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改革会议报道成为新闻媒体的一出重头戏。我的实践体会是,在小会议上“掘金”,是改革会议报道的一条出路。这里所谓的大会议指由区委副书记以上领导参加的会议;小会议指部门会议、企业会议、镇乡会议。在小会议的采访报道中  相似文献   

2.
党委会议、政府会议,各行政职能部门会议,行业会议、专业会议,座谈会、研讨会,招聘会等等,各式各样的会议几乎每天都在媒体上发布。所以,“跑会议”就成了党报记者必须要具备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3.
康存辉 《新闻窗》2011,(1):94-94
会议新闻,顾名思义就是报道会议上发生或与会议有关的新闻。从定义上看,写会议新阈与一般新闻没什么差别,其几大要素皆应俱全,但要真正写一篇或一系列好的会议新闻,还是要在会场、会外下一番功夫,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弄清会议背景、揣摩讲话人的思路、总结会议亮点、展现关注热点等等。那么如何写好会议新闻呢?  相似文献   

4.
在综合性的电视新闻节目中,会议新闻占据着宝贵的黄金时间。会议新闻在整个新闻报道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忽视,会议新闻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新闻传播现象。 我们国家会议多,包括党、政、工、团、妇的各种决策性会议:政治、经济、文教、科技、文艺、体育等各种工作会议与行业会议;各类新闻发布会、表彰会、学术讨论会等等。会议多,会议新闻也就多。  相似文献   

5.
所谓会议新闻,就是以会议为内容的新闻。会议新闻报道传达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使人民群众了解并掌握。长期以来,我们的会议新闻报道陷入了一个误区,甚至出现了一种三段论模式,即会议导语、会议主题、会议领导讲话。  相似文献   

6.
会议(这里指真正的该开的会议),聚集各方人士。交流经验,互通信息,切磋问题,研讨政策。会议,是问题的“磨盘”,是信息的“集市”,是政策的“产房”。会议讨论的新问题,发布的新信息,决定的新政策,是广大读者关心的,是会议新闻价值所在。至于会议本身,那不过是机关、团体普遍使用的活动方式,读者一般不会感兴趣,一般没什么新闻价值。所以说,就会议报道的会议,这样的会议报道是嫌多;跳出会议圈,从问题、政策、信息上刻意求新,这样的会议报道则是读者需要的。把会议报道看成是报道会议,这是会议报道的陈旧观念。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会议报道往往是程序式的,一揽子的。开幕  相似文献   

7.
像报道其他任何新闻事件一样,会议报道的重点是要把会议的新闻点“暴”出来。但会议的新闻点在哪里?是会议本身还是会议上某人的发言、会议的公报、宣言?有人会说,这些都是新闻。在多数情况下确实是。会议的“新闻点”通常是会议的主题或者某人围绕会议主题发表的重要讲话。当会议本身很重要时,会议自身自然也就是新闻,甚至是很有价值的新闻。  相似文献   

8.
会议是丰富的“新闻源”,同时也有很多有待开发、容易被忽视的新闻信息。会外生“枝”写新闻,就是在参加会议的同时,及时发现和采写与会议相关的新闻。这类新闻,不论是会场内的发言还是会场外的活动、不论是会议前的准备还是会议后的落实、不论是正面的经验还是反面的教训、不论是直接的事实还是间接的现象,都是会议报道所不能完全包容的。因此,参加会议报道的记者在做好主要会议精神报道后,要善于采用会外生“枝”的办法,通过认真的观察、搜索、捕捉和筛选,发现与会议相关的新闻线索,从而丰富会议报道的内容,开发会议新闻源,深化和创新会议…  相似文献   

9.
笔者所说的一般性会议,是相对于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等重大会议以及其他一些重要会议而言的,一般性会议在报道内容、角度甚至篇幅上与重要会议应有所区别。在报道一般性会议新闻时,除了遵守会议报道的一般原则外还应着眼于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会议是挖掘不完的金矿,在那里,可以找到世界的许多种色彩。如何充分利用好会议这一宝贵的信息源泉,写出出新出彩的好新闻?作为一名常跑会议的记者,综合别人的成功范例和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尝试,我认为,搞好会议报道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深入会议报道不是报道会议本身,不是程序报道(当然不否认有些会议,如人大、政协例会,就要求准确无误、干净利落地报好程序),会议报道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从会议中拎出新闻。而拎新闻的前提是,深入会议,了解会议,把握会议。深入会议,就不是蜻蜓点水式地跑会,像现在有的记者那样,拿到材料,一走了之。在会议上各种  相似文献   

11.
会议新闻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很多人认为会议新闻拍摄起来很简单,台上、台下拍到就可以了。其实会议新闻拍摄是有讲究和技巧的。首先,要拍摄好会议背景。会议拍摄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会议的开始、经过和结束等六要素,这是记者在拍摄时需要格外注意的。在会议开始之前可以拍摄一些会议背景材料,例如,会场外面的布置如横幅等宣传标语,  相似文献   

12.
提起会议报道,记者感到难写,编辑感到难办。难写者,还得写;难办者,还得办,以致带来会议报道成灾。报纸、广播、电视上是大会小会会连会,领导文章篇连篇,编辑记者满腹牢骚,读者听众议论纷纷。特别是地方报纸,会议报道更为突出。近来,笔者浏览了80多种地市县报,几乎是期期报纸有会议报道,家家报纸有会议报道,而且大部分会议报道发在一版显著的位置。有些报纸的第一版上,一期就有二三篇会议报道。有家报纸一期一版上,发了8篇稿子,其中4篇会议报道占去版面的五分之四。这些会议报道,多属一般工作会议和业务会议,如春耕、夏查、秋收、冬管等“四季歌”类的会议。  相似文献   

13.
金颖 《新闻世界》2014,(9):34-35
会议是新闻素材的重要来源,在党报报道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如何报道会议新闻,使之既能准确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能让广大群众愿意看、愿意接受、愿意思考,是当代新闻人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提炼会议新闻的特点入手,通过分析会议新闻报道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总结出通过改进和创新会议新闻报道的形式、语言,挖掘会议背景和环境,做好会议的宣传报道,使广大群众接收到重要和全面的会议信息。  相似文献   

14.
《挤“水分”)是记者在会议上抓到的一条“活鱼”。会议报道人们普遍不喜欢。为什么?就是因为太“死”、太“板”。通常是“会议什么时间召开”、“什么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提出”、“会议认为”、最后“会议号召”等。模式化、概念化的毛病在会议报道中最为突出。所以,记者们往往把会议新闻称为“一潭死水”。  相似文献   

15.
由于以往报纸、电台、电视台上大大小小、流于形式的会议报道太多,使得人们对会议报道不感兴趣,因而不少新闻同行对参加会议报道也持消极和应付态度。其实,会议需要报道,新闻也需要会议。关键是我们要善于从会议中发掘出有价值的新闻,写出新意。如何从会议中发掘有新闻价值的新闻?  相似文献   

16.
会议是重要的新闻来源之一,一些党政和政府等机关召开的会议,如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劳模会等,对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宣传好这些重要的会议,在这类会议上猎取新闻线索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项基本任务。但是,近来年,会议报道多、滥、老的问题比较严重。一般性的工作会议,业务性很强的专业会议,各部门的表彰会、经验交流会、  相似文献   

17.
以外文学术开放会议资源为研究对象,对会议网站/数据库、目标资源进行调研和分析发现,开放会议网站的会议内容有限,揭示资源的深度和层次较浅,资源结构相对简单。根据开放会议资源特色,遵从繁简适度的原则,通过对会议资源进行描述而形成的《会议元素名称、释译、描述规范》、《单次会议及会议录元素名称、释译、描述规范》和《会议文献元素名称、释译、描述规范》,可促进以网络为基础的开放资源的公开性、实用性、组织性,实现开放资源共享和跨仓储的无缝查找,有助于辅助用户有效获取有价值的网络会议资源。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报纸版面上,会议新闻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即开头是会议名称、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接着是会议指出、会议认为、会议要求,再加上某某说、某某指出、某某强调、某某认为,最后再来个“会议圆满、胜利结束”之类,把个会议新闻写成了千会一面、千人一腔的会议公报。结果是,编者为难,读者生厌,无法起到应有的宣传效果。据新华社统计,北京每月召开的全国  相似文献   

19.
市县动态     
《陕西档案》2012,(2):59-64
3月26日,雁塔区档案局召开全体干部会议,传达学习国家、省、市档案工作会议精神,通报全市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情况。会议专题学习了市档案局局长尤晓民同志在全市档案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和局馆长会议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20.
据了解,观众不爱看会议新闻的主要原因有:一、电视会议新闻画面拍摄制作的模式化。二、会议报道的有效信息量少。三是会议新闻过多过滥。就目前情况而言,会议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传达政令、制订政策、研究和布置工作的重要方式,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电视台有责任抓好会议报道,提高报道质量。要改变观众对会议新闻的看法,首先应该精减会议报道,严格控制会议新闻的时间。其次是选择观众最关心的角度直接报道会议主题,抓住会议中感兴趣的新思想、新精神、新政策做文章。在改革的年代很多会议的内容与观众有着密切联系,比如住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