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固然脍炙人口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也是有口皆碑 ,然而要对它们进行诗意分析 ,又确非易事。就拿“鸡声茅店月”这句诗来说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鸡声”是报晓的鸡声 ,“茅店月”是晓天的残月 ,这两个意象属于同一个时间。另外 ,“鸡声”是从茅店传来的 ,残“月”也低挂在茅店的屋角上 ,耳闻的鸡声和目睹的残月又是属于同一个地点的。但是 ,也许不把“鸡声”和“茅店月”的关系固定下来更好。这句诗只不过借着一个声的意象和一个色的意象的直接拼合 ,表现了一个早行旅人的孤独感和空旷感 (袁行霈《中…  相似文献   

2.
列锦例析     
把几个互相有关联的典型景物,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群体的生动可感的图景,用以烘托气氛,深化意境的修辞方法,就叫做“列锦”。严式的列锦,是把描述典型景物的名词或名词短语按照内在联系依次排列起来,中间不夹杂其它语言实体,在形式上显得整齐工稳。现列举三例简析如下: 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这两句诗,写及六个对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它们聚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独具一格的《早行》图:雄鸪报晓,一轮残月还低挂在茅店的屋角上;旅人趁早赶路,走  相似文献   

3.
谈霜的色彩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霜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白色的,《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晨霜凝结在蒹葭上,白茫茫的一片。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秋霜铺地,早行的人们踏霜而过,留下一串串脚印,黑白相间的地面,暗示着行人的辛苦。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头发就会变白,人  相似文献   

4.
温庭筠《商山早行》中有两句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素受赞赏。这两句诗直接将几个不同但互有联系的意象排列在一起,形成超常规的组合,构成形象生动的画面。从修辞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手法,我们称之为“列锦”。现试从句式特点、修辞功用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对诗词中的列锦修辞格略作浅析。  相似文献   

5.
名迹·名篇     
商山早行 宋·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相似文献   

6.
直通高考     
阅读下边一首唐诗,完成1—2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相似文献   

7.
讲诗一得     
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中有这样几句:“又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愁旅思,岂不见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阅读古诗词时,往往惊叹于诗词中动词、形容词的非凡表现力。尤其对“红杏枝头春意闹”“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绿肥红瘦”等传世名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的运用更是赞叹不已。而对名词,却往往忽视了它的修辞效果。殊不知,名词经过精心构思,巧妙组合,同样也能熠熠生辉。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就是成功运用名词的佳句。这两句诗,对仗十分工整,没有动词、形容词,只抓住六个典型事物,  相似文献   

9.
对《旅夜书怀》的解读,历来似无异议,尤其首句“,细草微风岸”,即“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唐诗鉴赏辞典》第563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这样理解未免笼统,且与杜甫的命意不合。“细草微风岸”当如何读?是“细草+微风+岸”,还是“细草+微+风岸”?“微”是修饰风,还是修饰细草?此中大有讲究。习惯性思维,当然是“细草+微风+岸”,三个名词,三个意象,组接在一起,有电影蒙太奇之妙。古诗词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均属此类。但这样解释至少有两点难以说通。其一“,细草+微风+岸”,是美景,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10.
<正>诗意并不是少有的、难寻的东西,寻找诗意也不是一条越走越窄的路。有的人认为诗意地表达并不容易,可能是因为有误解。他们认为:在平凡的生活中和普通的事物上很难找到诗意;诗意是非凡的、脱俗的,需要到非凡之物或近乎完美的东西上去找寻。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唐代诗人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写道:“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句诗非常有诗意。更有意思的是,  相似文献   

11.
何捷 《陕西教育》2003,(7):42-42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音译词。原意为组装配合,广义解释为组接、合成的意思,它是电影艺术中最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拍摄中运用了蒙太奇手法,使镜头与镜头,光与影、声与色组合产生成电影这种变化无穷,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我们试着把“蒙太奇”手法运用到习作的设计上,就能让孩子在各式各样的组合中感受到将语言文字进行加工组合带来的乐趣。一、词语“蒙太奇”词语“蒙太奇”是指提供给孩子一些零散的词语,要求孩子将其串联后形成一篇有较为集中主题的文章,文章中必须出现这些提供的词语。从所提供的词语本身是否有关联来看,又可以分为…  相似文献   

12.
告别孩童,迈入求学的圣殿--中学,不经意间一年时光悄然离去。细细回味,竟觉我们的中学生活恰似一首首妙趣盎然的诗篇。 清晨6:00! 灯开了,整栋大楼一下子亮堂起来了。接踵而至的是威武雄壮的《运动员进行曲》。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整理好内务,奔向操场。此时乃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相似文献   

13.
关于诗的意境,论及者颇多。但见仁见智,确系永不褪色之话题。鉴于斯,笔者闲话一二,以凑热闹是也。 意境即境界。意:是指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境,是指经作者提炼而描绘的客观事物的形象。意境指作者对社会生活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与其主观思想感情融为一体,构成一个鲜明而独特的、富有立体感的艺术天地。 唐代温庭筠《高山早行》云:“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作者只用了十个字,就十分清晰地勾勒出了一幅山村秋景的图画。其间有破晓的鸡啼,有晨风中的茅舍,有西坠的  相似文献   

14.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用于电影制作方面有剪辑组合之意,其特点是利用镜头转换和画面组接,使作品节奏明快,形象生动。“蒙太奇”用于短篇小说中画面与声画等的衔接跳跃,也有异曲同工之效,不仅突破了短篇小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小说惯常的外部结构。  相似文献   

15.
蒙太奇(Montage)原本是建筑学术语,意为装配、安装。在现代电影中,蒙太奇指镜头与镜头、场景与场景的衔接组合。我国著名电影剧作家夏衍认为。所谓“蒙太奇”,  相似文献   

16.
蒙太奇(Montage)原本是建筑学术语,意为装配、安装。在现代电影中,蒙太奇指镜头与镜头、场景与场景的衔接组合。我国著名电影剧作家夏衍认为,所谓“蒙太奇”就是依照情节的发展、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把一个个镜头合乎逻辑地、有节奏地连接起来,使观众得到一个明确、生动的印象或感觉,从而使他们正确地了解一件事情发展的一种技巧。在文章中,则指的是句法与章法的镜头组接。  相似文献   

17.
家访散记     
凌晨五点半,闹铃声响起,搅醒清梦。睡意蒙咙,忆起今日家访,不敢怠慢,折身起床,妻儿熟睡。如在冬El,此时应该还是星月皎洁,明河在天。老师齐聚学校,六点出发,兵分五路。我们一行四人驱车一百三十多里奔赴古云大张。一路颠簸,虽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清寂,但也车马不喧,行人稀少。  相似文献   

18.
    
《同学少年》2011,(7):24
谁不期待那东方喷薄欲出的朝阳?谁不渴望"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欣喜?谁不想消除"草色烟光残照里"的哀怨?这一切,都源自对"早"的向往。有了"早",才能欣赏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孤寂美;有了谁不期待那东方喷薄欲出的朝阳?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在考场作文中有许多优秀篇章运用了蒙太奇手法,它具有简洁明快、形象鲜明的特点,因此被誉为"裁云织锦的艺术"。一、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来源于法语"Montage",本是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后来被移用到电影中。它是电影导演的重要表现方法之一,为表现电影的主题思想,把许多镜头组织起来,使构成一部前后连贯、首尾完整的电影片。其要素是主题、镜头、剪辑、组合。作文中运用蒙太奇手法指的是根据主题需要,选取形象鲜明的有画面感的材料,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成文的结构手法。它有四个基本要素:主题、画面、剪  相似文献   

20.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榭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是小学《语文读本》中的一首诗,忆及我上中学的时候,每逢星期天回一趟家,星期一早上再从乡下的家中赶到城里的中学。为了上第一节课,总要天不明就在嘎嘎的风箱声中爬起来,摸盆凉水洗把脸,母亲从锅里捞起烫手的鸡蛋,用一方大红笼布包起来,塞进我的书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