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整体性治理理论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体性治理理论是西方行政学界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对立性回应,它主张用整合、协调和网络化的方法解决治理的碎片化问题。本文详细阐述了整体性治理的理念产生、理论发展和应用前景,总结了其国内外研究现状,比较分析了其与无缝隙政府、新公共管理的相通之处,归纳出整体性治理是继传统官僚制和新公共管理之后的公共管理新范式,并对整体性治理的未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面对由“管理”走向“治理”的公共治理转型,在我国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方式转变中,社会工作对于推进民族地区新型社会治理机制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协同视角为社会工作与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协同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以利他主义为核心的价值理念是社会工作协同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机制的专业优势;汇聚多维度需求的社区治理为二者的协同共生提供了主要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3.
新公共管理运动于20世纪中叶兴起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后为许多国家接受并借鉴。1989年,作为对实践的理论概括和提升,世界银行在《世界发展报告》中首先提出了“治理”的概念。公共治理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成为指导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全球社会事业公共管理实践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本文从中国高等教育由政府单一行政管理向公共治理转变及发展趋势的角度着手,对其理论和实践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重塑政府公信力是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网络化迅猛发展的时期,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对政府公信力提出了新要求。为此,文章深入剖析了在网络化时代我国政府公信力流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重塑政府公信力的现实路径,以期能够对我国政府公信力的提升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5.
多元主体参与区域公共管理是一种全新的治理机制,然而这种网络化的治理也正面临发展困境.本文从政府、非营利组织、公民以及它们之间的合作关系等4个方面分析了多元主体参与区域公共管理的困境,认为应大力推动体制和机制创新,培育和发展公民社会组织,优化社会治理资源,努力建立并完善公民和非政府组织参与区域公共管理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公共治理:内涵 基础 途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公共治理,作为补充政府管理和市场调节不足应运而生的一种社会管理方式,已逐渐成为公共管理的重要理念和价值追求。它既是各国政府改革的实践总结,又是影响各国政府再造的一种全新理念。公共治理是以政府为主体、多种公私机构并存的新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模式;公共治理产生于公民社会,源自于个人领域的不断扩大;培育和建立公民社会是实现公共治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新公共管理和教育公共治理等理论影响下,在市场化、分权化等改革推动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正经历着公共治理的模式转向。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从宏观制度环境、中观资源配置、微观教学活动和外部社会支持等维度构建公共治理系统框架,完善管办评分离的教育公共治理体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行,需要完善规划决策、责任划分、资源调配、价值引领、经费保障、意见表达和评估问责等机制。  相似文献   

8.
许杰 《江苏高教》2008,(3):14-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高等教育公共性某种程度上出现了衰退。治理理论作为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超越和整合,提升公共性是高等教育治理的主要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9.
公共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政策协商主体的包容性、参与的广泛性以及议题的开放性,耦合了公共治理平等性、公共性和多元性的价值旨归,并与公共治理构成了实践互补。但是,长期存在的政府权力中心思维惯性、协商主体价值本位思想、多元文化冲突和分歧等问题所导致的主体间话语权不对称、政策公共性缺失以及对多元利益兼顾失败的情况,构成了对政策协商治理成效实现的现实考验。为此,需要从政府法律权威与制度规范构筑、社会民主氛围与公民社会培育、公民理性思维与协商能力提升三个方面,推动政策协商在公共治理实践中的自洽与融合。  相似文献   

10.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核心是民主治理,其思想来源于民主公民权理论、社区与公民社会理论、组织人本主义与新公共行政和后现代公共行政,其基本观点包括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本文从新公共服务的价值体系出发探析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提出和建立了一种更加关注民主价值与公共利益,更加适合现代公共社会和公共管理实践需要的新的理论选择。  相似文献   

11.
城市与乡村是分别建构不同的治理体制,还是建构合一的治理体制,主要取决于两个社会单元的社会特性及其关系模式。从城乡二元治理体制向城乡一体治理体制转变是今后农村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总趋向。但是,对特大城市近郊农业型乡镇而言,最关键的是从单向行政管理型行政体系向公共服务型行政体系的转型。新公共管理理论“市场化导向”和新公共服务理论“政府责任的回归”都存在着理论解说和实践运行上的缺陷,市场导向抑或政府责任的单向强化都无助于推进乡镇行政体制改革。从理论建构的角度来讲,新公共服务理论在回归政府责任的同时也不可能完全抛弃新公共管理理论中的市场因子。  相似文献   

12.
孙华 《高教探索》2012,(3):17-21
大学公共危机是指那些能够导致大学组织或社会失序的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大学公共危机治理是现代大学治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反映着现代大学的一种理性认知和生存方式,而大学公共危机治理的价值取向则决定着大学危机治理的成败。大学公共危机治理的价值包括对大学公共危机的认识、危机治理的主体角色定位和危机治理方式与目的的伦理选择等。随着现代治理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以及大学公共危机日趋表现出成因的复杂化、影响的深远化和效果的迁延化等因素,大学公共危机治理的价值选择也将随之发生相应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对于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西方教育治理,在理论上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主导框架,强调价值共识、多元主体参与;在政策上偏向管理主义;在实践上采取分散化治理模式,强调自治、竞争、参与、评价和问责。中国教育治理,在理论上以中国式科层制理论为主导框架,强调整体利益、协同合作;在政策上偏向共同体主义;在实践上强调法治、公平、协调与认同。制度、文化和情境是导致中西语境中教育治理理论、政策与实践差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教育治理话语的建构不仅在于解释教育世界,而且也在于改造教育世界,从而服务于一个国家、民族、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因此,中西教育治理话语对实践均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与能动性,也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14.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亟需加大公共管理高级人才培养力度。公共管理的政治性、公共性、综合性、应用性和服务性对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科研创新提出更高要求。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科研创新存在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方法失当、学术严肃性不足等问题。亟需构建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一二三四五”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坚持将“以理论为分析工具、基于实践研究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作为主线,注重科研创新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二重研究意义,抓住研究问题选择、研究设计和得出研究结论三个关键环节,注重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等四种研究方式,开展学术论文、调研报告(问题研究)、案例分析、政策分析、项目开发方案设计五种类型研究。  相似文献   

15.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既是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提炼出的治理法宝,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的创新和发展。其理论价值不仅在于精准地把握了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公共性价值诉求,更在于锚定了建构治理主体价值基础、发挥制度优势的实践方向。在实践层面,建构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公共性价值理念意味着培育公共精神、优化治理主体权责关系和促进治理方式创新应用,以及由此形成的主体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辩证统一。当前,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复杂多变,更是要求我们以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为载体,促成不同经济主体的依存、互补、合作,并由此确保每个社会细胞健康活跃,推动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6.
在经历了政府垄断控制阶段、市场选择管理阶段之后,我国的教育管理已然走向了公共治理阶段,公众开始成为当前教育公共治理框架下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然而公众参与教育公共治理并不具有天然的优势,在实践中遭遇到种种参与困境。我们有必要对公众参与教育公共治理的实践予以客观化的评价与认识,并寄希望于能够从价值追求、能力提升、组织塑造、制度设计上实现对公共参与诉求的理性审视与引导。  相似文献   

17.
公共治理的过程乃是公共治理的价值实现和创造的过程。公共治理的价值不仅型塑着治理的合法性,亦影响着治理的合理性。当代公共治理的危机乃是价值危机。价值危机的根源在于现代理性主义的吊诡。重建公共治理的价值,要重新确认公共治理的核心价值,并透过公共教育、道德实践等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新征程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课题,与公共治理实践密切相关的公共管理学科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从学科理论与实践的契合,反映国情与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大数据优势资源的驱动发展背景来看,整体性构建公共管理案例体系十分有必要.主要应从提升主体共享协同发展、构建本土案例资源库、促进案例教学与案例方法体系互动三个方面入手,建构主体建设、资源建设以及技术建设相结合的公共管理案例体系整体性框架,为培养新时代党和国家需求的高层次、复合型公共管理人才提供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中政府定位研究属于基础性和开拓性研究。文章从新公共管理、公共治理、行政分权、博弈合作等政府定位理论出发,对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所关涉的问题进行梳理,继而结合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探讨了政府定位理论在管办评分离中的重要价值和实践意义。推进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应科学分析管办评权力结构,遵循高等教育客观规律,不断探索政府在管办评分离中的角色定位,逐步构建政府、高校和社会组织各主体既分离又协同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20.
加快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需要关注空间向度.后疫情时代,随着高等教育更深层次地步入网络社会,教育资源、教学活动、教育治理的"流动空间"将进一步拓展.面对新的空间演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亟待实现网络化、数字化转型升级.网络化治理作为一种强调系统性并通过"跨界"协同提升公共价值的治理新范式,成为后疫情时代我国应对高等教育"流动空间"拓展的新治理路径.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网络化治理在治理体系、治理机制、治理技术等方面存在一定困境,亟须完善高等教育网络化治理体系以促进治理流聚合,完善高等教育网络化治理机制以促进治理流耦合,优化高等教育网络化治理信息化技术平台以促进治理流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