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云晓 《小读者》2013,(5):79-80
生活中,有些孩子看起来“很乖”,哪儿也不碰,什么也不摸,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警惕了,因为您的孩子很可能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在研究动物时发现,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施加难以忍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于是在笼子里狂奔,惊恐哀叫。多次实验后,只要蜂音器一响,狗就趴在地上,惊恐哀叫,也不狂奔。后来实验者在电击前,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且不等电击出现,就倒地呻吟和颤抖。它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相似文献   

2.
狗,又名犬。我国是世界上驯养犬最早的国家之一,中文里“犬”字早在甲骨文时代已出现,《诗经》中也有许多犬的记载。因为狗与人类关系密切,于是在我们的语言里,许多时候就用“狗”去喻事喻理。那些不守规矩,横冲直撞的叫“疯狗”;没有主见而受人指使的为“走狗”;讥人口吃谓“大舌狗”;骂人胡言乱语叫“放狗屁”;做人太守本分曰“做狗就吃屎”;痴心妄想就是“饿狗想吃肉”,因为“狗咬骨头,猫吃肉”,各人福气不同呀!狗因主而荣,往往“狗仗人势”,因此才会有“打狗看主人”“打狗看人面”和“打狗欺主”之说。“恶狗咬人不作声”或“咬人狗不…  相似文献   

3.
有文章说“画虎不成反类狗”中的“狗”是“虎崽”,但“画虎不成反类狗”中的“狗”应当是其最常用义——“犬狗”。  相似文献   

4.
"犬"和"狗"是组常用同义词,两者的竞争贯穿了战国之后的整个汉语史。"狗"字晚出,但一开始便显示出强大的优势,然而始终没能替换掉"犬"。它们在汉以后的发展受到文化心理和语言发展规律的制约和影响,呈现了文、白歧异的局面,各自在书面语和口语里占据一席之地,朝着"犬"雅"狗"俗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数年前某日,开车进入一小巷里,正好有只狗趴在路中央晒太阳。看见我的车来,狗只好起来,让我过去,并用一双懒洋洋的眼望了我一下。我内心一阵悸动,于是开了车窗,向它微笑点头:“狗狗,谢谢你让路,对不起喔!”当时坐在一旁的孩子不解:“它只是一只狗诶!”  相似文献   

6.
狗字真热闹     
墨丽 《作文》2024,(1):51-54
<正>如果问我们人类最忠诚的朋友是谁,相信大多数人都会给出同样的回答——狗。狗,又叫犬。早在一万多年前,人类就已经驯化了狗。但是,对于狗和犬的用法,你真的能分清楚吗?“犬”字产生较早,  相似文献   

7.
杨立行 《家长》2012,(7):32-34
认识“强化定律” 俄国动物学家巴甫洛夫曾用狗做实验,当狗吃食物时会引起唾液分泌,这是条件反射。如果给狗以铃声,则不会引起唾液分泌,因为铃声本来与唾液分泌无关,是非条件刺激,但如果每次给狗吃食物以前就出现铃声,这样多次之后,铃声就成了进食的信号。这时,铃声已转化成信号刺激(也就是条件刺激)。铃声一响,狗就会出现唾液分泌。这种反射就是典型的条件反射。  相似文献   

8.
鲁愚 《现代语文》2002,(3):12-12
杨昱华先生《画虎类犬=画虎类狗?》一文(见2001.11《现代语文》)主体部分力图辨析将“画虎类犬”与“画虎类狗”划等号,原本不正确。该文标题也显示着这一观点。杨文具体阐释说:这一成语出自汉代马援的故事,详见《后汉书·马援列传》,本作“画虎类狗”,“为何后人(将其中的‘狗’)改为‘犬’呢?原来,后世文人想当然地认为狗就是犬,那么画虎类狗中的狗当然也可以用犬来代替。于是为了避俗就雅,就将画虎类狗改为画虎类犬,自以为以犬代狗很文雅。”杨文断言:“产生歧义的关键在于对‘狗’字的不确理解”,因为,“在上…  相似文献   

9.
谁最伟大?     
子鱼 《小火炬》2013,(3):2-3
天神来到狗的国度,遇到一群狗在争吵,争吵谁才是伟大的狗。他们见天神来到,刚好请他来评选。 天神摸摸胡子:“说说你们伟大的事迹吧!” “我是救难犬,当发生大灾难的时候,我能将受困的人从石头堆里找出来。再危险的灾区我都不怕。”救难犬得意扬扬地说。  相似文献   

10.
一、因命名时的角度不同而异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观察的角度往往不同,因而构成的概念也就不同.《说文解字》;“犬,狗之有悬蹄者也.”“狗,孔子曰:‘狗,叩也’.叩气吠以守.”段玉裁注:“有悬蹄谓之犬,叩气吠谓之狗,皆于音得义.此与后蹄废谓之彘,三毛聚居谓之猪,竭尾谓之豕同,明一物异名之所由也.”犬与狗是同物异名(或说狗是小犬,但总而言之仍是犬),彘、猪、豕也是同物异名.戈,又名“句孑”、“曼胡”.段玉裁于《说文》“戈”下注:“云‘句孑’者,谓其为句兵,取义于无臂之孑也.云‘曼胡’者,取义于曲处如颔领之肥大也.”  相似文献   

11.
大约两年前,我爷爷从村东头的人家领来一只公狗,这只狗生来奇怪,比其他狗要黄许多。因此,大家就称它“大黄”。  相似文献   

12.
狗,属哺乳类食肉类,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原为肉食兽,驯化后改为杂食,听觉极敏锐,视觉、嗅觉也很灵敏,生性机警,容易训练,善守夜,能牧羊,助田猎,供玩赏,会挽拽,可破案。按用途分为牧羊犬、猎犬、警犬、军犬、玩赏犬、挽拽大、皮肉用犬等多个品种。 在《诗经》里只有“犬”字而没“狗”字。在成语中,犬字的出现也比狗字早。如: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出自春秋末期的《老子》。斗鸡走犬见于《国策·齐策一》。其后,犬、狗同时使用。同是《史记》,有东门黄犬  相似文献   

13.
狗年说狗     
狗是最早与人类发生密切关系的动物之一,因此,在我们的语言里,许多时候都用“狗”字去比喻事物,内容丰富多彩。骂人不守规矩,横冲直撞似疯犬之乱闯,称之为“疯狗”,骂人见色眼迷则称“疯狗目”;称人怪异说“狗怪”,做人守本分曰“做狗就吃屎”,讥人妄想说“饿狗想吃肉”,因为“  相似文献   

14.
狗在动物“邮递员”中,尤其值得一书的是“狗”。狗机警勇敢,忠实可靠,吃苦耐劳,很早就成为人类通信活动的得力助手。据记载,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人用狗来递送情报。晋代写过著名文艺理论著作《文赋》的陆机曾用狗来传过书信,唐代诗人李贺也曾写过“犬书曾去洛,鹤病悔逊秦”的诗  相似文献   

15.
古代狗的名称,多以形体特点命名。除了“犬”“狗”名称外,见于古诗文的还有:尨 máng《说文》:“犬之多毛者。”这是指深毛狗。《诗·召南·野有死麇》:“舒而脱脱兮,无感我悦兮,无使尨也吠。”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是农历的狗年。在中国化中,狗又称犬,是用来看家护院的,常为人们所不斥,如词语“哈巴狗”、“狗仗人势”等就体现出了人们对狗的厌恶。在西方,人们却把狗做为宠物来养,昵称狗为“he”,对狗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嘘,听![编按]  相似文献   

17.
狗年说狗     
2006年是丙戌年,狗年,故说狗。狗的历史很悠久,我国在三千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犬”的象形字;周代曾设有“狗监”的官,专门负责养狗,可知人类历史,狗即伴随其中。人们重视狗,用狗做祭品。《史记·卷五》载: “二年,初伏,以狗御蛊。”意思是说,(德公)二年,开始规定伏日,杀狗祭祀以祛除热毒邪气。  相似文献   

18.
释“狗”     
狗是人类最早的家畜之一,与人类的关系也很密切。大约一万两千年之前,从旧石器时代末期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以后,狗便被驯养成人的伙伴,并充当打猎的助手。随后又出现了牧羊犬、导盲犬、警犬、玩赏犬等等。所以“狗”字以及“犬”字应该是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  相似文献   

19.
导盲犬波妮     
驯犬员苏在导盲中心接待21岁的德波拉时说:“你会喜欢我们为你挑选的这条狗的,依我看,这条狗是你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历代诗人,对狗也多有咏诵,其中不少成为传世之作,现辑录几则,以飨读者。狗,学名“犬”,视听嗅觉都十分灵敏,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自古以来就以其活泼可爱和颇通人意的特点而赢得人们的喜爱。据考证,我国在距今5000多年前就开始养狗了。南北朝新石器文化遗存中就发现过狗的遗骨,陶器上刻有狗的图案。由此看来,狗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关系十分密切。我国汉字中带“犬”旁的字就达几百个,足见古人对狗是多么地偏爱。2006年是农历丙戌年(俗称“狗年”)。“狗年”说狗,别有一番情趣。唐代诗人曹唐,曾写了一首《小游仙》诗:冰屋朱扉晓未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