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从人自身即人格和谐、人际关系即社会群体和谐、人与宇宙自然整体和谐、人类和睦世界和谐四个方面阐述朱熹的“和”思想,指出朱熹“和”思想是儒家一贯提倡的道德和谐、群体社会和谐、整体和谐、世界和谐的辩证和谐观,是以“不同”为前提的多元和谐观,是积极有为的“仁爱”和谐观,故朱熹“和”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普通高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需要教学中的"人课合一","人课合一"就是在数学教学中人与人、人与课之间形成的自然和谐的关系,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源于自然、回归自然.它以课程观、教学观、学习现、数学观为理论基础,在实现途径上需要做到:教师与学生自然融洽的关系,教师与教材合一,学生与教材合一,教师、学生与课堂的合一.  相似文献   

3.
湖南侗族信仰文化中的万物有灵思想折射出人类普遍的原初生存观。在原初条件下,人类习惯于将生存环境中的不可抗拒现象归因于先祖和自然神灵的神秘力量。这种原始生存观反映了侗族期待人与自然、人与人达成和谐的愿景。时至今日,科学技术足以揭开自然现象的神秘面纱,消除人类诸多恐惧心理;然而,这种现代文明似乎远未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存的完美路径。挖掘侗族信仰文化中的精髓思想有利于现代文明夯实和谐自然与和谐社会的生存之路。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在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后提出的符合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的发展观念.人要改造自然而生存,因而工程活动是人类永不停止的实践环节.工程活动只有遵守自然和社会规律、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工程观,才能真正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邓海英 《文教资料》2006,1(1):26-27
本文试从马克思美学的和谐思想的理论渊源出发,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美学思想中的和谐观,即在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中,达到自然必然性与主体能动性的统一,而社会和谐的最终目标是建立起“自由人联合体”,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审视现有自我观,不难发现,经济人自我观异化了人的存在,在对和谐社会呼吁越来越强烈的当下,超越经济人自我观以建构和谐自我观成为必然。和谐自我观关注和自我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自我及他者的关系性存在,探讨自我与自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自我与自然、地球及宇宙间的和谐共生。和谐自我观的教育建构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建设关系性教材、借助教师的力量以及个体的自我建构。  相似文献   

7.
约翰·济慈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他热爱自然歌颂自然。本文研究济慈诗歌中的生态思想和生态观,从自然界意象、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与人的关系三方面表达济慈希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很多陶渊明的优秀作品,他通过叙述自我、人事和自然的种种画面,表达了对和谐生活的追求。陶渊明秉持“和谐”的态度,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包括自然景物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生理与心理之间的和谐等,他的“和谐观”在教育中学生关注和谐的自然景物,达成和谐的天人关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养成和谐的身心状态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价值,值得教育者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道家与儒、墨、佛教和谐观的比较研究中,着重阐述了道家和谐观的思想内涵及其现代意义.认为儒家的和谐思想,是整体和谐、群体和谐与道德和谐辩证统一的和谐观.墨家的和谐思想是以"兼爱"为中心、倡导社会平等的和谐观.佛教和谐观是一种陶冶心性、倡导众生平等的和平和谐理论.道家的和谐观则是一种崇尚自然无为、主张"和气生物"的"自然和谐"观.道家的"自然和谐"价值观对于消除现代社会的精神疾病、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清净优雅,对于保护自然资源不被滥肆开发是有积极作用的.它无论对于个人安身立命、处理人际关系还是建功立业、治理国家等都将发挥其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人被自然奴役的阶段,人与自然平衡和谐的阶段,人奴役自然的阶段。西方文艺天才观念相应地也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神授天才观、自然天才观和意志天才观。意志天才观最终遇到了自己的内在局限.必然地走向了衰落。  相似文献   

1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蕴含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它产生的理论背景是:英法德等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社会理论;马克思《手稿》中和谐社会思想:对资本主义社会不和谐状况及其根源的揭示;和谐社会———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其当代价值在于:首先,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其次,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最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的社会矛盾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中、希神话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两者之间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这些差异有着深刻的自然、历史、社会和文化根源,表面相似的鲧治水和普罗米修斯盗火的神话实质上折射出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从家庭观念与个人中心,天人和谐与契约社会,礼乐精神与自由主义三个方面对比鲧治水和普罗米修斯盗火,分析蕴藏其中的不同之处和东西方文化差异之根源,并以此为例阐述作者从细节着眼回本溯源认识文化差异的主张.  相似文献   

13.
社会即人的集合体,研究社会必须研究人。人的存在方式并非恒定不变,这是由人性的发展变化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状态,需要新型的人的存在方式——和谐社会主体与之相适应。在哲学视角下,从人性假设发展轨迹、理论依据以及科学理解三个方面对和谐社会主体进行较为深入的论述,可以丰富人学的当代发展内涵,也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状态下社会主体的科学的合理的诠释。  相似文献   

14.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也是历朝历代的人们所向往的理想形态.在中国古代,“和谐”是以“和”的范畴出现的.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范畴之一,“和”的思想丰富而深刻,贯穿于中国思想发展史的各个时期和各家各派之中,突出体现在对待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身心等关系上.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许多可供现代社会借鉴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自然与社会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但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文明强化了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的关系的不和谐。然而,追求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历来是执政者治国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人们普遍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这一追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首先,必须辩证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反对和摒弃将人与自然相对立和割裂开来的人与自然关系观;其次,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和谐思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西方哲学中包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科学主义思潮主要从结构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宇宙的和谐等方面论述了“和谐”;人本主义思潮主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批判人的异化现象和高扬生命的和谐等方面涉及“和谐”问题”;宗教哲学和思辨唯心主义则主要从上帝创造的有序结构、和谐宇宙等方面论述“和谐”。这些论述既有需要剔除的糟粕,也有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合理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的发展以及面临的人文、生态问题促使我们必须为当前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寻找一个有指引性的合理定位。"天人合一"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追求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基本精神。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涉及诸多自然与人文学科的综合应用型学科,旨在研究并协调人、自然、社会三者诸多方面的复杂关系。环境艺术设计与"天人合一"观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其一致性集中体现在两者对人与自然、社会、自身精神意识和谐关系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是当今世人最关心的一个问题。老子在《道德经》中所阐述的道法自然、和谐以及无为等思想,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圆融无间、共生共荣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这些思想对于增强今天人们的环保意识,拯救自然环境免遭人为破坏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人与大自然只有和谐相处,才能追求双赢、多赢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孔孟思想中有丰富的“和谐”思想,包括个体身与心的和谐、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方面。孔孟“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产生过积极的作用,而且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对维护生态平衡、实施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健全个体的身心都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