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谭恩美在《喜福会》中探讨了出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母女关系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本文将以作品为基础分析母亲的形象与女儿的形象,拟通过对母女形象的分析探求谭恩美在异国所寻求的那份无法割舍的中国情结。  相似文献   

2.
女性在争取自身话语权及其社会权利的过程中历经波折与磨难。在封建社会,女性处于一种完全的失语状态,即使到了标榜民主和平等的美国社会,她们依然受到歧视,话语权受到极大地压制,但她们从没有停止过为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影片《喜福会》中四位母亲及其女儿们在争取话语权道路上的跌宕起伏,真实再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女性话语权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的压制、挣扎与回归。  相似文献   

3.
文化身份一直是华裔作家关注的永恒主题。谭恩美也不例外。她在作品《喜福会》中对华裔女性的文化身份进行了探讨。本文侧重分析华裔女胜如何在西方文化中沦为“他者”致使身份的丧失及以何种方式达到文化身份的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二十年代受美国移民浪潮、女性解放的与民权运动的影响,华裔女性文学迎来巅峰时期。女性不再针对男性创作文学,不再用单一的眼光衡量女性的独特和尊严。随着中叶时期女性文学与中国社会文化习俗之间的渗透,华裔女性作家将原本反抗的女性呐喊转移到女性文学创作的新道路之中。在此阶段华裔女性的创作模式已经进入到多元化视角,并且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本文以华裔女性代表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为素材,对20世纪华裔女性作家文学创作角度中中国元素特点加以简略说明。  相似文献   

5.
葛丽 《华章》2010,(25)
本文试从叙述学角度,以文本的叙述层次为对象,对<喜福会>的叙述策略进行剖析,并论证作者是如何以叙述分层的方式构建文章结构,凸显小说主题,以结构表现情节的.  相似文献   

6.
<喜福会>中儒家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和中庸之道上.本文主要从麻将和母女关系两个角度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7.
陈洁 《华章》2011,(15)
华裔作家谭恩美在她的成名作<喜福会>中描述了四个中国女性在男权社会里面不屈不挠抗争,通过自己的聪明智慧和不懈努力,女性自我意识复苏,最终迷离男权统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而吉尔曼的<黄色壁缈中的女主人同处于男权社会统治,然有自我意识的复苏,最终也实现了精神上的自由,但是却陷入疯癫状态.是自由的实现,也是自身的毁灭.本文将深八分析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受压迫女性实现的自我意识的复苏和她们最终的结局.  相似文献   

8.
谭恩美的《喜福会》是一部美国华裔母系文学的代表作,自其出版就受到大多数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尤其是白人读者。虽然,在此书中作者谭恩美赋予了母女以中心地位,但读者还是可以或多或少地感受到华裔女性的边缘化地位。基于此,从华裔美国母亲的"他者"身份、解读东方主义情结,以及探讨"心理精神因素植入系统"在小说中的作用三个方面,简要分析该作品中华裔女性边缘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马庆霞 《考试周刊》2010,(23):24-25
华裔美国文学是当今美国文坛较为引人瞩目的一个热点。华裔美国女性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作《喜福会》包含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因素,探讨了美国华裔女性的身份问题。小说描述了移居美国的母亲和美国土生土长的女儿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展现了双重文化背景下的华裔美国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身份的建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叙事学的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和叙事者三个方面,分析了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作品《喜福会》。通过对中国母亲与美国女儿从不理解到达成谅解,指出了中美文化的冲突和解决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对于谭恩美的代表作《喜福会》,其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中西文化对抗、母女关系、以及女儿们的身份认同等方面。本文认为,《喜福会》也是一部成长小说,它不仅讲述了四对母女之间价值观的碰撞,还描述了几位女性的成长历程。本文将对小说中吴精妹、龚琳达和许安梅的故事进行研究,探讨母亲们在旧中国以及女儿们在美国遇到的种种磨难和她们的成长经历。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仅反映的是时代生活面貌,更指导着人们后续生活和工作.以英美文学作品《喜福会》为例,对其内容、创作背景和运用的翻译手段进行简要介绍,并细致分析其中运用的翻译策略,最后进行了系统化总结.  相似文献   

13.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喜福会》,讲述了第一代美国移民中性格、命运各异的四位中国女性以及她们生长在美国的女儿的生活经历。小说由一片鹅毛引出,而综观整部小说,鹅毛是连结母女关系的一根重要纽带,一个意味深长的线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鹅毛在中西两种文化中的内涵,从情感和文化两方面阐述其在《喜福会》中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美国华裔文学中华裔儿女大多排斥自己的族裔文化传统,而认同美国的价值观念,他们甚至憎恶自己的华裔身份,消极地评价自我,否定自我。这种心理正是在美国出身、成长的华裔在强大的种族歧视和同化压力下自卑心理的表现。以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为例,我们可以看出华裔儿女的自卑心理及其成因、表现、后果,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对自卑的补偿和超越。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电影《喜福会》的艺术表现、情节删改及寓意转变三个方面入手,对电影作品的改编进行评价及对比电影与小说文本的异同,进而试论电影改编对小说主题的呈现。  相似文献   

16.
隋丹 《华章》2010,(28)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喜福会>描写的是解放前夕从中国大陆移居美国的四位女性的生活波折,小说塑造的四对母女形象由于受到了不同文化背景影响而出现了母女之间的冲突.本文以<喜福会>来分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以及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18.
由于社会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等的不同,中西方存在着很多差异,婚姻观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从婚姻观的角度出发,以谭恩美的《喜福会》为语料,对《喜福会》中生长在不同文化背景及价值观下的母女对婚姻的态度进行对比,从而找出中西方婚姻观的差异,帮助那些国际联姻的人实现更好的交际。  相似文献   

19.
谭恩美作为美国文坛一名女性少数族裔作家,在性别和种族上都处于边缘性的境地。作为女性,在男权话语为主的文坛,她是一个"他者";作为少数族裔作家,对美国主流文化而言,她也是一个"他者"。但是这种复杂的双重身份却赋予她的作品一种鲜明而独特的女性主义特征。文章重点以谭恩美的《喜福会》为文本,通过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析其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女性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20.
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以独特的叙事技巧,在其小说<喜福会>中,通过母女关系反映了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冲突与最后的融合.除了其他文化价值之外,谭恩美独具风格的叙事艺术也极具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