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贫困生问题已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为解决贫困生问题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一问题依然存在。文章分别从“谨防‘贫富分化进校园’的现象加剧高校贫困生问题”、“把帮助贫困生就业作为高校扶困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高校贫困生经济援助保障机制”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提出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要在转变扶困思路、转换扶困机制上寻求突破.求得实效。  相似文献   

2.
教育界出现了“学困生”概念,那么,“学困”是怎样形成的?怎样解决“学困”?我们应怎样思考“学困”问题?采取怎样的措施呢?  相似文献   

3.
浅析高校三困生现存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大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日益凸显。文中将存在"家庭贫困、学习困难、心理困惑"等情况的大学生定义为"三困生"。他们极有可能是面临勉强毕业、难就业、退学等情况的高危学生群体。学业的压力,经济上的重负,家庭的希望让这些"三困生"承担了较多的生活和心理压力,极易导致心理疾患,并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明显地表现出来。为了实现每一位同学的全面发展,尤其能够让三困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与其他同学一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对三困生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帮助他们脱困减压,进一步做好帮扶、转化工作。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历,分析三困生群体的表现和成因,并尝试提出解决三困生困难的策略,对解决三困生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为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定的实际经验和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4.
顾晓兵 《教师》2012,(14):92-92
在实际教学中难免存在一些“体育学困生”,他们不属于有伤、有病或残疾的学生,而是指“三差一缺”的那部分学生,即体质差、基础差、技术差,对体育缺乏兴趣。调查表明,“体育学困生”占学生总数的10%~15%,那么我们如何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转困促优”,跟上大部队的步伐呢?  相似文献   

5.
数学大师乔治·波利亚说:“数学教学的宗旨是教会学生思考”,把培养“有益的思考方式,应有的思考习惯”放在教育的首位。应用题教学的目的就是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教学解题的策略和方法,教会学生思考,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根本途径。安丘市实验小学的领导和老师正是遵循上述思路从实际出发,把教学生“会学”作为应用题教学的重要目标。他们的做法是:一、离拉法于学法之中,教学生会学安丘实小的教师按照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  相似文献   

6.
“负数的认识”我听过多次,如果要我再听,我也不会感觉有什么特别.但今天葛敏辉老师教学“负数的认识”这节课,我还是在情感上有一些期待,这是源于对葛敏辉老师的了解,他是个十分善于思考的人.他会上出怎么样的“负数认识”的课呢? 课一开始,他给学生们创设了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三个情境,然后让学生观察思考并用教学的角度表示出这些信息.学生开始从教学的角度表示观察到的信息,独立思考解决这些问题,这时我看到葛敏辉老师十分抓紧时间,在学生中间穿行,看着他的学生们是如何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寻找着他需要的东西.这犹如一个在海边拾贝壳的人,十分仔细地在沙滩上寻找着可能出现的美丽宝贝.是啊,学生独立思考在展开思维活动了,开始了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美妙旅行.这时作为引领者的教师,不是没有事可做,而是要寻找有利于反馈的学生教学思维的火花,寻找着美丽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7.
农村中学中的数学学困生问题近年来日益突出,转化和促进数学学困生的成长,是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急需 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三维导学案在实际教学的具体运用,通过“读”“填”“练”“做”四个步骤,对利用三维导学案转化初中数 学学困生的步骤进行了相关探索。  相似文献   

8.
“比例尺”是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 (人教版 )第十册 的内容,包括例 4、例 5、例 6三道例题。本课的重点是: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求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计算方法。而在对难点的确定上,有老师认为是“解答过程中的单位处理”,也有老师认为是“使学生理解用比例尺求解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时,所设未知数的单位应与已知数的单位相同。”为什么这些老师会把单位的处理视作难点 ?直到听了他们的课后才弄明白。   原来,他们对三道例题的讲解,基本上都是按照课本,连解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研究生中出现学习困 难、生活困难、心理困难的同学(简称“三困生”)越来越多, 而随之引发的许多问题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山东教育》2005,(8):61-61
中学开设建模课 在大多数学生眼里数学是一门枯燥的课程,但在北大附中张思明老师的班级里学生们对数学却有着与众不同的好感:数学是丰富多彩的,它渗透在许多生活细节中,它能帮助人们解决很多困准,使生活更便捷。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好感的是张思明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孔子闩:“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 不解。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学生都只知道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 知识,机械模仿优秀学生做题方法,所以他们很多都是“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往往不是自己 主动地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借助和依赖于老师和同学 的帮助,逐步造成了学生的思维懒惰。如何让小学生从小就爱 上“数学思考”,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学困生是每个老师最关注、倾注心血最多的学生,也是最令老师们头疼的学生。虽然人人皆知,走近学困生、了解学困生,给予他们最需要的帮助就是让他们摆脱学困的最佳途径。可是,“他们究竟最需要什么?”这一直是老师们潜心思索、却悬而未决的难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终于悟出了其中的一些规律,找到了许多解决学困生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市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研讨会上,我校赵老师执教“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一课,他以务实的实践,恰如其分地诠释新课程理念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新视野,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结合这节课谈谈自己对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一些粗浅思考。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用功型数学学困生是一个被我们忽视的群体,他们的数学学习“困”在何处,有何解“困”之法是值得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和数学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试图从学生学的角度探求解“困”之法。  相似文献   

15.
王铸 《考试周刊》2011,(3):164-165
发源于本世纪初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把“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教育核心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问题解决”模式比较偏重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学生的主动质疑问难缺乏足够的重视本文探索一种以发展学生学习主体性为目的的“质疑意识”,进而使他们通过自身积极的学习、思考、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发展能力,并通过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导、激发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达到学习过程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比分析复旦大学2011年与2007年研究生“三助”工作基本状况,梳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后“三助”工作的发展变化,分析了目前研究生“三助”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研究生“三助”工作的发展方向和路径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问题再现] 听了一堂二年级上册《数字游戏》课,关于给出一个加法竖式,里面的数字被汉字代替,要求根据结果推算汉字表示的数字.新课教完之后,讲课老师又出了一道难一些的题目进行巩固,让孩子思考并独立练习.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巡视,发现了三个做对的孩子.于是,老师请这三个男生依次到讲台前汇报自己思考的过程,结果这三个男孩表现的却不如“师意”:第一个孩子思考的顺序和老师不一样,老师打断了他,没有给他机会说明想法;第二个孩子仍然没有如“师意”,老师板起面孔;第三个孩子懵了,表现还不如前两个.教师开始用斥责的语气让他们站在那里,对全班说:“谁来帮帮他们?”一个女生上来讲解了这个问题,当女生按照老师的心意讲出思考顺序的时候,老师问那三个男生“会了吗?”  相似文献   

18.
从导师是“老师”还是“老板”切入,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论述了研究生导师的职责。强调导师应从指导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三方面履职,具体包括:强化社会实践,实施个性塑造,培养健全人格;强调独立工作,提升综合素质,培养优秀做事能力;培养专业兴趣,强化独立思考,锻造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对新市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值得我们老师思考,作为初中音乐老师,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给予他们关爱和帮助,在课堂教学中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在解决书本知识的同时,更加关注他们的心理和情绪的发展,让他们和城市的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让他们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20.
全面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是时代和我国现实赋予高校的重大历史使命,不仅涉及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同时也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今后的发展和命运。“三困”学生将来同样是国家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对象,而“三困”学生问题长期以来是困扰学生、家长及高校人才培养的瓶颈问题,因此,做好“三困”学生工作是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难点和必然要求,只有通过全体教育者的共同努力,切实落实各种助困措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上和心理上的困难,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创新能力强、心理素质好、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