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差距,实现三大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提高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总体经济实力的一项根本措施,本文就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实施战略性调整过程中对中西部地区产生的正、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对三大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问题进行了一些理论和实际的探讨,并就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入手,揭示了“九五”以后加快中西部地区建设步伐的客观必然性。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并结合中西部地区的客观实际,提出了“强化基础、突破重点、循序渐进、加快发展”的战略方针,认为实现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区域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3.
我国东部发展战略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同时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明显拉大。为了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区域经济政策有必要进行调整。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是不断变化的,经济发展使中西部地区具有了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这为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调整提供了有利条件。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尊重中西部地区的具体实际,正确进行定位,发展具有中西部特色的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4.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是中西部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非平衡性,导致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使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时面临许多困境。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必须统筹兼顾,把握好眼前与长远、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等各方面关系,因地制宜,同时将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相结合,实现中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伟婉 《丽水学院学报》2001,23(3):4-6,,39,
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的内涵极其丰富,它是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科学总结,是新时期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根据邓小平的这一战略思想,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新疆经济发展所面加快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逐步缩小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这是十四届五中全会的重要精神,《建议》制定,更为新疆的发展带来历史性的机遇。本文就如何贯彻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发展新疆经济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特点分析,说明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以国内需求为导向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中西部要抓住机遇,应遵循产业转移规律,调整承接产业转移的思路,掀起新一轮承接产业转移热潮,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8.
制度创新是解决我国区域经济问题,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探讨制度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积极推进制度创新体系的建立对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步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校历来重视研究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问题,多年来积淀了一批颇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决策,极大地鼓舞了我校师生员工。在“三讲”教育“回头看”活动中,校党委决定,广泛调动各方面力量,加快理论成果向社会经济生活转化的步伐,积极、主动地为中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多方面的理论支持和智慧成果,并在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上下真功夫。下大功夫。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个大局”思想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是关系到促进地区直辖市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陕西省汉中市具有多重二元经济结构,包括汉中地区落后的经济水平与其他发达地区构成的二元经济结构、汉中地区城乡之间的二元经济结构、以及汉中地区农村内部的二元经济结构。因此,要通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改革等措施实现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理论有两种:均衡增长理论和非均衡增长理论,后者是多数国家制定区域政策的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增长极理论、不平衡及展理论和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论。该理论曾成功地指导许多国家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也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区域间的制度安排差异是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区域经济差异逐年拉大的根源。我国发达地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体系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综合的激励和推动效应;相反,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在制度安排上的"制度落差"致使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缺乏强劲动力。要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欠发达地区应从制度安排着手,结合本地实际,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利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运用Panel Data模型,对中国民办教育的影响因素与产出弹性进行计量分析后发现,社会对教育的强劲需求是影响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各地区之间民办教育对经济的产出弹性差异不大。据此,我们得到三个主要结论:(1)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有利于缓解教育供小于求的矛盾,加快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2)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中西部地区缓解实用型人才短缺、加快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3)中西部地区应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更新发展观念,加快民办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云南、贵州两省是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促使两省乃至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是我国21世纪发展战略的主要议题。阻碍我国西南地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环境因素、人口因素、政策因素,探明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有利于今后中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和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6.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由七省(川、湘、鄂、豫、皖、苏、浙)二市(沪、渝)共同组成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是我国生产力总体布局的一级轴线。其资源密集、经济集聚、人口和城市密集、区位等优势,有利于发展产业和建设城镇,建设沿江地地区密集的产业带,对国家经济具有中枢作用。因此,长江沿江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对于充分发挥沿海、沿江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崛起和振兴,逐步缩小地区差别,加快形成我国区域经济新格局,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意义重大而深远。1长江沿江地区经济发展现状长江沿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特别是经…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与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大差距,许多主、客观因素制约着中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拟就其主要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有关对策略呈管见。   一、制约因素   1、经济因素的制约。由于自然条件、资源条件、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与东部地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从产业结构方面看,中西部地区由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客观环境方面与东部地区不同,因而产业结构变动也与东部有别:主要是第…  相似文献   

18.
杨缨 《现代企业教育》2010,(18):150-151
本文对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的长期经济含义进行了探讨,并探求了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及我国中西部地区有可能遇到的机遇与挑战。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世界及全国形势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为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中西部跨越式发展带来了难得的良机。因此,我国各级政府应根据经济形势做出及时应对、正确抉择并树立崇高威信,以利于中国的和平崛起和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本文还对江西省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部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关于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两步走战略;优先发展东部地区;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开发中西部地区,逐步形成合理的区域经济布局,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第一步战略的实施从经济特区试点开始。西部大开发是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大以来,加快了中西部地区的改革开放的步伐,为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深化自身改革,适应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笔者根据原国家教委《关于加快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意见》,结合多年在贫困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