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英语成语因其本身所具有的形象性、感染性和社会性的特征,成为具备了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在筛选运用成语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等因素,虚实结合,主体的想象力与对象的审美潜质共同成就了我们所谓的美。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主体-对象关系范畴进行了重新阐释,具体论述了审美主体,对象的双向互动关系,审美主体的心理特征和审美对象的存在特征,从而,阐明了马克思美学思想中的主体与对象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杜夫海纳是现象学美学的集大成者。审美对象是他现象学美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他从艺术作品入手界定审美对象,指出审美对象的内在结构,以及他的特殊存在性--自在自为的准主体,同时也着重探讨了审美对象的世界和审美对象的深度。笔者对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中的审美对象进行阐发,并探讨了这一概念及其理论的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论审美对象     
古人认为,美就是味、滋味、意味,其主要的美学意义就在于将我们通常分离开来加以研究的美、美感、审美对象连成了一体;并且,味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晶,它既不是客体本身,又不是主体本身。只有在审美活动中,相对于审美主体,才出现了审美对象;相对于审美对象,才出现了审美主体。于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审美对象具有“现量”性(当下生成性)、感应性、虚化性。  相似文献   

5.
审美价值问题是现象学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杜夫海纳超越了胡塞尔现象学的逻辑理性思维方式,认为审美价值是在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关系中存在的。首先,审美价值是客观的,它就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其次,审美价值是主观的,这不仅是指存在于作品中的艺术价值是作的创造,它同时还指作品的审美价值的实现有待于读的能动活动;最后,审美价值的存在的根源在于作品对存在深度的揭示,审美价值是存在深度(审美对象的深度和审美主体的深度)的对话。  相似文献   

6.
审美关系是审美活动发生的重要条件,划清审美的对象与审美对象的边界,将有助于认识审美关系发生的内在机制;审美对象离不开对象中的潜在的审美元素,更离不开人的参与;从审美的对象到审美对象的转向依赖于审美关系的建立,依赖于审美主体的参与;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是对象性的存在,体现了审美对象的形象性与情感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王枬 《教育科学》2001,17(4):51-53
审美能力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形式、结构及蕴涵情感的领悟能力。它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进行审美的先决条件,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领悟等能力。对于教师来说,审美能力既是审美欣赏能力,也是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8.
周景雨 《现代语文》2006,(12):78-79
当代艺术乃至生活中浸渍功利色彩的强制性审美,导致审美漠视以致审美疲劳,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存在严重分离倾向。我们更多地是把审美客体当作审美解剖对象,侧重于对审美对象的机件构造的理性分析,而忽视了审美客体潜含的情绪投入、人格折射、心理反光等流动的、丰满的、迷幻的东西,漠视了对审美对象的感性理解与情感投入。这种大众审美倾向同样投射到语本课堂教学中来。  相似文献   

9.
艺术的审美价值是从事艺术活动的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共同创造的。富于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根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创作主体应深入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生活,发现评价审美对象,形成审美意象;激起强烈的创作冲动,创作主体进行审美创造,使艺术美高于生活美。艺术的审美价值由其社会效果来决定,只有为人民大众的艺术才最富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它是指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 自主、自动、自由地活动和创造的特性,它是人性中最集中地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部分, 是人性之精华,儿童对审美对象的解释表现出更强烈的主体性,具体表现为他们的审美需要 和审美能力得到全面、自由的实现。  一、儿童根据自己的意愿建构审美对象  审美活动的产生是审美对象与审美需要的契合。然而,并非所有的客体都是审美对象 ,客体要成为审美对象是有一定的条件的。第一,审美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态度和审美 能力,才能使客体成为审美对象。…  相似文献   

11.
古代审美感应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感应论是中国古典美学中关于审美感情发生的经典理论,具有深刻而丰富的理论内涵,其功能既体现在审美创造方面,也体现在审美欣赏方面。审美感应论涉及审美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艺术活动的本质及古代艺术的审美理想等重大理论问题。古代宇宙创生论及“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影响了审美感应论的生成。审美感应论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这里以王国维对意境“其内足以摅己 ,其外足以感人”的著名论断为主线 ,从舒展审美主体 ;唤起审美体验 ;净化审美主体三个方面 ,结合具体诗例 ,阐述了意境具有使审美主体获得审美陶冶、审美净化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文化的审美教育既跟传统的家庭美育有联系、有区别,又与传统的社会美育有联系、有区别,其美育实施途径因其传播的特殊性而应该是家庭美育和社会美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当代流行歌曲对大众产生重大影响,对其进行审美反思迫在眉睫。它主要存在着主题崇高萎缩、题材千篇一律、旋律粗糙简单、演唱技巧平庸、配舞喧宾夺主等致命弊端。当前,应该让它肩负起为“时代主题、青春激情、沁人心脾、天才灵感、现实批判”而唱的审美使命。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认知心理时空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特殊的心理结构,即审美心理时空。这种心理图式具有强大的自由融合的张力,在美感的生成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主体可以超越客观时空,从而产生一种“象外之象”的美感;主体可以整合多种心理因素,从而形成一种有机的“时空意象”;主体可以将时间感受与空间感受相互转换,从而丰富美感体验。  相似文献   

16.
论鲁迅小说讽刺艺术的美学体系及审美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是以幽默见长的讽刺大师。他在小说中建立了庞大发达的讽刺艺术美学体系,充分展示了极具审美价值的多彩多姿的讽刺艺术审美形态。从取材、语言、风格等不同角度出发,可以充分了解了鲁迅小说中所展示的真实的讽刺艺术生命、生动的讽刺艺术形象和浓郁的讽刺艺术情感这一讽刺艺术的完美体系和丰富的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17.
标题往往是全篇内容的结晶,司揭旨、点题之责,予人以暗示和联想.一则上乘佳题要有"三度"、"五美"内容上有厚度,思想上有浓度,艺术上有高度;简约美、弹性美、鲜活美、情趣美、装饰美.拟题技法各有千秋,而以清新隽永为上.  相似文献   

18.
与人相分离的自然美的自在存在,是与人的当下生命活动无关的抽象的"纯粹存在";我们取消自然美作为自在存在者的地位,恢复自然美作为人类历史性现象和作为时间性的审美此在.自然物成为审美对象,其内涵和特质在不同的审美此在中并非既定的,而是随机的、可塑的.由于意向作用,使自然美处于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的边缘.自由想象照亮了沉寂中的自然物,使其在各种时间性的审美此在中呈现不同特质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