兴儒学的"道统"运动,扛着尊韩之旗帜,旨在摒除晚唐五代柔弱浮靡诗风的流弊,强调为文的经世致用的教化功能.在"文"与"道"之关系上,突出"义理"、"心性"的探求,在其发展过程中,忽略"文"的作用,矫枉过正,其理论渐趋沦为枯淡乏味的说教.苏轼脱离道统文学观之桎梏,认为文学有其独特价值,其"因文求道"论是对道统文学观的反拨与矫正,使文学回归于个性化创作道路.苏轼对文学的个性化认识具有突破儒家狭隘范围的意义,对于引导宋诗的个性化回归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宋诗删》主要根据《宋诗钞》删订而成,并继承和发扬了后者的遗民宋诗学思想,选诗突出宋诗的伦理价值,追求以诗存史,偏尚悲慨刚健的风格,部分收录诗歌反映了清初遗民的复杂心理。《宋诗删》对《宋诗钞》宗宋过甚的倾向提出批评,选诗一定程度上存在以唐选宋的倾向,这也是对清初诗坛宗宋流弊的一种批判。  相似文献   

9.
《苏轼评传》的最大特色是从一个思想者的角度追踪苏轼这位文化巨人丰富的精神景观,考察其文化史意义及价值所在。该书作者援思想史研究的诸多方法,立足于本土文化,不仅于前人耕耘之处仍多有精深之论,且又提出不少新颖的见解,显示出极具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学术姿态。在苏轼研究特别是传记类著述中,本书当是学术含量最高的一部。  相似文献   

10.
曹瑞娟 《现代语文》2005,(10):27-28,31
苏轼(1037~1101)堪称中国文学史上一座无可争议的高峰."如果没有苏轼,宋代文学将会平淡得多."对于苏轼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苏学".中国文学史的长可群星璀璨,而苏轼之不同于李白、杜甫、曹雪芹等文学大家的独特魅力,就在于也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中表现出了超逸的人格风范,并将其种种人生感受和哲思无不尽意地付诸文学创作.他能够把自己从时代氛围、自身经历中所获得的人生感悟融注于具体形象和日常生活之中,浑然无迹,使作品呈现出一种生动的"理趣".  相似文献   

11.
宋代禅僧围绕私人收藏的与苏轼有关的书法、绘画及探访苏轼遗迹所进行的文学创作和讨论,以及由此产生的美学和思想话题的辨析体现了他们深厚的苏轼情结。通过读帖、观画,惠洪抒写了他对苏轼忠义精神的推崇、风范气度的钦佩和才学识器的仰慕。居简、大观、宝昙或认为苏轼诙谐幽默的个性与其端正严谨的书法不相侔,或相信他字如其人,或对遭受迫害的苏轼寄寓了深切同情,或尖锐批判构陷苏轼的小人,或赞赏画师对苏轼神态的精准把握。通过访迹,宝昙惋惜遗迹堙没,追忆了苏轼与道潜的友情;居简对苏轼超凡的人格魅力致以崇高敬意。宋代禅僧的苏轼情结反映了其行为观念趋向“士大夫化”,禅宗高度重视苏轼这一重要的文化资源,以利于自身发展并影响了东亚汉文化圈的创作。  相似文献   

12.
宋诗与类书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宋之世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兴盛时期,文化事业全面发展,作为文化总结与象征的类书在宋代也进入了繁荣时期。各种类书大量涌现,而文人自行编纂、以适临文之需的类书更是层出不穷。文学大家如晏殊、秦观、黄庭坚等都有纂集之作,更遑论其他士人。在一定程度上,类书表现为宋人文化水平的平均值。这种现象一方面是文人积累学养的表现,另一方面又可使他们在濡毫之际左旋右抽,应对裕如。宋诗“以才学为诗”的特征的形成,与之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邢台学院学报》2015,(4):103-106
"黄粱"作为文人梦的象征,源于沈既济的《枕中记》,至宋代成为诗歌中较常见的文学意象。宋诗中的黄粱意象由唐传奇文本衍生而来,其表现形式多样,具有避世求乐,万事无常,人生易老,超俗去欲等意蕴内涵,体现出悲凉、伤感、旷达等美学特征。黄粱意象于宋诗中勃兴是当时社会现实和士人心态的折射,是后世戏剧等文学形式借鉴改编的创作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丁欢 《文教资料》2011,(36):211-213
宋诗与禅宗密不可分.不论是文人生活上的修习,还是思想上的倾向,抑或友人的结交,都与禅息息相关。禅与宋诗相互影响,禅促进了宋诗的“世俗化”,宋诗丰富了禅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苏轼是我国宋代名的学家。诗、词、皆工。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开有宋一代诗歌之新风气;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为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一生仕途屡遭贬谪,其缘由皆与“新旧党争”有关。  相似文献   

16.
浅论苏轼之"梦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苏轼的词作中,有关梦的"梦词"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而且苏轼的"梦词"内容丰富,可以将其分为"真梦词"和"喻梦词"两大类型。而苏轼之所以多写"梦词",一方面与其人生经历有关,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到佛道思想和前人写梦的文艺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苏轼所论的“文”既包含文学意义上的散文,又包含写作学意义上的文章。至“绚烂”者至“平淡”、文如其人、“辞达”的关键在于辞能达意,这是苏轼所提倡的“为文”的三个命题,它们讨论的是文风与人格、语言与思想情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与其他文学巨匠相比,苏轼有其独特之处他能把从生活中体悟到的发人深省的哲理与耐人寻味的诗意相融合,构成所谓"理趣",达到了宋人"言理"的最高境界.苏轼作品有诗词文三种文体,其"尚理"在各种文体中都有体现,而且这种"尚理"是有社会原因和其个人原因的.  相似文献   

19.
对于宋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历来褒贬不一。从该特点是否符合诗歌的艺术本质及规律、是否能被广大读者接受等方面,阐述了宋诗的议论特色出现及存在的合理性,肯定了“以议论为诗”是宋诗在唐诗基础上的革新与发展,否定了因宋诗中某些粗浅空泛的诗作而对其一笔抹煞的错误观点;并以苏轼、黄庭坚等成功实践者的典范之作为例,论述了“以议论为诗”在宋诗创作中的具体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