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已公布的走马楼吴简来看,临湘吏民的"叛走"集中在嘉禾二年十月至嘉禾四年上半年。其原因是吕岱屯兵沤口与潘濬讨伐武陵蛮夷这两次军事行动所导致的临时性徭役过于繁重。临湘百姓"叛走"的方向是临湘周围的泠道等县。这些地区有较为偏僻的山区,为山越等蛮夷聚居之所,"叛走"吏民遂与蛮夷杂居。孙吴国家采取暴力讨伐与怀柔招诱的方式,迫使大部分山越等蛮夷与"叛走"吏民出山,成为编户,另有部分则被赶往更偏僻的地域。这个过程就是国家不断开发内地,强化对地方社会控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3.
走马楼吴简所见"女户",为目前已知该词的最早使用实例。男性户主去世后,无男性或无合适的男性继承人,只得由女性担任户主,当为吴简"女户"产生的基本原因。当时存在赘婿是有可能的,但他们又不能成为户主,因而由妻子等女性来担任户主,这应为"女户"产生的另一原因。"女户"在吴简中较为常见,但不能据此推测"女户"在整个户籍中占有过高比例。"女户"的户品多为"下品""下品之下",因无力也就无需承担政府徭役。《嘉禾吏民田家莂》中所见"女户"佃田状况,可以想见"女户"生活的不易。  相似文献   

4.
在《六朝经济史》有关"手工业"与"商业"的内容基础上,根据长沙走马楼出土的吴简涉及这两部分的若干资料以及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对孙吴时的手工业、商业相关情况作进一步的讨论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走马楼吴简所载“炭民”“樵民”是烧炭服役户和伐樵服役户,为孙吴宫廷、郡县提供木炭、薪柴。“炭民”“樵民”都是“举户从役”,且终身服役。通过对“炭民”“樵民”的研究,既增进了解孙吴徭役制度,又进一步推动魏晋南朝徭役制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走马楼吴简州中仓出米简中频繁出现有向“典军”下属诸曹吏支付廩奉的记录。结合传世文献,“典军”出现于汉晋之际,而孙吴典军并非将军号,实则是负责军中文书行政的职官,设置于中军。孙吴典军分曹理事,僚属组织一如郡县曹吏,兼管军政与民政,在军事上负责登记军功、调配军需,在民政层面负责兵户及其家属管理,这应与孙吴兵户家属常随营居住有关。孙吴军事管理体制的“郡县化”与郡县行政的“军事化”,体现出孙吴社会高度军事化色彩。  相似文献   

7.
从已公布的走马楼吴简来看,临湘吏民的“叛走”集中在嘉禾二年十月至嘉禾四年上半年。其原因是吕岱屯兵沤口与潘溶讨伐武陵蛮夷这两次军事行动所导致的临时性徭役过于繁重。临湘百姓“叛走”的方向是临湘周围的泠道等县。这些地区有较为偏僻的山区,为山越等蛮夷聚居之所,“叛走”吏民遂与蛮夷杂居。孙吴国家采取暴力讨伐与怀柔招诱的方式,迫使大部分山越等蛮夷与“叛走”吏民出山,成为编户,另有部分则被赶往更偏僻的地域。这个过程就是国家不断开发内地,强化对地方社会控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龙星左角"就是天田星。"龙星"现而农祥。龙星又称灵星,从西汉到三国,地方上一直保持着对"龙星左角"的崇拜。走马楼吴简中有关牛生长简牍的记载,均以"牛左角"为标准,而不见一条"牛右角"的记载。走马楼吴简中的"牛左角"的记载或与"龙星左角"有关,是对"龙星左角"的信仰和崇拜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罗素珍 《文教资料》2007,(7):172-174
“邪(耶)”在上古时期是一个具有南方特色的语气词,南北朝时期,有了新的发展。本论文通过考察南、北朝经典文献《世说新语》和《洛阳伽蓝记》,以及北朝的汉译佛经中“邪(耶)”的用法,探讨“邪(耶)”在南北朝用法的异同,从而揭示出南北语言的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走马楼吴简入布文书的明细类简和结计类简进行分析后认为:孙吴仓库中有“每日编制”和“每月编制”两种账簿,来对官府纳布情况进行登记和管理.并分别对两种账簿的编制方式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两种账簿的格式进行了初步的复原.  相似文献   

11.
以长沙走马楼吴简中的"佃卒限麦"的记载为切入点,结合南方麦作种植的时间及扩展、西汉末年至三国时期长沙郡的北方移民问题以及孙吴兵员的来源等三个方面,互相参证,对孙吴屯田兵的北方移民问题做一大致的勾勒。南方麦作的种植时间并不是前人认为的吴末东晋年间,应至迟始于孙吴孙权在位时期。  相似文献   

12.
“邪”“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应因词定义,各有所主,而不是“同义”。作为语气词的活用,必须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即使表示“同义”,也是有细微区别的。  相似文献   

13.
走马楼孙吴简最常见的名籍有两类,第Ⅰ类结句简通常作"右某家口食若干",第Ⅱ类结句简写作"凡口×事×算×事×"。"右某家口食"类的里结计简中,一里民户分"不任调"户和"应役民"两类统计,前者指蠲免赋役的民户,后者则是承担赋役者。"口×事×算×事×"中,前一"事"释"口",指应缴纳口钱的人数,后一"事"释"算",指应缴纳算赋的人数。第Ⅰ类简主要目的是统计人口,第Ⅱ类简是为了征纳口算赋兼及更赋的人头税。与之相应,第Ⅰ类简登录的是全里所有人户,结计简统计的是全里的总户数和总口数;第Ⅱ类简登录的只是该里承担口算赋的人户亦即"应役民"和吏卒户,里结计简统计的也是这两类人户的总数,相应的口食数或为两类人户的总口数,但更可能是其中应纳人头税的总人数。"右某家口食"类简更具有基础台账的作用,是户籍无疑;"凡口若干"类简也被称作"黄簿",属于广义上的户籍。  相似文献   

14.
走马楼吴简之“私学”身份考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私学”是与“官学”相对而言的。吴简中的“私学”当指儒者以私人身份招收的学生以及虽游学于学官但不属于正式员额的学生。三国时期,由于战乱,私学的赋税负担相对较重,但其社会地位和生活境遇至少不会比普通编户齐民更差,更不可能成为依附人口。  相似文献   

15.
走马楼吴简中的"复民"并不是某些学者所说的复客赐客制中的"复人",而是简牍中所说的"尪羸老顿贫穷女户"和"老顿穷独女户"。他们的身份是平民,不是依附民。  相似文献   

16.
在教河北教育科学研究所编的《语文·八年级上册》中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时,其中一句“琅邪也”,一位老教师教的是“琅邪(yá)也”,另。一位新任职的教师教的是“琅邪(xié)也”。同学们分别去问教师“琅邪也”中的“邪”究竟如何读。  相似文献   

17.
18.
吴方言中存在着大量普通话中所没有的极具方言色彩的词缀,如"搿、仔、里、笃、叫"等,词缀的丰富多彩也是吴方言个性魅力的一个体现。本文选取吴方言中的一个特殊词缀"叫",分析了"叫"作为一个虚词语素充当附加式副词、附加式状态词和拟声词后缀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9.
吴梅村的诗歌在清代已有“诗史”之称.靳荣藩的《吴诗集览》作为最早的吴梅村诗歌笺注本,对吴梅村“诗史”的理解颇有代表性.《吴诗集览》沿袭《本事诗》中的“诗史”观念,详证梅村诗中的史实.《吴诗集览》征引的材料仅限于《明史》及《御撰资治通鉴三编》,使梅村的“诗史”精神打上了浓厚的官方色彩.另外《吴诗集览》忽视了吴梅村“诗史”观念中对士人心态史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2013年5月21日,由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编辑部和吴文化研究院联合举办的以“彰显内涵特色,助力文化发展”为主题的学报“吴文化研究”栏目发展研讨会在吴文化园隆重举行。十多位校内外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他们为“吴文化研究”栏目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探讨栏目如何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