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通过对杜林研究平等问题的先验主义方法论的批判,揭露了杜林平等观的抽象实质,并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基本思想.解读恩格斯《反杜林论》中的平等观思想,不但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及其方法论原则,而且对于今天如何应对各种抽象的价值论调,促进社会平等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资产阶级的平等观是消灭阶级特权,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是消灭阶级。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较之于资产阶级平等观是更高层次的平等观,是无产阶级的科学平等观。但这个宏伟目标的实现,有一个历史的过程,决非是短期可以完成的。因此,我们必须在每个历史阶段,都提出切合实际的、具体的平等目标。但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满足于对“消灭阶级”这一高层次平等观念作抽象的论述,忽视了甚至从根本上否定了对社会主义平等的具体内容的研究和探讨。这样从空洞的原则出发,就时常把人们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提出的一些合理的平等要求看成是小资产阶级的平均主义,或资产阶级的平等观,似乎只要推翻了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了消灭阶级的平等观,一切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社会关系就会自然而然地合理化了,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一生致力于对资本主义制度特别是资本主义平等观的批判与斗争中,在总结众多思想家平等思想的基础上,马克思力求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点,针对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上的不平等,揭露了资本主义平等观的虚假性,使人们更彻底地明晰了资本主义的平等观.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儒释道思想体系里,平等观念多是从形而上层面界定的。在面临近代"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主题下,中国近代思想家的平等观超越了传统从形而上寻找依据的层面,进入到从形而下探求达到平等的可能性,赋予了平等原则变革社会的实践品格。作为近代启蒙思想家,康有为分别从"为何平等"、"如何平等"、"向何平等"三个维度对平等观念作了深入探讨,融合了中国传统平等观的形上思维与近代西方的平等价值观,使平等观念获得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阿玛蒂亚·森的能力平等观从人的需求出发,将人置于具体的社会现实中来思考,是平等观的进步,对于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一定启示。阿玛蒂亚·森的能力平等观建立在对其他主流平等观批判性审视的基础之上,将能力作为判定平等的核心变量,并且坚持能力平等实现的多元主体。基于此,在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应坚持以能力平等为导向、坚持结果平等与程序平等并重、坚持主体多元化,以提高我国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6.
自由主义与多元文化主义在平等观上的分歧是其争论的一个主要内容,自由主义在平等观上追求权力平等与起点平等。而多元文化主义者认为这种超越差异的普遍平等观并不能实现事实上的平等,反而在现实中造成了新的压迫,从而主张用"差异政治"来弥补普遍平等的不足,以实现真正的平等  相似文献   

7.
谭嗣同是我国晚清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其提出的平等思想,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在他的代表作《仁学》中,谭嗣同构建了“仁-通-平等”的人性平等与人权平等关系模式,主张消除人我之利害冲突,实现人人平等。谭嗣同的平等思想,受佛教平等观的影响至深:一方面,佛教的平等观为谭嗣同的平等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中国平等伦理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积极的借鉴;但另一方面,借用佛教的“众生平等”的思想来论证其平等观,也使他的思想中不可避免地带上很明显的唯心主义色彩,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关于马克思平等观基本内涵的争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学界内部产生三种基本立场。G.A.科恩等学者认为,马克思平等观为分配平等观;艾伦·伍德等学者主张,马克思平等观是权利平等观;戴维·米勒等学者认为,马克思平等观是社会平等观。基于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重新考察,马克思平等观应当属于某种广义社会平等观。这种平等观的科学内涵既包括分配平等(经济平等的主要方面),又包括权利平等(政治平等的主要方面),同时也包括人们之间的地位和社会关系的平等(狭义社会平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其平等观是社会主义平等问题研究的首要参考。马克思所追求的平等是经济与社会领域实质意义上的平等,其平等观的构建受到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平等思想的启发,并实现对后者的批判性超越。以马克思平等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平等观与自由主义平等观相比,二者在认识平等问题的方法论、对平等与自由的价值排序以及对待"人生而不同"这一基本事实的态度等问题上均存在差异。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是补足马克思平等理想实现条件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0.
按照北美原住民的平等观思想,整个生物圈乃至宇宙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人类应该平等地对待他们的“兄弟姐妹”,如植物、动物、矿物质等,应该对“大地母亲”富有责任,对她充满敬畏和爱戴之情。北美原住民的平等观,体现在他们的宗教信仰、民族特征、尊老爱幼等方面,集中反映了原住民社会的指导原则和传统价值观,揭示了他们对待世界的方式,带给现代社会以启迪和警示。  相似文献   

11.
雷大勇 《天中学刊》2007,22(4):65-6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冲破旧的平等观、建立新型的平等观创造了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等精神,是对平均主义平等观的否定,也是对市场经济中不平等现象的批判和否定,更是对公正、平等社会的追求和向往,它是高层次的平等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目标,其基本内容大致包括追求社会公正、追求制度合理、追求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西方女权主义兴起一个多世纪以来,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女性解放进程,但是要实现女权主义的最终目标——男女两性间的平等,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回顾西方女权主义的发展历程,其平等观主要经历同一性平等观、差异性平等观以及人性平等观三个阶段。对女权主义平等观发展的三个阶段进行阐述、梳理和评析,以期对中国的妇女研究有所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3.
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阵地。文章论述要正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秉承物质资助与精神育人紧密结合的原则,在资助育人的实践中,坚持把加强思想教育与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相结合,将解决学生的生活困难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相结合,将经济救助和精神扶志相结合,建立积极有效的资助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时期高校学生资助要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并树立育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自强教育和责任教育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高校学生资助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的途径和载体.  相似文献   

15.
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对杜林的平等观进行了有力批判,深刻揭露了杜林平等观的虚伪性。恩格斯认为,平等是历史的产物,它以社会历史发展为基础;平等是对现实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反映,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平等具有阶级性,只有彻底消灭阶级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真正平等。在新时代,深入探究恩格斯的平等观,不仅有助于人们拨开西方“普世价值”理论的迷雾,也有助于人们把握和理解“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史前社会”的分析,认为平等观是具体性和历史性的统一;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资本主义平等观从消灭特权到与统治共谋的蜕变进行了批判,认为其必然导致革命的生成;建构了以消灭阶级为内容的未来社会平等观,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人的完全自由和平等。史前社会的平等观、资本主义的平等观和共产主义的平等观,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平等观的三重维度。  相似文献   

17.
王盛 《现代企业教育》2014,(18):236-237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对平等观有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他的平等思想是在探究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批判杜林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平等观,阐述了平等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实质,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内容,这对于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平等和公平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马克思平等观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等对于社会和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理顺、阐明马克思平等观的发展历程无疑有助于对马克思平等观的进一步深入研究。马克思平等观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可以将其划分为马克思平等观的萌芽、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马克思对马克思平等观的萌芽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恩格斯对马克思平等观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森认为现代社会几种典型的平等理论——功利主义的效用平等观、罗尔斯的基本善平等观、诺齐克的权利平等观、德沃金的资源平等观——均存有对不平等的遮蔽之不足。森通过"能力评价体系",说明不平等实质上是个体的不同等的实现美好生活的能力,其内容主要包含"生活内容"、"能力"与"自由"等范畴。我们认为,森的能力不平等观的重大现实价值在于其将有利于人们用更宽广的视野来认识不平等问题,并要求政府行为与公共政策不再仅仅以增加个体收入为中心,促使人们更加认识到参与是发展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20.
大学英语公共课跨文化意识培养非常重要,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原则,要树立语言平等观和文化平等观,树立文化自觉意识,在大学英语公共课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第一,转变观念,增强教师跨文化意识.第二,拓展方法,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第三,优化课程,提升学生文化学习兴趣.第四,加强引导,培养学生文化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