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声本质上是一种最原始的声音,世界上一切其他的声音不过是这神圣的原始声音的一种遥远的回声。人类的喉咙是世界上最初的、发声最纯正的、最值得赞美的乐器。”童声就更是如此了。而合唱是一种互相配合,互相协作的集体艺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维的丰富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基于以上原因,  相似文献   

2.
天还未亮,我就被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催醒。顺着声音走过去,我看见十几个学生一溜排站开,大声地诵读着,声音在整个山谷里回荡。我被这声音陶醉了,这是山谷里最动人的声音。看着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我的心绪也随之起伏起来,这是老师的希望,也是整个山村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曾经有电台评价,现在华语歌坛最动听的声音是歌手王菲的声音,理由是她的声音最干净。刚开始,笔者对这样的评价带有怀疑,声音的动听应该取决于演唱的技巧。但是后来,笔者听了很多歌手的演唱,确实深有体会。太多技巧的演唱是一种卖弄,而用纯给语文课堂做个减法。  相似文献   

4.
我曾经认为把学生比成花朵是一个最俗的比喻,现在才知道这其实是一个最恰当的比喻。学生就是一朵朵正在开放的花,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做的是学会倾听,倾听那花开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气息与声带对抗失衡的原因及其纠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是声、气的合理对抗。而这种对抗的失衡,则表现为一部分是声、气无法对抗或对抗不力造成声音的空、虚;一部分是声、气对抗过度,造成声音的挤卡,气息不畅等,难以表现出歌者应有的音质和潜力。一、过分强调咬字所造成的问题。这一问题在唱民歌的女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过分强调咬字,动作极为夸张,有时让人觉得嘴唇似乎才是发声器官。这种问题造成声音的浅、白现象。歌唱需要清晰的咬字,但同时也需要其他部分的合理配合,如声带恰当的挡气,共鸣腔合理的运用等,这样才能使微小的基音得以扩大,发出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人类语言的生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动物到形成中的人到形成后的人,自然声音发展到了符号声音,符号声音作为一种符号表达是与人的精神意识内容相联系的,它含有一定意义、是作为意义的载体而起交际作用的,具有社会的属性。这也是符号声音区别于自然声音的最根本的性质,也是符号声音的价值所在,形成后的人的符号声音使声音获得了空前的价值和地位。自然声音发展为符号声音要跨越两大障碍,一是发音器官的发展和变化,二是声音由"自然表达"发展到"符号表达",即一定的声音与一定的意义相对应,这也是自然声音发展为符号声音的最关键的因素,是此文的重点关注所在。  相似文献   

7.
每个人的声音都不一样。城市也是。所以我亲爱的上海也有她美丽而又独特的声音。上海的声音,是街头巷口那用地地道道的上海方言交谈的声音。轻轻柔柔,娓娓道来,这吴侬软语好似一支江南小曲,温柔婉转。而这也是上海最独特的声音,因为只有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才能说出一口纯正的上海话,不是外乡人  相似文献   

8.
《中等职业教育》2006,(2S):F0004-F0004
王晓明,一个到处都是支配者的聒噪,而被支配者——特别是最弱势的群体——却没地方发声的社会,是很难长久维持的。我推荐这一本《我是农民的儿女》,因为其中有被支配者的微弱的声音。  相似文献   

9.
田梦园 《音乐世界》2010,(21):122-123
如果声音有温度的话,你会是几度?如果声音有温度的话,许飞就是温凉的26℃。用许飞自己的话来说,26℃是最环保的温度,也是人体最舒适的温度,所以她希望自己的声音也能给人最舒服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乐理课是中师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种种原因,中等师范的学生,要学好乐理是不容易的。有些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较困难。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把很多相似相关的概念,运用比较教学法讲授,学生听得明白记得牢,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一、音的物理属性比较讲音高音强这两个概念时,学生最容易混淆。在教学中,我以校园里的大喇叭和教室里的小收音机同时播放同一个节目时的声音为例,让学生比较。很多学生说大喇叭声音高,小收音机声音低。这显然是错误的。他们误把音的强弱当成了音的高低。我们常说的“高音喇叭”也是一种误称,实际…  相似文献   

11.
近日在各地的企业行走,人人的眼睛都盯着北京的“两会”。声音最洪亮,也最受欢迎的观点是两个,一是减税,二是垄断产业的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2.
超级噪音     
有一次课间,班上的值日生在擦黑板时,可能擦得太快了,指甲刮到黑板。发出一声尖厉的声音。这声音让人……别提有多难受了!班里大部分同学都不敢听这种声音,甚至想到它都觉得毛骨悚然,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放松和力度     
学琴时,最大最致命的毛病是力度上不去。因此,声音立不起来。拉的是大提琴,发出的声音却与大提琴相去甚远,是一种什么也不是的声音,这实在有点可悲。我怨自己身体太弱,力气太小,而老师却说:没有力量是因为——不放松。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关于我国翻译作品质量不高的批评性文章时常见诸学术刊物,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报纸,比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华读书周报》、《文汇读书周报》等,对于翻译质量的批评之声一浪高过一浪,还有相当一部分文章是批评译者的。翻译批评也是学术批评,学术批评不能只有一种声音,我们听不到不同的声音,这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也不利于中国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放松和力度     
学琴时,最大最致命的毛病是,力度上不去。因此,声音立不起来。拉的是大提琴,发出的声音却与大提琴相去甚远,是一种什么也不是的声音,这实在有点可悲。我怨自己身体太弱,力气太小,而老师却说:没有力量是因为——不放松。  相似文献   

16.
放松和力度     
王安忆 《教学随笔》2014,(10):20-21
学琴时,最大最致命的毛病是力度上不去。因此,声音立不起来。拉的是大提琴,发出的声音却与大提琴相去甚远,是一种什么也不是的声音,这实在有点可悲。我怨自己身体太弱,力气太小,而老师却说:没有力量是因为--不放松。  相似文献   

17.
陈伟光 《科学课》2008,(9):M0002-M0002
“科学老师,您别走……” 这是2008年5月的一天,在象洞中心学校一个教室传出的孩子们的呼唤。这声音,发自农村孩子们的心底;这声音,带着孩子们满腔的企盼。  相似文献   

18.
陈伟光 《小学自然教学》2008,(9):M0002-M0002
“科学老师,您别走……” 这是2008年5月的一天,在象洞中心学校一个教室传出的孩子们的呼唤。这声音,发自农村孩子们的心底;这声音,带着孩子们满腔的企盼。  相似文献   

19.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参观上海外滩的观光隧道———穿越地球,这是我童年中最最难忘的一件事。我问:“什么叫穿越地球?”爸爸带点神秘地说:“去了你就知道了。”我们乘上电梯,电梯四周全是闪闪发光的树叶,忽然间听见鸟婉转的叫声,原来是录音机里放出来的声音。这摹仿的声音,让我很高兴,真是鸟语花香呀。走下电梯,来到大厅,等待着探索器———无人驾驶的地铁。梯形的探索器,前后两边是透明的,中间全是白色,探索器的两根柱子,立在一头一尾。“丁零零———”时间到了,长5米高3米的探索器平稳启动了,很快冲入一片黑暗之中。爸…  相似文献   

20.
堵上耳朵     
“这里闹哄哄,那里在喧哗,今晚这四周混乱一片。”大眼亮亮叫道。 “确实如此,亮亮! 泡泡说,“这栋楼的确太闹腾了,特别是这堵墙后面。” 大眼亮亮堵上靠墙的左耳,但无济于事。 “我不明白,泡泡,我堵上了靠噪音最 准备材料: 一台收录机 做实验: 1.用中等音量放磁带。 2.堵上一只耳朵,听磁带。 3.堵上另一只耳朵再听。 4.堵上两只耳朵再听。 问题:你每次听到的声音都一样吗? 实验结果: 声音可以从各个方向传播,也就是说,如果声音来自右边,你也可以用左耳听见。 为什么: 声音不会同时传到你的两耳。如果声音来自右侧,右侧的耳朵就比左侧的耳朵先听到,这样你就可以了解声音传自哪里。如果一只耳朵堵上了,你还能用另一只耳朵听见音乐,用一只耳朵听比用两只耳朵听更难判断声音的出处。 知识补丁 拥有两只耳朵令我们倾听声音时更轻松。这就是我们所形容的一种有声地图,由大脑将每只耳朵收到的信息进行比较后绘制而成的。 当耳朵被(耳垢,或患耳炎)堵上时,我们会感觉 在有声空间处境困难,比如,难以判断召唤我们的声音或汽车声的方向等等。只有两只耳朵几乎同时接收到同样声音我们才会感觉相同,例如地铁的一些站台,车站四周的墙将开过来的列车的声音从各个方向反射回来,我们就很难判断车是从左侧开来还是从右侧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