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内蒙古发展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牧民组织化程度、增加牧民收入、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草原生态环保以及新农村牧区和和谐社会的建设。近几年,内蒙古牧民合作经济组织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发展总体上处于初始阶段,需要各级政府采取措施,大力支持,包括: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供保障;提高认识,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引导,促进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加强培训教育,提高牧民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2.
黄河水源涵养区的高寒草原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对于中下游经济发达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价值,但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对生态产品的无偿占用导致牧区畜牧产品对生态产品的竞争和侵占,其结果为生态退化和生计衰微.该文以历史的视角,用可持续生计框架分析了甘南牧区牧业生计的脆弱性,并引入生计可持续力函数(FSL)来定量分析了生态补偿的可行性,得出生态补偿扩展了牧民的生计资产五边形图,进而提高了牧民生计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人口因素是牧区发展的新支撑要素,牧区有可以开发利用的丰富的人力资源,新牧区建设应该重视解决人口发展问题。内蒙古牧区人口问题是多元、复杂的,牧区人口质量较低,其消极影响日益显著,牧民家庭致贫过程复杂化,人口结构不合理阻碍牧区人地关系协调,牧区人口流动缺乏积极的、多样化的政策支持。牧区人口发展应实施以提高人口素质为主、控制人口增长为辅的质、量兼顾发展战略,以促进人口非农化为主、人口适度迁移为辅的人地关系调整战略,人口脱困与生态可持续发展并重兼顾、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牧区雪灾具有灾情重、救济难度大的特点,致灾直接原因是“冻”与“饿”。根据内蒙古雪灾的特点和致灾的原因。内蒙古抗御牧区雪灾的思路应该是以防灾为主,以救灾为辅,建立雪灾抗御系统。沿着这个思路。内蒙古抗御牧区雪灾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减少牧业人口、增加科技投入、建立完善的保障体制、加大传媒的宣传力度、转变牧业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5.
牧区经济工作是乌兰夫牧区工作中的重要方面,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乌兰夫领导内蒙古各民族人民建设和发展内蒙古牧区经济工作。乌兰夫牧区经济工作思想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得到创造性的发展的。乌兰夫的牧区经济建设思想是非常全面系统、精辟的。探究了乌兰夫同志的牧区经济工作思想及其对内蒙古新牧区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草原牧区新型合作经济研究,是事关缓解三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研究命题。作为新生事物的牧区新型合作经济,在类型上包括畜产品专业协会、牧民联户经营、牧民生产合作社、牧民股份合作制企业等形式。牧区新型合作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合作覆盖面较小、合作程度较低、合作效益不显著等问题,并从制度、政策和内部机制的角度,剖析了问题产生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应改善合作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完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促进草原产权流转通畅,典型培育,加强政策倾斜;新型合作经济应明晰内部产权,完善内部制衡机制,加强成员培训,提高畜产品标准化。  相似文献   

7.
牧区是指以草地和牲畜为其主要生产资料,牧业经济为其主要经济支柱,畜产品为其主要产品和食物来源的地区。我国牧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及四川、甘肃、宁夏、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等省区的一部分地方,共有牧业县(旗)119个,半农半牧业县(旗)147个,在这广阔的草原上,居住着蒙古、藏、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裕固、鄂温克等少数民族。畜牧业是这些少数民族赖以生存的主要产业。在人类社会生产中,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各因素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劳动者是积累物质资本、开发自然资源,建立和完善社会经济和政治组织,  相似文献   

8.
公共服务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公共服务既是普通居民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更是其生存发展的重要内容。研究牧区公共服务供给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而且又选取我国牧区典型代表内蒙古地区为例,将对内蒙古和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有着广泛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从可持续发展对牧区公共服务的内在要求来看,牧区公共服务供给必须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牧区公共服务供给理应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构成,牧区公共服务供给效率需要不断提高,公平需要不断增进。  相似文献   

9.
为充分利用牧区地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陈巴尔虎旗旗委、旗政府,提出了“科教兴旗,工业富旗,开放强旗,牧业稳旗”的发展战略思想,已将地方经济发展的重点定位在以工业经济为主体,以牧业、旅游业经济发展为辅助,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提出了“美丽与发展双赢”的口号,面对这样的现实背景与发展目标深感职业教育责任重大。为更好的深入研究、探求新的发展思路,使边远牧区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满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考察了锡林郭勒正镶白旗牧民生活状况及其面-I盏的生计风险。试图从生计风险应对的角度出发,分析“小而分散”的牧户在风险应对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解决的办法,提出牧区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必要性及意义。以期为内蒙古典型牧区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一些实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率取决于人力资本水平。我区作为一个农牧业大省,农村牧区人力资本提升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但从我区现状来看,政府教育投资严重不足,农牧民个人投资增长较快但绝对量不足;政府医疗保健投资严重不足,农牧民医疗保健状况不容乐观;面向农村牧区的职业技术培训严重短缺。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中央和省级政府的作用,切实增加农村牧区人力资本投资;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个人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之后,利用外资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面临着新形势,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机制产生了影响,除传统的资本、技术、入力途径外,还借助比较优势的变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等路径来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为进一步利用外资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银行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参股我国商业银行。外资参股,可以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业资本金不足、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变经营理念,但同时随着外资入股比例和交易金额的逐步升高,也出现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我国银行业应加强外资参股法律规章的完善,确定合理的资本价格,加强对外资入股行为的监管。  相似文献   

14.
自中国金融业逐步对外开放之后,中国金融市场所蕴含的巨大投资机会,吸引了众多的国际金融机构、世界顶级风险投资机构大举进入,使得既有国际投资经验、又了解中国国情的投资管理人才持续紧俏,各类金融人才在方兴未艾的金融投资领域能够大展拳脚.这就使得金融投资人才的紧缺,已成为中国经济建设中的最为迫切的一个问题.因此,应用型大学的金融学专业,应根据地方和区域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学术、技术和职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因材施教,强化实践实训教学,不断开拓创新,提升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职业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农牧民获得养老收入是生产力发展、剩余劳动不断增加的必然结果。较长的时间间隔必然导致前期创造的财富在老年消费时受当时经济社会整体状况的影响,甚至难以保障基本生活。我区统一的、覆盖全体农牧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目前尚未形成,面临着正式以及非正式制度的约束,农村牧区经济发展较慢从根本上羁绊了我区农村牧区基本养老制度的构建和推行。应进一步宣传引导正确的观念意识,破除不适思想,并从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以及实现公平角度构建和完善我区农村牧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中,财政投融资具有动态的内涵界定和独特的功能定位.目前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其他方面,存在着制度缺失、职能混乱、渠道狭窄、效益低下、结构失衡等诸多体制缺陷,其中又以国有资本投融资责任主体的缺位为最根本的症结所在.国有资本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完善出资人制度,同时应当从立法规范、独立预算、机构专职、资信评价以及建立投资、资本与信贷三重决策互为制衡的投融资决策机制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建构新型的国有资本财政投融资体制.  相似文献   

17.
引进外资是各国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外资的规范和监管,尤其是对涉及到国家产业安全战略等重要领域的外资监管,更不容忽视。文章对美国开放的产业投资政策的由来和演变进行了梳理,在探析美国竞争性产业的产业投资政策的基础上,分别从美国国防工业安全纲领、外商投资调查法以及备案管理和行业管理相结合的三大调控指导框架层面,解构了美国国防领域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安全战略及其监管模式。文章同时剖析了与我国产业安全战略相关的外商投资政策问题,对我国的经济安全和产业安全政策及其监管体系提出了5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途径。我国西部民族地区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总目标,就必须要提高农牧民的人力资本水平。目前,西部民族地区农牧民的人力资本水平还不高,根本的原因在于形成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教育的落后。因此,要大力推进西部民族地区教育,促进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促进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经济危机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有着内在的联系。这次起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必将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它将牵动到全球经济的方方面面,引起投资、贸易、需求仍至全球产业链布局的变化。文章拟从经济增长、资本流动、需求结构、产业链重构、汇率变动、贸易形势等六方面加以阐述,全方位描述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