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等教育理念的根本意旨就是以大学生发展为本,走向主体-发展性的高等教育.人文关怀的高等教育,是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特别是关怀人的精神生活.高等教育人文关怀符合人的本性.高等教育走向人文关怀表现为教育方式从灌输转变为对话,从限制的教育转变为解放性的教育.高等教育为培养完满的人格服务,就要从孤立的、片面的强调知识、情感、行为的高等教育转向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融合,学习的过程就是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丰富、扩展的过程,也是大学生精神成长的过程.高等教育应当与人的生命整体融合,与教育整体融合,与大学生的生活融合,人文关怀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2.
人文关怀符合幼儿教育的本质;幼儿教育走向人文关怀,要求我们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尊重幼儿的人格、权利,关怀幼儿的成长,消除许多违反人性、违反教育原则的现象;幼儿教育走向人文关怀表现为教育方式从灌输转变为对话,实现从忽视儿童发展向重视儿童发展的转变;幼儿教育走向人文关怀还表现为从限制性的幼儿教育转变为解放的幼儿教育。这些观点符合教育人文关怀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王祝映 《中国教师》2009,(Z1):304-304
语文教育的使命,不只是作为交际工具应用于社会中的沟通,更在于关怀生命,关怀人的生存境遇,关怀人的尊严与价值,关怀人的最终解放;美育就是以审美活动为主要的教育方式,按照美的规律去培育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趣味,最终能使人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教育。关怀人的最终解放,关注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它们共同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中学教育》2017,(2):25-33
对于每个人而言,"生命"并不是封闭的,而是意味着对可能世界的敞开。这种开放的姿态,体现着个体建构价值生命与生活意义的精神倾向。教育自其诞生起,就与个体生命处境性以及人类整体命运相关,它不仅指向个体的"肉身",还指向个体的意义世界,内蕴着对个体生命的深层领会与价值关怀。在教育中,生命价值启蒙指涉的是引导人从生命的无知与无根性中走向生命主体的自觉,从而抵达生命自由与解放的"无蔽"状态,并能够真正有勇气面对个体生命乃至人类的整体命运。在当代,关注个体切身的鲜活生命经验与生活意义,积极推动个体的自由生命与"美感生活"的整体生成,将有助于不断夯实教育的德性根基,落实使人成之为"人"的启蒙目的与伦理使命。  相似文献   

5.
夏桂钱 《江苏教育》2023,(34):73-74
班华先生从教育的完整性和对人的精神关怀出发,倡导德育走向融合、教师要做自觉的教育者、实现师生共同的道德成长。班主任应提高生命自觉,深刻理解人的德性成长规律,按照人的道德生命成长规律开展道德教育,自觉运用多种教育方式立德。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存论意义的教育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作为生存者是自我生成、自我敞开的存在,是不断地实现着某种可能和不断地发生着某种意义的整个生命和生活。“教育”从词源意义上看是作为儿童的一种生存方式出现的,因此,教育是人的重要的生存方式,是人类自身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使人“学会生存”、追求生命意义的重要实践活动。而关怀和被关怀是人类生存中的基本需要,教育活动应围绕着关怀来组织并且助人学会关怀。  相似文献   

7.
人的超越性及其教育意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超越性是人的根本特性。生命就是在“应然”与“实然”的不断地转化之中实现着对自身的超越,从而发展着自身。超越性说明发展的主动权在于人自身,因此,以发展受教育者为己任的教育,必须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受教育者,唤醒他们的超越意识,培养他们的超越精神和超越能力,是生命的超越性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走向人文关怀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社会大变革的今天,教育迷失了自身的价值取向,人在教育中被放逐了,人丧失了作为人应有的主体地位而沦落为一种特殊的工具、一种技术过程的中介。解放人的价值、个性、潜能与自由,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解放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自身是实现教育解放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人的放逐到人的回归,才能使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9.
高职教育生命化理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关注的是职业技能的习得,忽略了生命整体的完善和发展,工具主义的语境中阐释了一种功利主义教育。文章在职业教育视阈中反思工具主义思维方式,解读职业教育的生命化诉求,阐释以生命为中心的高职教育理念——关注生活、关怀生命、指引人生。  相似文献   

10.
从哲学上看,"三生教育"是人生的根本性教育,是让人从自发走向自觉、从非理性走向理性的人生教育,是通过关爱人的生命成长、激发生命价值从而惠及社会良性发展的教育,也是人才和人格形成的生命动力之基础教育。"三生教育"的深层底蕴,应当深入到人的生命理性、生存理性、生活理性中去,这样就会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共人本主义哲学精神结合进来,即通过"每个人"的合理生存与自由发展而实现"一切人"的合理生存与自由发展的、既是个体的又是公共的人本价值精神。"三生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人生哲学教育。  相似文献   

11.
加强素质教育,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开发青年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人才资源的摇篮。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改变教育观念及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2月22日,日本颁布施行了新的《教育基本法》,这是对1947年制定的教育基本法的全面修订。日本的教育基本法是规定教育理念和教育方针的一部教育宪法,此次修改使日本的教育基本理念发生了重大转变。与旧教育基本法倡导以自由、民主、平等、和平为核心的民主主义教育理念相比较,新教育基本法虽然保留了尊重"个人的尊严"、"完善人格"等理念,但更明确地提出了"尊重公共精神"、"热爱培育传统和文化的我国和乡土"的新理念,这是以"公共"、"传统"、热爱国家为核心的国家主义教育理念。教育基本理念的这种转变,将会影响今后日本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高职高专体育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基础组成部分。在办学过程中,体育教研室要本着"打基础、提水平、争优秀"的指导思想,积极主动汲取周边兄弟院校体育管理的先进经验,更新观念,改变模式,逐步建立起以学生为本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理念的变革,建立了新的教学观、师生观、评价观。与其相对应的教学模式也应随课程理念与教学目标发生深刻的变革。适合地理新课程的教学过程模式应当主要有讨论式、探究式、参与一活动式、角色扮演式。从理论、模式程序、案例和评价几方面进行地理新课程教学过程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给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国外德育教育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一些有助于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回顾与前瞻——写在《高等教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之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 2 0年的发展 ,《高等教育研究》形成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鲜明的风格特色 ,已成为我国最具权威性的高等教育学术期刊之一。在长期的办刊实践中 ,《高等教育研究》在开门办刊、联系作者、推介新人、抓住前沿、倡导争鸣、编辑业务、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出了不少成功经验。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 ,《高等教育研究》将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 ,进一步理清办刊思路 ,积极开拓进取 ,通过走特色创新之路 ,努力把刊物办成名副其实的一流学术大刊  相似文献   

17.
德育与文化的内在关系要求我们应该从文化的视野中去探寻德育理念的变革。世界德育理念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样性是一致的。德育理念的变革既要看到全球化背景下德育的普适性要求,又要看到国家、民族、文化在德育理念中的特殊意义。德育理念的变革需要我们在厘清德育内涵、确立目标和分层教育方面倍加努力。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当今新世纪教育合作思潮,在教育关系的认识上有共通之处,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认识上有相似之处。教育关系决定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将孔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融会贯通到世界性合作教育潮流中去,必然会结出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丰硕果实,从而架构起一座互通式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桥梁,开创出一条崭新的具有民族性和独创性的教育道路。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思路。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公共课程将面临诸多新的挑战。本文全面深入分析了公共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大学语文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语文"课程具有通识教育的特点。通识教育指非专业性、非职业性的高等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道德、情感、理智等方面全面发展。教师只有转换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才能实现从传统"工具语文"向当代"人文语文"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