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古中原黄帝、炎帝、太昊氏三大部族的联盟中,帝位始终只在黄帝族中更替,在黄帝族中,地位只在以黄帝为始祖的同宗子孙中更替,而黄帝以后父死子继与避位先帝亲子的惯例表明了帝王家族世袭制的存在,且尧舜禹在生前并没有转让帝位。可以推断,在我国古中原地区帝王世袭制至迟在黄帝时代就已取代了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制度。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古中原地区,至迟在黄帝时代就存在着帝王家族世袭制。帝位始终只在黄帝族、以黄帝为始祖的同宗子孙中更替。黄帝以后有父死子承与避位先帝亲子的惯例,且尧舜禹生前也并未转让帝位。  相似文献   

3.
蚩尤族是活动在中原地区古老的土著部族,其先祖创造了中原地区的裴李岗文化,当裴李岗人发生分化而迁徙之后,蚩尤部族留在中原地区而发展成为九黎族,蚩尤为九黎的首领。当炎黄部族从西部迁徙进入中原之后,蚩尤与炎帝族结成同盟共同对抗强大的黄帝部族,两大集团在今天河北涿鹿县一带展开激战,蚩尤战败而被黄帝所杀。炎帝族、蚩尤族与黄帝族的战争结果使中原地区得以初步统一,中原土著部族与炎帝族、黄帝族产生大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初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伯益是赵(赢秦)族的第二代男性始祖。曾佐禹平治水土,帝舜因之封“赢”邑于伯益,并赐以赢姓。赢邑地望即今山东莱芜县西北的城子县村一带。禹践帝位后,伯益更成为帝禹的左膀右臂,尤其是在皋陶早逝后,伯益被帝禹选定为继承人,并“任之政”。在帝禹三年之丧期间,伯益成为华夏部落联盟的实际领袖。但就在其即将登上帝位之时,帝禹之子夏启却与支党联合,排挤、打击伯益,最终夺取了帝位,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政权——夏朝。帝启六年,伯益为夏启所杀。但其英名与功绩却流布天下,且世代相传。  相似文献   

5.
黄帝尧舜禹时期,中原地区三大部族联盟的领袖帝的产生是当时中原各部族间相互力量的消长及其斗争态势影响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黄帝族源地”研究,是近年来的学术热点之一。本文依据文化人类学理论。并运用“模糊史学法”,结合文献记载与考古实证,初步认为:黄帝部族兴起于古代冀州北部,即今河北、辽宁、内蒙三省区交界地带;考古学界命名的“红山文化”,即是黄帝部族“轩辕古国”文化。  相似文献   

7.
夏部族在我国社会发展史上居于重要的地位,它开拓了夏代历史,促进了夏王朝的建立,在我国古代诸部族中首先摆脱野蛮的原始社会阶段,进而跨入文明历史的新时期。但是,对于夏部族本身的形成,我们以往却讨论得不多。本文试图就夏部族的起源,以及它的族姓和命名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夏部族是生活于我国中原地区的原始部族之一。根据文献记载,它应属于古老的黄帝族的后裔。  相似文献   

8.
<正>焦点分析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军事民主制度。传说中的尧、舜、禹等部落联盟的首领的更替就是"禅让"的结果。禹死后,其儿子启凭借实力,夺取了联盟首领的职位,结束了军事民主制的历史。此后,在整个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王位继承都实行世袭制度,通过"父终子及"的"家天下"形式,维持王位的继承。  相似文献   

9.
王位继承法种种现在世界上的国王。都是终身制,王位的继承也是世袭制。但王位继承法却因国而异,大体上有以下几种类型。嫡子长孙继承法是很多国家采用的方法,这种继承法和中国古代皇家的继承法相类似。如果皇帝无子,则从皇室近亲过继,继承大统。现在日本、不丹、尼泊...  相似文献   

10.
根据古籍记载研究,三皇及其顺序应该是伏羲、燧人、神农。伏羲是渔猎时代的代名词,燧人主要是由于钻木取火、击燧取火而得名。神农是早期农业的代名词。五帝当以《史记》所载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较为合理,它们都不是原名,而是代表部族、邦国的名称,把邦国名称人格化,成为世袭领袖的名称。五帝之名是人名、是世袭首领名、是部族、邦国名。也是一个时代之名。《纬书集成》中的《易纬稽览图》和《春秋命历序》把五帝视为若干世的时代名称.或者说是一个族团、一个邦国的名称,是比较合理的。五帝分别与中原新石器时代文化对应,可考虑:黄帝时代文化为庙底沟类型文化、大河村类型文化;颛顼时代文化为中原龙山文化早期、庙底沟二期文化;帝喾、尧舜时代文化为中原龙山文化中晚期。黄帝的年代当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年代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1.
各种版本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历史教材,在讲到夏朝建立时都特别强调:“禹传子,家天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许多同学据此就认为:从此“禅让”结束了。其实不然,“禅让”作为我国古代最高领导人更替的方式,在我国国家形成以后曾反复出现过。纵观历史,主要有:(1)曹丕称帝。东汉末年,诸侯混战,196年曹操把汉献帝劫持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汉相”,被封为魏王。《三国演义》骂他说“名为汉相,实为汉贼”。220年,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继为魏王,强迫汉献帝举行“禅让”大典,取得了帝位,国号魏,定都洛阳,历史上又称曹魏。(2)西晋建立…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夏传子、家天下”的传说。现代史学界一般也认为我国古代的王位世袭制起源于夏朝,而在夏朝之前,则是实行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制”。如臧嵘、王宏志云:“禹死以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惯例,由自己继承父亲的位置,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1)笔者认为,依据现有的史料,大致可以推断,在我国古中原地区,帝王世袭制至迟在黄帝时代就已取代了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制度。  相似文献   

13.
高语五册《殽之战》一文,对“夏后皋之墓也”一句中的“夏后皋”所作的注解是:“夏帝皋,桀的祖父。后,帝王、天子。”“后”在这里是否可作“帝、帝王、天子”解,我认为值得商榷。《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这就是说“夏后”是帝禹的国号。在《夏本纪》中  相似文献   

14.
日前读到《中学历史教学》2003年第12期古云天先生的《谈谈“禅让制”向“世袭制”的过渡问题》一文,文中主要是针对河北宣化一中任莉萍老师所提出的“禹建立夏朝。那么禹在把王位传给儿子启之前他的统治是属于‘家天下’还是‘公天下”’这一问题作了有益的讨论,并由此涉及到有关“禅让制”和“世袭制”的过渡问题,很具启发性。笔者此文,拟为大家介绍与禹之禅让传说有关的另一位重要人物,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炎帝与黄帝部族是同时兴起于我国西部的两个有亲缘关系的远古氏族。炎帝率先进入中原与冀州平原,与随之东迁的黄帝部族在涿鹿展开大战。黄帝一战得胜而入主中原,炎帝部族则向南迁移。炎帝后裔英雄与黄帝后裔的斗争贯穿了整个神话历史,构成了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是建构我国神话体系的主干。  相似文献   

16.
炎帝与黄帝部族是同时兴起于我国西部的两个有亲缘关系的远古氏族,炎帝率先进入中原与冀州平原,与随之东迁的黄帝部族在涿鹿展开大战,黄帝一战得胜而入主中原,炎帝部族则向南迁移,炎帝后裔英雄与黄帝后裔的斗争贯穿了整个神话历史,构成了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是建构我国神话体系的主干。  相似文献   

17.
1.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是禹建立奴隶制的国家机器,误以为其标志是启以王位世袭制代替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制。文明社会的重要表征是阶级压迫的工具国家政权。而国家政权的主干部分是国家机器。因此禹建立奴隶制的国家机器如监狱、军队、官僚机构等等,才是文明社会开始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帝与鲧     
主持人小夫子:天帝是缺乏温情的"冷血天帝",鲧、禹是充满大爱的"热血青年"——《帝与鲧》的故事予你全新的阅读体验。大禹治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復(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海内经》)  相似文献   

19.
鲁共公择言     
《阅读与鉴赏》2003,(6):29-31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酒酣,请鲁君举觞。鲁君兴,避席择言曰:“昔,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必有以酒亡其国’。  相似文献   

20.
帝、天关系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异源到合一,是帝、天关系演变的基本线索。帝之原型是商人的祖先帝喾,天之原型是周人的祖先天鼋,二的演变轨迹相同,都由氏族祖先神变为华夏至上神。帝、天的本质共性是:皆原始父家长权威在神界的延伸和升华,也是远古部族英雄崇拜的投射和提升。周代帝、天融合,但帝、天的融合并非在西周立国之初突然发生,而是自商王朝鼎盛之时小邦周对大国商的化歆羡和化认同的历史积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