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作为西方文艺评论的奠基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共同缔造了古典文艺理想和一套古典艺术原则,适应了欧洲民族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崇尚希腊古典艺术的传统心理,开启了长久统治西方的古典主义文艺思潮。本文拟从文艺与现实的关系、文艺与主体的关系、文艺的功能等三方面,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的文艺观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他们文艺观的相互联系及其区别,进一步指出三大伟人是西方文艺评论的先声。  相似文献   

2.
文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文艺研究不可规避的核心问题。中介的发现使得现代文艺社会学研究逐渐采纳以中介论认识论为知识前提的现代文艺社会学研究方法,并产生了从单因、平面到结构的三种不同历史形态。而中介在文艺与社会参照视阈中所始终保持的内在张力结构,为走向从社会—文艺和文艺—社会两个向度全面建构中介论文艺社会学体系提供了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学审美论是当代占主流地位的文艺观,随着现代向后现代的发展,这种文艺观也在发展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需要反思。而现代性则是这种反思最宏大的历史视域。当前的现代性和美学研究已经揭示出文学艺术是审美的或美的文艺(fine art)概念的现代性质以及美学的现代性性质和它规划下的审美的现代含义。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已经揭示出文学、审美及其理论作为审美现代性的组成部分和话语与现代性及其话语的共生关系.而现代性是我们处身于其中的现代社会和文化的一种本体论的、目的论的、决定论的元话语实践.它直接造成了我们目前的生存境遇。如此看来。在现代性视域下。我们才能看清当代文艺审美观的深度根源、价值、问题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延安文艺有选择性地接受了现代性的不同构成层面,它接受了作为社会-历史层面的现代性,拒绝了作为美学概念的现代性。在线性时间意识的推动下,延安文艺表现出强烈的创新精神,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和艺术生产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变革。这种求新的精神正是中国现代文学追求现代性的一贯动力。在创新实践中,延安文艺既挑战了现代性的某些原则,又回应了现代性的悖论。  相似文献   

5.
文艺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和人的整个文艺活动息息相关,人的艺术需要是其中重要的中介。这个中介环节并非是个体性存在,而是以“群”形式存在。各要素间的复杂关系所构成的整个“中介体”引导和指挥着文艺价值在文艺创造和文艺接受中得以生成和实现。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关于文艺创新问题论述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文艺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胡锦涛有关文艺问题的论述对如何开创新世纪新阶段文艺发展新局面,有许多重大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高度重视文艺的创新发展,明确指出文艺改革创新的方向和任务,鼓励探索文艺创新的多种实现形式。研究胡锦涛关于文艺创新问题的论述,对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系列讲话有着深邃丰富的理论内涵,存在着多角度、跨学科的阐释空间。从生态文艺学的视角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系列讲话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接续了中华文明固有的生态基因;对于文艺精神维度的强调,彰显了文艺的生态效用;对于“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的构想,展示了全球化的生态视野;对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念的文艺拓展和生态问题的跨学科关注,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在文艺人类学对文艺人类和人类文艺的总体性讨论中,文艺与意识形态合谋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文艺意义与道德意义的混存性在场,这是道德文艺论产生的事实根据。道德文艺论从古及今有其稳定性的语指和完形化的知识谱系,但是它在命题语指中也存在着严重的语误,这同样是导致道德主义文艺学与反道德主义文艺学语用紧张的根源。人类要想在合谋中实现双赢的局面,就必须既确保语指有效性亦规避语误的歧义蔓延。  相似文献   

9.
经典马克思主义确立文艺本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意识形态.“东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迥异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分别从意识形态视角和美学视角对“正统”原典进行了突破,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代表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新形态。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论的流变丰富了自身内涵,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无疑是具有启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文艺现象”的跨世纪思考──漫谈“模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文艺界“创新”呼声一片,常可听到某某在某方面创新的说法,且绝口不提师承何人取法何处。对此,笔者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认为在极力提倡“创新”的氛围下不可偏废模仿与继承,要掌握“渐进模仿”和“顿悟创新”的精髓。  相似文献   

11.
比喻是文学写作中的重要修辞艺术,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概莫能外。比喻根据喻体和本体的简繁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可分为简喻与繁喻,近取譬与远取譬。繁喻是简喻的扩展和延伸,又包括博喻、象喻、详喻等具体形态。远取譬和近取譬取决于喻体与本体距离的大小,关系的隐显,类似点的寡众。各种比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对立又统一。综合运用多种形式的比喻,交相辉映,将使作品的艺术之树色彩癍斓,摇曳多姿。  相似文献   

12.
当代汉语辞章学属于汉语研究的新领域,属于广义上的修辞学。它是一门具有民族性、融合性和桥梁性的学科。尤其是辞章章法学,作为辞章学的一个分支,成就最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本文立足于辞章章法学这一崭新的角度上,对苏轼词的结构进行了深刻的剖析,针对苏词中运用最多的调和类章法和中性类章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释,从而认识宋词在谋篇布局上体现出的高度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苏轼以其跌宕的生活经历,崇高的性格气质,聪颖的才学,创作出“自是一家”之词,倡导“以诗为词”,这样的豪放之词偶尔不协音律,在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苏轼崇高的人生观入手,探讨苏轼写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进而分析苏词“自是一家”“以诗为词”的创作主张,指出苏轼词自是“曲子缚不住者”,引出后人对苏词的评论及苏词对后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苏轼的诗学思想和书法理论在内在精神与创作观念上表现出互通性,“尚意”、“神似”、“无法”、“自然”是其文学艺术思想的重要内容,并作为文艺作品的品评标准。这种互通性可以从宋代社会文化背景和苏轼人生经历两个方面得到阐释。  相似文献   

15.
16.
两宋之际,佛教盛行,书法上倡导"尚意"书风。苏轼则是士大夫中关注禅宗的领袖人物,同时也是倡导"尚意"书风的代表。探讨苏轼书论与书法艺术中,以书做佛事,书如其人,超尘脱俗,与心俱化的追求境界,从而看出苏轼书法之"意"的渊源是儒、释、道三家思想,其中佛家思想对其影响尤为重要,使得其书法作品深具禅意,成为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17.
就苏轼的诗歌理论而言,他在继承、吸收历代传统诗学理论基础上又有一定的开拓、充实与新变,他提出了“有为而作”和“平淡”的著名诗学观,并把它们体现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佛老思想是苏轼诗学理论的思想渊源。无论是从诗歌的价值功能,还是从其审美特征来看,苏轼都有着别具一格的见地。  相似文献   

18.
苏轼对梅尧臣钦佩有加.他对梅尧臣诗歌接受主要体现在对梅尧臣艺术观念及美学风貌的继承上.具体说,他承续着梅尧臣诗画统一论及诗歌平淡美学旨趣,并使之升华、完备从而形成了更确切的理论,在接受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宋代诗歌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的创造性整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两个方面对美国军事高等教育思想作了初步探讨,并从中得出对我国军事高等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以禅解陶"是苏轼重塑陶渊明形象的最大特色,也是禅宗影响宋代士大夫人生思想和审美趣味的典型反映。禅宗思想与慕陶情结的交融汇通基于其贬谪生涯的精神困境和生存忧患,具有探寻生命本体的意义;又随其生命实践的历程逐步熔铸在学陶归耕的现实生活与和陶诗文的艺术创作当中。禅宗还在审美领域对苏轼发掘陶诗"平淡美"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