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国时期的惠施,说话善于运用比喻。有人对梁王说:“惠施说话如果不用比喻,就无法把意思表达清楚。”梁王决定试一试,于是召见惠施,说:“请先生直截了当地说明道理,不用比喻。”  相似文献   

2.
刘向十分重视“修文”。“文”既是“质”的对立面,也是和“野”相对的一个范畴。和“质”相对的作为形式的“文”是刘向所反对的,他推崇的是和“野”相对的“文”,这一“文”有文明、文雅和美之意。“修文”是以“礼乐”来消除、淡化人的粗俗、野蛮的动物性,使人变得文明、文雅和美。这使他的礼乐教化思想和传统儒家有所不同。刘向修文的最终目的是道德教化,治国安邦。他对修文的重视,对礼乐的提倡,不是出于自由的审美情怀,而是出于伦理需要、政治目的,因此他的美育思想带有浓厚的、狭隘的实用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3.
《说苑》是由西汉著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分类纂辑先秦至汉初的史事和传说,杂以议论而成。历来对于《说苑》的研究甚少,但是其中所包含的治国理民的理念直到当今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就将从为政以德、清静无为、贤人治国、修身治国、赏罚治国等几个方面来浅探一下《说苑》里的治国思想。  相似文献   

4.
刘向<说苑>一书集中体现了他的修辞理论观,现代修辞学家著修辞学史时,都列专节评价他的修辞观,如其重视修辞善说,重视用比喻等观点.然而,刘向从自己作为谏臣的言说实践中还总结出了其它修辞观,如重视对比、引史的言语技巧、强调语境意识、真诚为言说之本、文质和谐为美等观点,本文从微观角度对刘向的修辞观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2022年全国高考语文乙卷文言文阅读考查材料选自西汉著名目录学家、经学家、文学家刘向的《说苑》一书。该书是刘向为讽谏君主特意编撰的一部故事集。囿于考生水平,高考试题未对《说苑》的艺术魅力进行详细考查。事实上,刘向在编撰过程中采用了独特的编撰和叙事方式。本文从刘向的生平出发,立足文本,对《说苑》“以类相从”的编撰特色和兼顾文学历史叙事的叙事方式进行阐释分析,以供教师备教之需。  相似文献   

6.
在先秦,齐桓公与管仲建立的霸业,经过儒家的阐扬,序变为一种政治理念和政治模式。进入秦汉,随着大一统专制帝国的建立,社会历史文化语境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适应着文化记忆的选择性原则,桓、管霸业衍变成为一种政治伦理典范和政治道德寓言,这种转变典型地体现在刘向的《说苑》中。  相似文献   

7.
鲁迅杂文对汉代历史特别关注,在运用与汉代相关的史料时,既追求史事的本真性,也重视对汉代伦理观、法律制度、社会风气、文化遗产及文化人物的价值评判。正是由于鲁迅对汉代历史的深刻理解,其杂文中的个别论断甚至表现出史学研究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20世纪最杰出的伟人之一。他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在那黑暗的时代,导引着民族文化前进的方向,鼓舞着进步青年奋勇而前行,被誉为“人类明灯”。60多年过去了。对鲁迅的关注和研究并没有随时代的远去而淡化,如今,国内外研究鲁迅依然很热,那些过去由于政治偏见而引起的对鲁迅的误解也在逐渐化解,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日记》2008,(5):65-66
鲁迅小时候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好。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两三遍就能背了。他这样能背,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一些,甚至曾经让他一本书一本书地背。他还是背出来了。当然,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伶俐,还依靠自己的勤奋。  相似文献   

10.
惠施与船家     
《家教世界》2014,(12):13-13
惠施是战国时期有名的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魏王十分欣赏他的才学,虽然惠施是宋国人,但魏王仍将他视为上宾,经常听他讲学,向他请教治国之道。这年,魏国宰相因病去世,魏王下诏擢升惠施为新任宰相。惠施接到诏书,日夜兼程赶往魏国上任。途中遇到一条大河,许久不见一条船来,他焦急万分,怕误了国事,有负魏王。  相似文献   

11.
宰相与船夫     
周礼 《初中生》2012,(22):28-29
惠施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辩论家和哲学家,也是名家的代表人物。魏王十分欣赏惠施的才学。虽然惠施是宋国人,魏王仍将他视为上宾,经常听他讲学,向他请教治国之道,与他讨论天下形势。  相似文献   

12.
鲁迅文学生命的始末均与"美术"存在隐喻性关联。具体到中国传统美术领域,鲁迅对汉代石刻、连环图画、文人画、金石藏品、书法等美术遗产都有不同程度的"接受"。文章从五个层面对"中国传统美术视野中的鲁迅"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3.
鲁迅作品的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的分量,但实际上很多中学语文教师感到鲁迅作品很难教甚至无法教,很多中学生感到鲁迅作品很难懂甚至无法懂。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用研究性学习来解决目前中学鲁迅作品教学难题,这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充分遵循新课程基本理论和阅读教学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4.
在鲁迅前期思想中 ,进化论与超人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成分 ,即使在鲁迅思想的后期 ,这两种学说对他的影响也是明显的。然而 ,创立超人说的尼采从强力意志和个人主义的观念出发强烈反对进化论。为什么在尼采那里不可调和的两种学说 ,在鲁迅这里却能几乎同时被接受呢 ?本文通过考察进化论和超人说的源流与变异 ,尤其是鲁迅对这两种学说的独特理解 ,结合鲁迅与尼采所处的不同文化背景、时代背景 ,试图对这一问题做出解答  相似文献   

15.
16.
鲁迅先生是塑造女性形象的能手,他的笔下,祥林嫂、子君、爱姑等都栩栩如生,各具风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选有多篇鲁迅作品.为使鲁迅作品教学有趣而深入,本文试选择几个女性形象进行简要剖析,作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个课题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这样的鲁迅     
我们活在这样的地方,我们活在这样的时代。——《且介亭杂文·后记》杂文这种体裁,是在鲁迅那里达到了高峰的,就像格律诗是在唐人那里达到高峰一样。每次重读鲁迅的杂文,总有新的发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鲁迅的杂文,代表的是鲁迅背后的那个时代,以及他一生对时代和社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惠施与船家     
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惠施与船家》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要为自己的长处而沾沾自喜,也不要为自己的短处而悲观失望。惠施是战国时期有名的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魏王十分欣赏他的才学。虽然惠施是宋国人,但魏王仍将他视为上宾,经常听他讲学,向他请教治国之道,与他讨论天下形势。有一年,魏国宰相因病  相似文献   

19.
从留学到回国工作,鲁迅的一生同众多的日本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们从他们对鲁迅的回忆中看到了一个情感丰富而正直的中国人形象。他永远是笑着的,有着浓浓的赤子心,对朋友特别是对青年,他总是无私的奉献。日本人的鲁迅印象与当前中学生的鲁迅印象有很大的反差,通过这样的历史回放,试图让当代青年人对鲁迅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写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文素养之一。但目前学生作文写作难、写作差等诸多的问题,表明应试的写作训练是治标不治本的策略。本文通过赏析鲁迅"怎么写"文章来引导学生学会"拿来主义",拓宽学生写作思路,从仿写中找到写作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