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阶段的规律探究主要由“数规律”和“数运算规律”两大部分组成。比较而言,数运算规律的探究相较于数规律的探究要容易些.所以一般教材都是先安排学生进行数运算规律的探索,再进行数规律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理想的数学课堂简约而不简单。通过"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教学实录,展示了学生"猜数—辨数—估数"的过程,帮助学生温故识新、抽丝剥茧、深化认识。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植树问题”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变化的规律。(3)使学生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过程性目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和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4)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使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课堂展示”,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自己的所知所学,向学生传授知识,并使学生从中总结规律、思路、方法、经验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5.
探索规律的过程就是发现数学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探索数的规律(数的性质、数的运算规律)、探索图的规律(图形的特征、图形的测量)、"探索规律"专题学习三个方面入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规律探究问题既是对学生所学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对这些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对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数学计算、数学建模思想和数学应用意识有着重要作用.找规律并应用规律的数学问题,承载着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达成与提升.下面,笔者就中考常见的"数式规律"、"图形规律"、"动态规律"、"面积规律"与"坐标规律"等类型问题的解法,介绍此类问题的思考方法,仅供大家参考.一、数式规律对于数式规律问题,一般解法是先写出数式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7.
适用年级:一年级。教材简析:本课内容是结合曹甸镇为全国有名的教玩具之乡而自编的校本课程,教材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学生熟悉的玩具引导他们在数数、分分、摆摆、玩玩中感受规律、发现规律、创造规律,并运用规律美化生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数(式)运算中常常忽视式子的结构特点。首先,通过案例展示学生数式变形中结构意识缺失的现象;其次,展示数学式子(代数式、三角式、数列式)变形中的结构意识;最后,强化使用运算规则的程序性,强化观察运算方向的自觉性,强化关注运算结构的简洁性,由此引发对学生运算能力(运算方向、结构意识)中诸多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适用年级: 一年级.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结合曹甸镇为全国有名的教玩具之乡而自编的校本课程,教材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学生熟悉的玩具引导他们在数数、分分、摆摆、玩玩中感受规律、发现规律、创造规律,并运用规律美化生活,同时注意把直观现象的规律逐步抽象为数的规律,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层次性,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学活动贯穿于整个数学的教学过程,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事实和规律,不仅可以说明概念与思想,阐述道理与方法,还可以对学生的操作练习进行有效的指导。传统的黑板和纸笔提供的教学环境,学生只能凭空想一想,如果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以变抽象为具体,不仅便于演示和操作,更有利于改善学生的认知环境,把高度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展示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立体图形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了学生"构建"数  相似文献   

11.
数感是指学生对数的感觉,是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主要因素,也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作为一线数学教师,要通过组织多种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在主动学习、自主应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的同时,确保学生在应用中形成数感,进而使学生在数学价值展示的过程中综合素质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2.
陈巧丽 《学子》2013,(6):18
启发学生思考的关键在于创设一种问题情境。教师要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把问题作为主线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强烈欲望,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创设悬念式情境,使学生"奇"中"问"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将学生未知的数学规律、法则、关系、事实等应用,展示数学知识非凡的魅力,创设新奇的悬念式情境,以激发学生产生揭秘的问题意识。在教学"数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并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去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个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2.引导充分感知,自主总结归纳规律。3引导灵活运用规律,增强数感,提高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情,融合多学科知识,为学生创设"人""数"结合找规律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将"找规律"引申至"万物皆数"的哲学层面,启发学生智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完整、全面的认知世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数式规律题已经成为中考命题中举足轻重的一类题型,就其形式而言有数式的、图形的、数形结合的,等等.由于找数式规律题需要学生综合已知条件,通过观察、归纳得到答案,因此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猜想、归纳的能力,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从不同角度对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那么如何来求解数式规律题呢?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常用的初中数学数式规律题的求解策略.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数(式)运算中常常忽视式子的结构特点.首先,通过案例展示学生数式变形中结构意识缺失的现象;其次,展示数学式子(代数式、三角式、数列式)变形中的结构意识;最后,强化使用运算规则的程序性,强化观察运算方向的自觉性,强化关注运算结构的简洁性,由此引发对学生运算能力(运算方向、结构意识)中诸多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从学生认知规律、情感出发,将课文同大自然融为一体,展示独特感受,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8.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从学生认知规律、情感出发,将课文同大自然融为一体,展示独特感受,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9.
在今年4月教培中心组织的优秀教师讲师团王老师讲的"能被3整除的数"一节课中,可以看到,教师真正领会了《大纲》的精神,吃透了教材,做到了准确地使用概念,科学地加以判断,恰当地进行推理,巧妙地进行引导.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创设情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表述,指点学习方法,调控学生学习活动.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促进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展示.  相似文献   

20.
展示活动是课堂上学生表现自我、呈现学习成果的常见形式,为学生应用英语进行口语表达创建了有利的语言训练环境,学生可以自由地运用英语阐述观点、传情达意,实现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在开展课堂展示活动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明确课堂展示活动的主题和要求,营造轻松自由的口语表达氛围,给予学生及时且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学生英语口语技能的提升,打好英语综合能力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