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震 《家长》2003,(10)
宋庆龄的父亲宋嘉树,字耀如,是一位爱国的实业家,也是孙中山先生的好友,对孙中山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同时,他还是一位教子有方的好父亲。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他培养出了宋庆龄这样一位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战士,这决不是偶然的。宋耀如对压抑个性、以循规蹈矩为贤明和以唯唯诺诺为老成的陈腐的封建教育深恶痛绝,他认为这种教育会使一个伟大的民族一天天地沉沦下去。他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意愿,这就是要努力将孩子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当第一个孩子出生后,他就制定了一套教育孩子的方案,并为实施这个方案倾注了大量的…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宋庆龄的崇高形象总是深深地印在中国人民心中。 宋庆龄从追随孙中山革命起,就把关切的目光放在中国苦难的儿童身上。1927年,宋庆龄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孙中山生于农民的家庭,很穷,到15岁才有鞋子穿,而吃的多为甘薯,没有米饭。孙中山好几次对宋庆龄说,他下了决心,要让中国的儿童有鞋穿,有米饭吃,中国农民的生活不该这样困苦下去了。孙中山的这个理想,也成了宋庆龄的理想,她从此为这个崇高的目标奋斗了一生。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在其革命生涯中,有一位曾满腔热情、不惜一切给予孙中山极大援助的日本友人梅屋庄吉先生。南开大学俞辛淳、熊沛彪的《孙中山宋庆龄与梅屋庄吉夫妇》一书,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梅屋先生的事迹,特别是他与孙中山、宋庆龄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成果。该书10余万字,共分12章。书前附有27张珍贵照片及梅屋先生孙女小坂主和子夫妇为该书写的序言,书尾编有“孙中山宋庆龄与梅屋庄吉夫妇关系年表”。纵观全书,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1866—1925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袖和思想家.孙中山是二十世纪初叶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他在教育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总结和研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孙中山这位伟大人物的认识,而且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一宋庆龄女士 ,1893年生于上海。他的父母生养了三男三女六个孩子 ,其中宋庆龄排行第二。上有一个姐姐霭龄 ,下有一妹妹美龄 ,三个弟弟子文、子良、子安。由于她的父亲从少年时代起就走上海外拓荒的冒险道路 ,在美国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他痛恨当时中国那种任意扼杀、窒息孩子天性的陈腐教育 ,因此 ,他决定把子女送到美国学习。 190 7年夏天 ,不满 15岁的宋庆龄被送到美国 ,读高中、大学。在美国佐治亚州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期间 ,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革命局势的发展。她曾说过 :“我不能忘记祖国 ,也不能忘记孙中山先生说过的话 ,如果忘记了 ,…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教育思想述评华东师范大学金林祥孙中山(1866-1925)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袖和思想家。在他一生的革命实践中,他以一个革命家和政治家的敏锐、思想家的深沉,始终关注教育问题。他曾亲自创办学校,为学生讲课,对一些...  相似文献   

7.
宋庆龄的父亲宋嘉树,字耀如,是一位爱国的实业家,同时,他还是一位教子有方的好父亲。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作为孙中山追随者的宋教仁,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贡献、及其有关民主革命的思想理论,都不可能与孙中山相比。但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是否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都要高于他的追随者?这就必须进行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本文试图在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上,即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辞出临时大总统、至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遇刺的一年中,将孙中山和宋教仁及其政治主张作一个比较,以就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为振兴中华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本文拟探讨孙中山维护祖国统一的实践和理论,分析孙中山祖国统一观的特点,以进一步加深对这位民主革命先行者的认识。回顾孙中山为祖国统一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先生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卓越的先驱,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和爱国主义者。孙中山先生把他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其中有关中国教育的思想则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试就这一问题略作浅述。一、孙中山的教育思想萌发于革命之中孙中山先生幼年因贫失学,十岁才入村塾读书。在村塾中,他对于当时所学的内容及老  相似文献   

11.
宋庆龄是孙中山在革命事业中的得力助手,她以赤诚炽烈之心协助孙中山在各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23—1924年,是中国革命的多事之秋,也是孙中山的思想转向联俄联共的重要时期。1923年10月,应孙中山之邀,鲍罗廷以国民党顾问的身份来到广州,受到了孙中山夫妇的热烈欢迎。很快,孙中山夫妇就与鲍罗廷夫妇成了好朋友。鲍罗廷的妻子法妮娅在回忆中谈到过两家的关系:“到广州以后不久,我就认识了孙中山和他的夫人———容貌秀美的宋庆龄。我们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对我们家人和各苏联顾问也很真诚、友好,她积极参与丈夫的…  相似文献   

12.
李建文 《山东教育》2002,(8):12-13,14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毕生献给了教育事业和教育改革的实践,为了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他真正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愧为“万世师表”(宋庆龄语)。我们今天强调“以陶为师”,学习他对教师的见解,对人民教师增强责任感,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水平,以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一、热爱教育,献身教育陶行知要求教师要立志为国家教育事业而生活。教师的“心里应当有一个‘理想的社会’”,应当明白“教育是实现理想和社会的历程,通过教育来改造社会。”他说:“要晓得国家有一块未开化的…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一位优秀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他为在中国实现三民主义的革命理论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不屈不挠地奋斗毕生。尤其是他的经济思想,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史上一份非常珍贵的遗产。一、孙中山经济思想的伟大贡献我们之所以说孙中山的经济思想是中国近代一份珍贵的经济思想遗产,主要是因为孙中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国际主义者。她在“为新中国奋斗”的同时,一直为发展我国的儿童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为培养下一代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宋庆龄同志逝世五周年纪念的日子里,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学习了《宋庆龄论少年儿童教育》。下面,我就宋庆龄同志的儿童教育思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宋庆龄同志说:“儿童,是人类的花朵。”她把发展儿童教育事业与革命斗争紧紧地联结在一起。她指出:“我们历代的祖先们曾在我们这块光荣的土地上劳动过,战斗过,目的就是为了要把祖国建设成一个和平幸福的乐园,要  相似文献   

15.
教学《宋庆龄和她的保姆》一课时,学生提出了一个 问题:宋庆龄是1893年出生的,于1915年和孙中山结 婚。也就是说,她成为孙中山夫人时已有22岁。而李燕 娥是16岁时来到孙府做保姆的,在课文“1928年,16岁 的李燕娥来到宋庆龄身边当保姆,庆龄当时已是著名的 孙夫人”等语句中可以证实。明摆着,宋庆龄年龄比李燕 娥要大,按理,宋庆龄应称李燕娥为“李妹”,可文中却一 再说宋庆龄是称李燕娥为“李姐”,这是为何?笔者认为, 不外乎以下三种可能: 第一,称李燕娥为“李姐”,是因为宋庆龄对其表示 敬重。…  相似文献   

16.
胡娟 《教师》2012,(36):19-19
有这样一位先生,郭沫若先生把他与两千年前的孔子相提并论,宋庆龄女士说他是万世师表。他是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爱国者。整个中国都记住了他,都在怀念着他,都在研究他。可是,你知道吗?这样一位先生,当他面对一个犯错的学生时,他没有怒火,有的却是笑容;他没有批评,有的却是奖励;  相似文献   

17.
<正>1924年1月、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下,毅然改组国民党,实现了国共两党的合作,从而把北伐战争推到一个新的阶段。孙中山确实不愧是一位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先驱者。在革命历史的转变关头,他能顺乎世界潮流,跟上时代步伐。这个历史功绩是不可以抹煞的。但孙中山毕竟是一位革命民主主义者。在孙中山看来,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还能够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使命。因此,他想通过国民党改组,清除腐败分子,  相似文献   

18.
宋耀如青少时期随出洋谋生的移民潮到美国,在美国接受教育,并受"民有、民享、民治"及祖国自强、民族革命的思想启蒙。1886年回到上海当职业传教士,经陆皓东介绍认识了孙中山。因钦佩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意向,他倾其所有,不为名、不求利,默默无闻地支持辛亥革命。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时,他举家跟随孙中山逃亡日本,与孙中山建立了生死与共的革命情谊。宋耀如曾一度反对孙中山与宋庆龄的婚事,但最终接受事实。宋耀如是一位"不求知名于世的世之隐君子",是具有高尚人格的一介平民。  相似文献   

19.
陈炯明是老革命党员,孙中山开府广州时任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1922年6月16日,他率军炮轰观音山总统府,叛变孙中山。凌晨两点多炮轰观音山总统府时,由于形势危急,孙中山要怀有身孕的夫人宋庆龄先行撤离,但宋庆龄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你!”坚持留下来分散敌军的注意力,让孙中山先行离开。后来虽然她与孙中山都安然脱险,但因过于劳累和紧张,惊动了胎气,不幸流产。此后再也没有受孕。  相似文献   

20.
陈德全 《生活教育》2011,(15):40-41
长期以来,宋庆龄的崇高形象总是深深地印在中国人民心中。宋庆龄从追随孙中山革命起,就把关切的目光放在中国苦难的儿童身上。1927年,宋庆龄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孙中山生于农民的家庭,很穷,到15岁才有鞋子穿,而吃的多为甘薯,没有米饭。孙中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