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教学难”是汉语语文教学界的共识。一般人认为 ,中小学生的“贫乏”是其主要原因。“贫乏”包括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和学识贫乏。我们认为 ,“贫乏说”不符合中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学习实际。中小学生一代比一代生活更丰富、思想更丰富、情感更丰富、学识更丰富。“贫乏说”已经对中小学作文教学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表现其个人生活积累和言语能力。生活是作文的来源。生活分为外在生活世界和内心生活世界两个层面。学生缺少将外在生活世界转化成内心生活世界的意识与能力。教师的作用在于解读好生活的内涵,引领学生回归生活世界,优化作文教学。其中要注意:积累素材的关键是"观察"而不只是"看";打通读写通道,以读促写;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激活思维;培育学生健全的心灵世界是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3.
傅晨琛 《现代语文》2005,(9):113-114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言的发生本是为着要在人群中表白自我,或者要鸣出内心的感兴.顺着这两个倾向的,自然会不容自遏的高兴的说."这里的"表白"与"鸣出感兴"都是源自"我",源自"我"的本心,如果你无感兴要鸣,又不想表白什么,那你大可"缄口不语".写作其实也具有同样的道理可循,你倘若没有思想要表达,没有自我要展现,也没有什么可感兴的,自然就没有一吐为快的兴奋,既然如此,那就不用写什么.如果这时被勉强去写,那么必然会如叶圣陶所言是一种"无聊又无益的事".  相似文献   

4.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和土壤,没有丰富的生活内容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就写不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的过程进行初步探索:关注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即让作文素材的获取、积累和处理都体现出生活的内容,让作文教学和写作的过程都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作文教学,让生活走进学生作文,让作文走近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5.
学生摄取生活材料,除了观察以外,另一个更为重要的途径就是感受生活。所谓“感受”,就是作者观察、接触了现实生活并受到影响而引起的心理活动(如感触顿生、情绪激动、激情勃发、思想领悟等),是一个心物同构、交相融合的过程。它作为写作活动的起点,常常表现为某种写作活动,使作者非倾吐不可,让人们听到他的心声、评价和主张。陆机在《文赋》中说:“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无数作家的创作体会都证明,文章是在对策的感受中孕育而成的;有生活感受,才能写出文章;有独特的生活感受,写出来的文章才有“个性”;感受得深刻,才能表达得深刻。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呢?  相似文献   

6.
生活作文与现实联通,旨在消除习作假话、大话、空话、套话之顽疾,激发学生“我手写我心”的创作欲望,弘扬至真、至善、至美的写作追求。可从情景发生空间、角色认知、活动体验几个维度对生活作文加以分类。当前生活作文教学存在材料准备不足,主题思想未能明确;过程指导不实,行文技巧单一浅表;成文评鉴缺失,习作水平难以提升等常见问题。基于此,在材料准备阶段,可采用示范、关联、回忆等策略加以应对;在行文过程阶段,可通过追问、深描、情景化等策略加以应对;在成文评鉴阶段,可通过比较、体验、激励等策略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论述了作文的“双重转化”本质之后,提出了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四种作法:诱导学生感受、强化学生摄取、重视作文信息反馈、完善写作过程。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教师要想让孩子的作文富有真情实感、内容丰富多彩,必须走进孩子的生活,必须让孩子先有生活、后有作文。我们要提倡孩子写自己的生活,表达他们自己的内心,让他们在生活中体会作文的快乐和轻松。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随着话题作文的进一步改革,涌现出了让人啧啧称赞的满分作文,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让人啼笑皆非的零分作文,引发了一场关于如何作文的大讨论.毫无疑问,作文应该是“真情流露”、应该是“有感而发”,然而事实上教师的作文教学更多的是在向学生传授写作技巧、高分技巧,而忽略了作文的本源.学生的作文不再是一种文字的创作活动,而成为了“模仿和再创造”活动,这与我们作文教学的初衷显然“背道而驰”.因此,我们呼吁作文教学要回归生活,本文主要分析了作文教学回归生活的几大策略.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作文教学脱离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的原则,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本文对中外生活作文进行分析,并依据"生活作文"的方法,提出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关注学生兴趣的激发和观察、积累习惯的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作文者,乃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之需而作,内容为生活,形式为生活,终极目的为生活。离开生活,作文教学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开启学生的作文思路,我认为:必须积极地引导学生留心自己身边的事物,通过观察生活、体味生活、研究生活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捕捉人无我有的新材料,对此,我做了如下尝试:一、感悟生活,表达个性化生活处处有作文。对此,叶老曾打过比方:“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这就是说,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厚的程度,习作的内容就能充分展现其个性。只要…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文教学应该立足于生活,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提炼生活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儿童生活和学校教育之间出现了彼此分离的现象,本应以生活为源泉的作文教学由于与生活背离变成了吹牛、说谎、编故事的活动.近年,一些试图恢复生活自身教育力量的探索,却使作文在对生活表面的亲近中走向了实质的背离.真正意义的生活作文,其核心目标是在发展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促进儿童主体性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和土壤,没有丰富的生活内容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就写不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的过程进行初步探索:关注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即让作文素材的获取、积累和处理都体现出生活的内容,让作文教学和写作的过程都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作文教学,让生活走进学生作文,让作文走近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15.
作文是对生活的真实反映,生活需要作文,生活就是作文.作文也是人们的一种心理需要、情感的需要.作文之“溪水”来自于生活的“泉源”,没有“泉源”便无从谈“溪水”.中学作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6.
17.
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样语文的写作也是来源于生活。语文写作需要积累素材,语文的素材就像生活中做菜的原材料一样,只有在原材料充足的条件下,才能够做出好的食物。同样,素材丰富才能够写出优美的文章。因此在高中的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中,要让作文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要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作文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生活,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例题要切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9.
李苗 《考试周刊》2013,(99):56-56
作者认为要改变学生无话可写、无情可抒这一作文现状,教师应当努力践行“生活作文”的教学思想.让作文与生活密切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捕捉生活素材;作文命题要紧扣生活、紧贴时代脉搏;引导学生自由为文,将所思、所想诉诸笔端。  相似文献   

20.
这学期,我们不写"大作"所谓"大作",就是语文书上规定要完成的习作,每学期一般要写7篇。新学期的第一节作文课,我就宣布:"这学期,我们不写大作,只写生活日记。"孩子们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重复了一遍后,他们才发出了兴奋的欢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