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大妈今年68岁,早年丧夫,自己含辛茹苦抚养5个子女长大成人。如今子女都分居各处,王大妈与小女儿在一起生活,帮着小女儿看孩子、做家务,小女儿也非常孝顺。“天下父母疼小儿”,王大妈总觉得随小女儿生活,小女儿花费多,便要求其他子女每月付给她100元作为赡养费。谁知,这个小小的要求却在子女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哥哥姐姐们认为,每人每月负担母亲生活费100元,母亲把这400元贴补小妹妹,还要帮她看孩子、做家务,太不合理了。于是,都提出要将妈妈接到自己家中,一是可以不必支付赡养费,二是可以让母亲“发挥作用”。请问:王大妈及其子女的做法合适吗?  相似文献   

2.
有位做母亲的老是抱怨,说自己的女儿不会体贴父母、理解父母。父母每天白天工作很紧,晚上回家还得操持家务,特别是对女儿照顾得无微不至。可女儿呢?好像是患了“感情淡漠症”,对父母这份爱心并不“领情”,不管父母多忙多累,她都跟无事人似地在一旁看她的电视或玩她的游戏机,甚至连句关心问候的话都没有。无独有偶,有一位做父亲的也心情非常沉重地谈过这样一件事:他感冒发高烧,三天未能上班,已经上初中的女儿却不闻不问,就跟没这码事一样。他平时对女儿非常关心,对孩子的方方面面都照顾得无微不至。可自己生了病女儿却无动于衷,为此他很伤心…  相似文献   

3.
让母爱回归     
一位妈妈让女儿上最好的学校,去最好的辅导班,把她的衣食住行照顾得无微不至。一天;妈妈问孩子:“你觉得妈妈爱你吗?”孩子用稚嫩但却忧愁的语气回答到:“妈妈不爱我,总是批评我,嫌我不听话。”简单的回答当即让妈妈潸然泪下。  相似文献   

4.
无意间翻看一本杂志,有篇文章映入眼帘:一位父亲等自己的小女儿放学回家,别的孩子都回来了,自己的女儿却没个人影儿。父亲去找,一路上担心得几乎掉眼泪:是不是路上遇见了坏人?是不是没有赶上回家的公交车?是不是……直到在远远的街角,看到女儿正拖着书包慢悠悠地往家里走时,父亲才松了口气。可是,接着他却对她吼道:谁叫你这么晚回家?  相似文献   

5.
郑琳露 《科学教育》2004,10(6):61-62
爱孩子,是做父母的本能。从知道怀上女儿的那一刻起,我就发誓:要把最好的一切给予她,包括爱。对我来说,十月怀胎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从物质到精神,我无一不是无微不至照料着腹中的她。女儿降生后,再忙再苦再累,我也心甘情愿,乐在其中。但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我发现:女儿沐浴在我们的宠爱中,却舍不得对别人付出一点点爱:给她卖的零食放满一抽屉,  相似文献   

6.
苹果的故事     
胡居成 《老年教育》2008,(11):30-30
女儿3岁那年,一天,妻子抱她上街,和水果店里的一位老同学说了一会儿话,离开时,却发现女儿两只小手抱着一个大苹果。妻问她苹果是哪里来的?她结结巴巴地说:“我、拿的……”“是阿姨给你的?”女儿摇摇头。妻明白了,是女儿自己在水果店里拿的。妻告诉女儿,没有得到水果店里阿姨的许可,水果是不能随便拿的。  相似文献   

7.
安雯 《家长》2010,(2):17-17
时光飞逝,女儿已13岁了。一天,女儿的初潮来了,她平静地问我要钱,说要买卫生巾。我感叹,现在的孩子什么都懂。这一堂青春期教育课,还没等我上讲台呢,她自己就已合上书本。但我还是要尽一个母亲的责任:“你知道吗?初潮代表一个女孩子长大了,即使她的年龄还小,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尴尬     
既为父母又为老师的我们,常会碰上这么一种情形。当为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学生讲解时,我们讲得又耐心又仔细,真是到了“诲人不倦”的地步。同样的事,若听讲者换成我们的儿子或女儿的话,我们可就没有这份耐心了,甚至开口第一句话就是:“连这也不懂!你怎么会这么笨?”何以会出现这种情形呢?是我们对子女的爱不及对学生的爱深厚么?恰恰相反,是我们太爱自己的子女了。爱之越深,求之越严,我们往往把自己的子女想象得很聪敏,不允许自己的子女出现“连这也不懂”的问题,一旦出现了,就表现出对子女的失望。而对学生,我们却宽容得多,…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在女儿面前“示弱”我记得很清楚:感冒的我在上了一天班后回到家里,已是头昏脑涨,只想美美地睡上一觉。刚进门,4岁的女儿迎了上来,拉着我的手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我牵着她来到卧室,自己靠在床上,对她说:“妈妈头痛,想睡一会儿,你能不能去和厨房的阿姨说一声,待会吃饭的时候你们先吃,不要叫妈妈。”女儿接过我的“任务”跑出去了。不一会儿,她跑进来对我说:“妈妈,我已经和阿姨说了。”看着女儿很兴奋、很自豪地做着我交代的“工作”,并且期待着还能继续为我做点什么时,我又对她说:“今天妈妈不能陪你玩了,你自己先玩会儿,如果和阿姨吃完饭,爸爸还没回来,等阿姨要回家时,你再来叫醒妈妈,好吗?”“嗯。”女儿点点头。  相似文献   

10.
流淌的河     
同璇 《小学生时空》2009,(7):103-103
什么是母爱?是母亲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什么是亲情?是长辈对我们的关心、爱护。有一个小女孩,因同学邀请,又不好意思不去而没有按时回家。她的母亲不知道女儿去哪儿了,着急地给女儿的同学、老师,  相似文献   

11.
一天放学,我与同事小刘同路回家,走到半路上,碰到了她五岁的女儿。可她没有下车,径直向前,我疑惑地问:“你为何不带她一起走?”小刘笑着说:“让她自己走,锻炼锻炼嘛!”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生活中,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妈妈处心积虑地想让自己的孩子了解过去的苦难,知道如今的幸福,于是花400元买了两张芭蕾舞剧《白毛女》的演出票,带着女儿进了剧场。等她含着眼泪看完后问女儿的感受,女儿的回答却令她愕然:“都是白毛女的爸爸害了她,欠债还饯天经地义,她爸爸为什么不还呢?再说,白毛女也真傻,既然黄世仁那么有钱,嫁给他算了,何必到山洞里去呢?”读了这则故事,我们在摇头感慨的同时,也应该思考一下语文在生活中的教育问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考虑一下如何使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梁书新 《教书育人》2005,(12):27-27
女儿今年4岁了,新学期我把她送进了城区的一所希望幼儿园。开学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女儿小脸蛋总是阴沉沉的不高兴。全家人为了不至于给她增加心理压力,在女儿面前都绝口不提丝毫与上学相关的事。一天放学回家,女儿竞神采飞扬,满脸笑意,心情好得不得了。真令我好生奇怪,出于职业的敏感促使我急切地向女儿问其原因:“明天休息吗?”“不是。”“当上班长了?”“不对。”“和小朋友做游戏了?”……你真笨,看这儿,女儿调皮地向我举起了她的小胳膊,噢,女儿的手腕上多了一块红色的“表”。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斯娜夫人教育女儿维尼夫雷特时曾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位母亲准备带她5岁的女儿做一个为期两天的野外旅游。临行之前,母亲告诉女儿应该带些什么东西,为了培养女儿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母亲让她自己收拾行李。到了野外之后,女儿发现不仅自己的衣服带得太少,而且忘记了带手电筒。那天晚上天气似乎特别冷,女儿对母亲说:“妈妈,我觉得冷,衣服没有带够……我能用一用你的手电筒吗?”母亲问女儿:“为什么衣服带少了呢?”“我以为这里的天气和城里一样,没想到这儿冷多了,下次再来,我就知道了。”母亲说:“是的,你应…  相似文献   

15.
秋思 《教书育人》2002,(5):48-48
而立之年喜得女儿,今天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单独远行。当接到女儿高考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当妈妈的心中不知是喜是怕还是忧……女儿十八岁还不曾离开过我的身边,就在昨晚还和爸爸妈妈挤在一个床上撒娇,可现在要离开我们到很远的城市去上大学?一想到这儿,就止不住泪如泉涌,朋友们看着不解,在一边不停地劝:“孩子上大学是喜事,哭什么?”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好像孩子不是去上大学,而是去老山前线一样……女儿呢,高兴地蹦跳着,和同学们闹着,她哪知道此刻一旦离家,以后怎么生活。她像一只羽翼未成的雏燕急着飞向蓝天,恨不…  相似文献   

16.
女儿进入高中后,我算是领教了什么叫“高考战车”。我和女儿从容谈话的时间急剧减少。在女儿上高二时,没有和我商量,她就告诉我:“要分文理科班了,我报了文科。”在理性上,我是坚决反对中学分什么“文”、“理”班的,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怎么可能对自己“适于”学什么作出正确判断呢?我小心翼翼地问女儿:“你为什么这样选择呢?”女儿说:“老师说我没有数学脑子……”这话让我怒火中烧,一个为人师者,怎么可以这样摧毁学生的自信呢?尽管我对女儿很有信心,觉得她是一个心智很正常的孩子,品行也没有什么必须矫正的缺陷,但她的…  相似文献   

17.
宝贝不要我了 她推我:“出去出去,妈妈出去。”小小的手,软软的,却很坚持。我措手不及。僵在当地。那是个晴冷明亮的冬日。女儿小年在野地里疯玩得脚疼起来,我带她去肯德基暖暖。才坐定。她说:“我要尿尿。”然后她独自进了卫生间,把跟在身后的我,往外推。她真的可以吗?自己穿脱,自己蹲下,自己冲水,还要擦擦?她快六岁,幼儿因上了三年多,在家里也都是自己入厕。我却还是放心不下。试图说服她:“妈妈就站你旁边。你自己上。”  相似文献   

18.
女儿9岁了,长着一双深潭似的眼睛,又大又黑,总像在思索什么,加之天生不爱说话,让人有些捉摸不透。但她特别用功,一年级在班上当组长,二年级当副班长,上三年级后,她恨恨地说:“我一定要当正班长!”我说:“你们的班长不是纪萍吗?”女儿说:“我就是要超过她!这是我的目标!”女儿不仅年纪小,而且她的心眼也小。表面上,她跟纪萍很要好,春游时,纪萍摔伤了,她一直搀扶着她,但心里却妒恨得要命。一次,机会终于来了,纪萍私下说了班主任老师的坏话,她便去打了小报告,而且添油加醋。班主任老师果然信以为真,把纪萍叫去狠狠…  相似文献   

19.
可能是胖的原因,女儿的手脚比较笨拙。去年厂里春节联欢会,刚满5岁的女儿参加职工子女表演的喜庆秧歌舞。其他小姑娘手绢花抓握得都挺漂亮,唯独她总也抓不成形,排练时也总跟别人反转。然而等到表演的那一天,她却出人意料地跳得不错,可能是她一紧张,错的变对,不会的变会了,真是好笑极了。女儿虽然笨拙,却是个热情好学的孩子。有一次她对我说:“妈妈,我不会跳绳,小朋友骂我笨蛋。”我说:“骂别人笨蛋是不礼貌的,因为笨是可以改变的。”她说:‘哪我也要变。”从此她每天嚷着练跳绳,不出一星期,就学会跳绳了。为了直观地锻炼…  相似文献   

20.
陈珍 《山东教育》2005,(30):47-47
前段时间,召开全国人大代表会议.电视新闻常常听到:“某某全国人大代表……”正在上幼儿园的女儿京京就好奇地问:‘什么是全国人大代表啊?”她爸爸就说:“人大代表就是全国人民的代表。”“那他们都到北京干什么呢?”“去北京把大家的一些意见提出来。”京京听了。还是不停地问:“那么提出来的意见能够得到解决吗?”哈哈,女儿把平时我要求她自己解决一些事情的词都应用上了。他爸爸说:“那当然了,只要提出的意见是需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