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预示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文明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已经使当今世界在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将继续影响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在新形势下必须充分了解信息化时代的特征,并有效结合信息化时代的优势来促进蒙古族文化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城市的历史风貌也容易受到破坏。六安市在城市化进程中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城市文化传承与保护缺乏科学规划,遭受了破坏;文化产业发展能力不足。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提升全民的文化保护意识,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尤为重要,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科尔沁蒙古族服饰是科尔沁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解科尔沁文化的重要途径。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原生态人文环境的消失,科尔沁蒙古族服饰面临消亡的危机。本文介绍科尔沁蒙古族服饰的特征及现状、保护的价值,最后提出科尔沁蒙古族服饰的保护与传承建议。  相似文献   

4.
儒家思想在我国古代历史上长期占有统治地位。元代是我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掌握国家政权的朝代。元代以蒙古族为主,其文化基础为北方游牧文化。长期占有统治地位的中原正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在蒙古族占有统治地位的初期,受到了冲击和压制。元代是最为开放的时期,在排斥与接受的过程中,最终选择了接受先进文化,儒家思想是其中最为主要的部分。本文以元代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碰撞、融合为背景,重点从二者的碰撞期、并行发展期、交融期几个方面阐述儒家思想对蒙古族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化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保护传承创新——乌珠穆沁文化研究》从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上对民族文化发展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研究成果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化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外汉语教材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工具。近些年来随着汉语热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国家的留学生开始学习汉语。当然也有很多的蒙古国留学生。本人发现对外汉语教材都是针对英美国家或是日韩国家编写的。蒙古国留学生可以使用的教材少之又少,体现蒙古民俗的教材更是罕见。教材设计和编写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作,怎样在对外汉语教材中体现目的语国家的民族文化特色这个问题值得关注和商榷。  相似文献   

7.
《集宁师专学报》2014,(1):23-29
文章围绕中国蒙古族文学与现代性的关系展开,阐发了蒙古文学中古代即有潜在的现代性元素,当代则有更多自觉或不自觉的现代性理念的事实,揭示出与汉文化不同的个性及其对中华民族的独特贡献;同时对现代性和文学现代性、民族性、草原文化、蒙古族文学等概念及其界定均有新的思考,以期为蒙古族文学、民族文学研究提供见仁见智的思考向度;由此也为当下中国文学的深入研究、混乱认识的澄清提供一些参照。  相似文献   

8.
9.
蒙古族文化是一种生态文化,传承、发扬、挖掘蒙古族文化的生态教育价值,有利于人们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并有利于引导人们最终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活动中.  相似文献   

10.
钟燕 《广西教育》2022,(23):21-24
本文基于中职学校推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状况,以广西物资学校为例论述推进京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研究,提出“加大资金投入,营造良好氛围”“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增强师资力量”“研发科学完善的教学教材”“采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打造民族器乐教学特色”“‘广’与‘专’相结合,深化京族文化教育内涵”等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1.
淮安属于苏北欠发达地区,目前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给文化遗产的生存和保护带来巨大冲击。文章对当前淮安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对淮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文化遗产保护思路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西部高校校园文化创新的多元融合,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推动西部高校校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3.
肩负文化传承与创新使命的高等教育,其发展的源动力联系于爱的情感。基于此,切实建树和践行“大爱”理念,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有利于更好地推进高校德育,由此优化文化立校的自觉,坚定文化兴校的自信,推动文化强校的自为。从而探索高校建设的立校之本、兴校之魂、强校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十分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温州拥有十分丰富而优秀的文化遗产,但受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影响,大量文化遗产在城市化面前让步而受损,众多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濒危状态,文化遗产传承后继乏人现象极为突出,正面·陆着自然和人为损毁的双重劫难。根据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并结合温州实际情况,应充分认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意义,形成全社会重视文化遗产的浓烈氛围,着力构建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走适度旅游开发和产业化之路,充分发挥民间力量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辨析并界定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探讨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论述了我国作为一个文化遗产大国在保护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蒙古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而草原生态旅游的兴起为保护和传承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近年来学术界对草原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传统旅游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关注比较多,对草原生态旅游和蒙古族非遗保护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很少,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中,如何使市民适应城市生活?如何创造和谐的居住环境?这给成人教育带来新挑战。社会文化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当前发展社会文化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须积极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向大型化、现代化、经济化方向发展,历史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正日益遭到侵蚀。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既是学术界要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各级政府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以湖州衣裳街、小西街历史街区为个案,从街区的文化内涵、城市化对它的冲击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如何进行保护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探索城市化进程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是一个民族珍贵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的生命密码,承载着独特而丰富的想象力、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高等学校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在全社会共同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地方高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口传与心授的重要载体、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阵地、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地方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应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其一,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与活态性,构建"口传心授"新模式;其二,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民族性与地域性,努力成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阵地,将传承具有优秀品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其三,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变性与综合性,地方高校可以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等共同承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论坛,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探索高校、地方政府与传承人合作的新模式,积极构建"非遗"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20.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自21世纪始进入中文视野,2004年在辽宁地区重新引起社会重视,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中,诸多原因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消失。虽然保护和抢救的时机稍纵即逝,但是开发利用却可以长久地进行,其中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及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应注意民间文化遗产有形和无形的结合,开发和保护并重;整合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制定和落实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管理,同时合理引入旅游市场机制,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