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音乐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激发、强化和巩固音乐教学行为的动力因素。学生在音乐领域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就是音乐兴趣,它是学生不断认识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驱动力。一、对音乐兴趣的理解音乐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个体与音乐环境的互动中产生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音乐本体美的客观存在,以音响等形式作用于个体,激起  相似文献   

2.
李嘉仪 《儿童音乐》2015,(1):52-53,63
音乐课堂中的游戏应不同于一般游戏,它是通过游戏形式,强调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在根本上服从音乐的指导。它从音乐本身入手,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去感受音乐的节奏、情节,感受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  相似文献   

3.
音乐游戏不同于一般的游戏,它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强调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在根本上服从音乐的指导。它从音乐本身入手,让学习者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去感受音乐的节奏、情节、感受音乐的魅力。经过10年的音乐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探索,我总结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去感受音乐的节奏、情节、感受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阐述了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意义,然后分析了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原则,最后提出了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包括妙用音乐游戏教学,强化音乐感受、活用音乐游戏教学,助力歌词理解、运用音乐游戏教学,实施节奏训练等。  相似文献   

5.
认知与情绪在音乐上联系紧密,文章用音乐张力的概念联结音乐结构的认知与音乐情绪。期待和声音事件之间的相互作用,被假定在产生音乐的紧张与放松方面以及在音乐情绪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知觉的研究支持了音乐结构,引起听者期望的音乐理论的描述。音乐张力与音乐的结构和形式有联系。音乐情绪随时间在强度和质量上改变,而且这些情绪在心理生理学测量上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钢琴弹奏中的内心音乐听觉与无声音乐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媛 《文教资料》2010,(26):115-116
在音乐中,有声和无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有声音乐在无声音乐的包围之中,有声音乐的存在离不开无声音乐。在铜琴弹奏中无声音乐空间的存在是极其重要的。本文从分析训练“内心音乐听觉”这种音乐能力出发,进一步探讨内心音乐听觉在无声音乐学习中的运用,以促进钢琴演奏者提高演奏水平。  相似文献   

7.
音乐表演中的内心听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芳 《南平师专学报》2006,25(3):137-138,141
内心音乐听觉是音乐活动中的一种心理现象。内心音乐听觉与人的音乐知识经验的积累、对音乐感性体验的质量以及人的音乐审美情感都有着直接、内在的联系,是人在音乐表演活动中逐步培养建立起来的,是音乐表演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心理基础和能力。内心音乐听觉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音乐表演等音乐表演活动的质量以及表演灵感的产生。内心音乐听觉在音乐表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对内心音乐听觉这一心理学现象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高内心音乐听觉能力。  相似文献   

8.
音乐教育的本质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具有完满品格的社会人。因此音乐教育重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了解音乐,走进音乐,传承音乐。所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就是音乐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师在教授音乐时一定要注重学生音乐能力的全面发展,不单纯是某一技能的训练。要让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音乐的本质,在音乐领域全面发展,才是音乐教育最基本的任务。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在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白玉娟 《考试周刊》2023,(39):163-166
在新课标指引下,小学音乐教学需要关注学生感受音乐与审美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会欣赏音乐的同时,从感情上对音乐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自身音乐品位,学会欣赏音乐中的情感。而在这一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将动画音乐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将音乐学习与音乐鉴赏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动画音乐的认知,促进其音乐素养良好地发展。基于此,文章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叙述动画配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听觉艺术,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高中阶段的音乐鉴赏课程中,应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加强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而在"听"的训练中,不仅仅是音乐情感的体验,更需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回归音乐本质的教学。本文针对我校高中学生音乐素养现状,初步探究对其音乐内心听觉培养的方法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声势律动是辅助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推进音乐教育改革的必要措施。文章立足新课改的背景,探讨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价值,从音乐导入、节奏训练、音乐鉴赏、音乐表现和音乐创造五个方面入手,论述声势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策略,力图创新音乐教学模式,开辟培育学生音乐素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音乐审美教育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感受音乐中蕴藏的丰富内涵,从而理解音乐,感悟音乐,发现音乐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中职音乐在当今已经不满足于只要求学生学习掌握音乐专业知识,音乐审美教育已逐渐成为中职音乐的核心内容。这种形势下,中职音乐教师需要新的教学方法路径来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魂。民间音乐一般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如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戏曲和说唱音乐等。民间音乐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比其他诸如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等更具有生命力,是其他音乐的源或根。因为,民间音乐生于民众之中,活跃于民众之中,最贴近人民群众,最直接反映社会的生产、生活和发展变化。在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大舞台上,民间音乐可以称之为纪录和反映民间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所以,传承和发展中国民间音乐是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必然内容。  相似文献   

14.
音乐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音乐的传承也是人类文化的延续。学校音乐教育让学生赏析音乐,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让音乐传承下来。满族音乐作为音乐的分支具有音乐的通性,但是也有其独特性。满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在我国的音乐体系中有重要的意义,而学校对满族音乐的传承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叶谋海 《考试周刊》2014,(35):167-167
在我国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创造音乐、发展音乐,教师就要转变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和观念,而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多媒体,使学生通过多媒体更好地掌握和理解音乐、生动地表现音乐、大胆地创造音乐,从而推动音乐事业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标内容的不断更新,中学音乐的教学要求学生要掌握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都有了新增长和变化。节奏是学习音乐科目中的重要内容,传统的中学音乐教学法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需求,所以中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了不断增强学生的音乐节奏感,笔者就在本文中就节奏训练在中学音乐教学法中的应用展开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探讨。希望对中学音乐教师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视唱练耳在音乐范畴中应普及音乐的感性认识,提高音乐的感性认识水平,发展音乐的感受能力,指导音乐的创作与表达,在音乐实践中起到一种工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音乐欣赏课应该通过音乐的聆听,赏析音乐,达到音乐的再创造目的.要让学生在受到音乐熏陶的同时,感受音乐之美.让学生通过音乐的欣赏去挖掘深藏于音乐之中的多姿多彩的美,去感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情感的共鸣.在共鸣中进行音乐美的赏析,达到音美的再创造.让音乐艺术净化我们的心灵、通过音乐的美来陶冶我们的情操、在音乐欣赏之中与作曲者进行艺术的交流,感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在课堂音乐教学之中,我们教师应该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性,进行课堂教学的改进,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做科学的选择,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音乐领域中的热点研究话题中,仪式音乐不仅有自身特别的系统结构,同时在我国传统的音乐当中具有非常核心地位和价值,本文通过对于仪式音乐研究。提出了人类文化信仰与世界价值观之间关系,仪式音乐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音乐发展观念,还直接影响着我国传统音乐发展活动房室,具有非常重要核心价值,本文通过对于仪式音乐发展研究,提出了仪式音乐系统结构在我国音乐中核心地位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中学音乐教育是奠基性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重视音乐实践活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要善于从其它音乐形式中汲取营养,并在音乐鉴赏中提高学生的情商,培养和发展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