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及其以后的时代是中国平民化修族谱的时代。从现存的族谱序可知,南宋后期以来,江西地域的宗族撰写了大量的族谱。这种平民化族谱修篡的兴起,与唐代中期以来大量中原移民进入江西生存繁衍有着极大的关系,移民的后裔们特别渴望记述祖辈的源流、事迹与优良品德,对于平民化族谱修撰的兴起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间续修族谱活动逐渐兴起,人们更多地给予族谱以正面的新认识。人们从族谱记载家族世系等情况中,可以了解姓氏源流、家族兴替、人口迁徙、族习门风乃至社会变故等历史,赋予族谱一定的历史价值与社会意义。《鲁谼方氏族谱》由桐城派古文家方东树撰修,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折射出社会变迁与文化传承。受学术风气与交叉学科的影响,人们解读族谱的方式有所变化,族谱学研究的视野不断扩展,从历史社会学的角度解读族谱亦是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3.
陈培基先生贸然断定署名林则徐的《西河郡林氏族谱序》非林则徐所作,而是湖南常德金鸡堤三修、四修林氏族谱编纂者林丙荣所伪托。这只是一种大胆假设,很难令人信服。福建大量地方文献和闽西南林氏各支派族谱证明:林氏入汀始基祖林文德,即宋末宁化知县林公玉,而林文德极有可能即是林则徐家族公认的“玉融始祖”林高德。  相似文献   

4.
臧懋循墓志铭见于《臧氏五修族谱》。全称为《南京国子监博士臧顾渚公暨配吴孺人合葬墓志铭》。现录叙如下。 一 《臧氏族谱》肇于宋代,经明万历丙子、清光绪丙戌等几度修纂,于1934年出版了《臧氏五修族谱》。本文有关材料,均录自臧氏二十六世孙臧云龙同志所保存的《臧氏五修族  相似文献   

5.
徽州族谱所收录的文献极为丰富,大体上可分为谱论类、制度类、史实类、文学类、民俗类、图景类等六种。对徽州族谱存录的文献进行归类研究,有益于我们更清晰地把握和理解徽州族谱的内容及其价值,对今天的民间修谱活动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刘氏十二修族谱》的考订,理清了刘揆一家世源流中长期困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明清以来,宗族的编纂族谱,形成不断续修的特点,而以清代最为突出,相当多的宗族数度修谱,甚至三四十年书写一次,周期不可谓不短,密度不可谓不大。清人续谱是在克服种种困难情况下实现的,即解决房支之间的利害之争,族人取得续谱的共识,在由权威人士组成的谱局主持下进行撰修工作;大族一次修谱,开支数百两银子,甚至上千两、数千两,诚非易事;谱书的编写原则和方法逐步完善,能够容纳宗族历史各个方面的资料,又令族人人人上谱,人人有历史记录。清人如此追逐于修谱续谱,受着一种理想的支配:修谱续谱能够达到尊祖敬宗收族的目标。事实上宗族编纂族谱,宗旨是为联涣散维宗法,过程是宗族的一项重要活动,其后果有二,一为修谱是宗族建设中极其重要的环节,令宗族群体稳固,以大族、望族出现于社区,而族人取得强有力的宗族保护,易于生存;二是形成族史,成为宗族的一种载体,也是宗族成为社会群体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8.
这浩浩荡荡的群众场面,原来竟是为了迎接劳民伤财修好的族谱。据在一旁观看的知情人透露,修此族谱,至少花费了2000万元。 围观者议论:如用筹集的这2000万元资金来兴修水利、公路、捐助“希望工程”等公益事业,不仅泽及  相似文献   

9.
李燮和是辛亥革命时期曾经起过重要作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章太炎云:“自徐锡麟死后,光复会未有达者。李燮和孤掌鸣于南洋,延榄豪俊。辛亥首义,走上海,下金陵,以安大局,厥功伟矣”①。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资料缺乏,史学界对他研究甚少,尤其是对他的家世源流几乎一无所知。最近,我们在整理有关辛亥革命史料的过程中,有幸发现了《新泽李氏三修族谱》(以下简称《三修谱》),为我们研究李燮和的家世源流拨开了重重迷雾,提供了一份有重要价值的原始资料。一、《新泽李氏三修族谱》的修纂及其内容。新近发现的这套族谱为涟源市…  相似文献   

10.
戴震是出生在徽州的大学问家,治学主张实事求是,信而有征。他对于徽州族谱的撰修也表现出朴实求真的风格。  相似文献   

11.
谭人凤是近代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依据<谭氏续修族谱>,考查其家世源流及特征,有助于谭人凤研究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族谱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在明清时期,随着统治者竭力鼓吹恢复宗族制度和族谱的大量篡修,使得作为宗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和“一家之史”的族谱成为对族人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优秀教材,发挥着巨大的教化作用,在精神上,成为联络族人的最好途径和凝聚宗族的最佳纽带,进而成为巩固政权和维护统治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3.
史学界在关于吕振羽的生年、原名和其曾祖父何时参加太平军等问题上颇有异议,笔者认为:(1)根据《吕氏三修族谱》,吕振羽的生年应确定为1900年1月28日,《吕氏三修族谱》所记载的出生时间是唯一可信的依据;(2)根据吕振羽曾祖父墓碑文,吕振羽原名叫吕典福,族谱所载吕典爱当是1910年以后所呼之名;(3)1859年,太平天国革命军将领石达开率部围攻宝庆。是时,吕振羽的曾祖父吕先纪参加了石达开部赖裕新、朱衣点太平军,并随朱衣点太平军“转战闽赣”,直至太平天国革命失败  相似文献   

14.
乔宇 《文教资料》2020,(5):71-73
陈尧佐与陈尧咨是北宋时期的著名人物,其父陈省华所得虚衔可能因陈尧佐贵为宰辅之原因“赏延”而来。然而,陈尧佐曾贵为宰辅、陈尧咨之任职经历却皆未写入《首修陈氏族谱》中。陈尧佐任宰辅时间短、不作为、因灾异罢相可能是族谱中未记录其宰相经历的重要原因;陈尧咨的为官经历未记录于族谱之中可能与其“习武事、善弓矢、任武职”之举动有关。陈尧咨之子陈舜俞,其经历在《首修陈氏族谱序》中有记载。虽然史籍对陈舜俞着墨不多,但至元《嘉禾志》与《氏族大全》的记载表明,陈舜俞于宋神宗时期迁徙于嘉兴一带,其迁徙经历与任职经历有着较为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族谱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和儒家文化的精髓。作为族谱文化主要载体的族谱(或曰宗谱、家谱),它所独有的价值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湖南东安《雷氏通谱》前后四修,记事历时三百多年,内容涉及谱序、列传、文学传、礼仪、家训、族禁、族约、世系繁衍等诸多方面,具有较高的史学、社会学、教育学、文学等研究价值,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魏氏宗谱》为例,对族谱祖先世系的描述,以及后世修谱对"祖先事迹"的叠加进行了仔细的辨析与对照,文章认为族谱不仅有"收宗敬族"的效果,而且有家族在地方社会权势积累的体现,宗族的发展同时迎合了国家礼仪制度的转变。这种迎合决定着宗族的正统化与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一 1922年,湖北黄冈蕲春县田家桥籍著名革命先烈詹大悲家族筹备五修族谱,应詹大悲之请求,孙中山于1923年2月为其族谱作序,是为孙中山《<詹氏宗谱>序》。该序作于孙中山晚年,是研究孙中山政治思想、哲学思想的一篇颇有价值的文献,也是谱牒学上一篇不可多得的文章。此文因故长期流落民间,迄今未能引起思想界、学术界的重视。现据蕲春县田家桥詹大悲家族所存于1923年底刊印的族谱,将孙中山《<詹氏宗谱>  相似文献   

18.
在泉州地方族谱的海外移民资料中,以单身男性向外迁移者居多,他们通过在海外谋生的方式来赡养在家乡的父母与妻儿。由于有这种特殊关系的存在,便产生了移民同家庭或家族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对于原家族或宗族的重要活动,如修祖祠、祖坟、族谱及家乡家族的公益事业等都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9.
邹幸福 《娄底师专学报》2011,(4):192-192,194
笔者近捡邵东《太平曾氏六修族谱》,发现其卷百五十八上有曾国藩道光十九(1839年)所作的《慈荫亭记》一篇,为新版《曾国藩全集·诗文》未刊稿。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明末清初以来移居赣南的闽粤客民编修的联宗谱为研究对象,运用有关事例,考察和分析了他们编修联宗族谱和建构宗族的历史过程,认为这些原先毫无关联的外来客民,通过联修族谱和建立同宗关系这一文化策略,逐步整合成为具有共同祖先和以联宗谱为纽带的文化认同群体。今日所谓的赣南客家,就是这一文化变迁和社会重组的历史产物。作为其形成的标志和重要的文化载体,清代赣南客民的联宗族谱对于重新理解和阐释赣南客家文化的形成和历史内涵,具有重要历史文献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