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宪帝制期间,为迎合袁世凯施行帝制的愿望,英国改变了原先延缓帝制的主张,转而迅速筹划承认,以期尽快稳固袁世凯政权,避免日本干涉,维持英国在华的殖民地位与既得利益。然而,为全力应对欧战,英国又不得不倚重日英同盟,借以保护它在远东地区的利益。因此,在洪宪帝制问题上,英国处处迁就日本,同意所谓的"观望"政策,而日本则以"观望"为名,行干涉之实,积极实施倒袁计划,最终迫使英国走上放弃袁世凯政权的道路。洪宪帝制的终结与袁世凯政权的覆亡促成了辛亥革命以来英国对华政策的阶段性转向,这也是英国最大程度保护在华利益,保持英日同盟,服务欧洲大战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朱姣姣 《大观周刊》2012,(26):18-18,14
民国初期,封建专制制度虽然逐渐瓦解,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却因基础薄弱而没有建立起来,中国社会陷入了严重的失序混乱状态,在这样的情形下,出现了袁世凯政治上的专制集权,更甚者,袁世凯于1915年12月12日宣布接受帝位,推翻共和而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史称“洪宪帝制”。袁世凯的一系列手段与措施,试图借用中国传统的帝制权威来稳定和延续中央集权政权,但这明显突破了社会的合法性限度,进而导致了洪宪帝制的终结。  相似文献   

3.
洪宪帝制和筹安会已成往事,但杨度和筹安会给中国知识人的教训是深刻的,知识人的学理探讨即便与现实政治有关联,然而毕竟不是一回事,两者有着非常遥远的距离。  相似文献   

4.
对于那些和历史的一般变化和正常发展相左的现象,人们习惯称之为"怪现象",这些怪象往往使人感觉很难理解,民国初年的"洪宪帝制"就是这样一种历史现象。当时,袁世凯已手握北洋军的大权,脚踏大总统的宝座,可谓身居高位,权倾一时,为什么还要逆历史潮流而动,千方百计地复辟称帝呢?在万分遗憾的同时,人们也感到百思不得其解。《洪宪帝制——袁氏帝梦破灭记》一书拨云见日,为我们揭开了这一历史怪象背后的种种真相。  相似文献   

5.
洪宪帝制的时候,北京有位记者表现积极,对袁世凯自称“臣记者”,被媒体传为笑谈,帝制还没有结束,臣记者就已经混不下去了,只好夹起皮包走人。后来历史的大势所趋,任谁也做不成皇帝了,中国近代以来出现的新职业,诸如记者、律师、作家之类,庶几得以幸费.加盖“臣”的印记.  相似文献   

6.
窃居总统职位的野心家袁世凯,在导演了一场复辟帝制的闹剧之后,终于在1916年元旦,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正当他踌躇满志接受群臣朝贺之际。蔡锷率领南方各省的讨袁护国军,已经攻入四川。 一天,“洪宪皇帝”袁世凯正在居仁殿看报,他的大臣赵尔巽前来谒见。还没有谈几句话,袁世凯便有急事暂时离开一下。赵尔  相似文献   

7.
在1912~1949年间,中国有一个规模最大、地位最高的全国资产阶级的联合团体——全国商会联合会。本文所介绍的“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下称商联会)是全国商会联合会的第一阶段,它正式成立于1912年底,直至1928年改组为“中华民国全国商会联合会”。在它存在的十五年中,参加了这期间所发生的民初政争、二次革命、洪宪帝制、南北议和、五四运  相似文献   

8.
袁世凯统治时期,以梁士诒、周自齐、叶恭绰为代表的旧交通系(粤系),与周学熙、杨士琦、孙多森为代表的皖系政争十分激烈。二者之间的政争一方面表现为争权夺利,特别是争夺财政、交通事权的派系之争;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双方在财政、金融等政策制定中的矛盾。粤、皖系政争为袁世凯、太子党借机推行洪宪帝制提供了大好机会,加剧了北洋集团内部的矛盾与危机,是北洋集团由盛而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1915年12月25日,云南宣布起义,反对“洪宪”帝制的护国战争正式爆发。贵州护军使、督理贵州军务刘显世于1916年1月27日宣布独立,重新公布1915年12月27日其与唐继尧、蔡锷、任可澄、戴戡所发出的讨袁通告(载本刊1981年第4期),并发布了贵州独立通令、告示。现公布于后,供研究护国战争史参考。  相似文献   

10.
百年前,袁世凯复辟帝制,建立中华帝国,自名洪宪皇帝,遭到全国各种政治势力的一致反对,仅当了83天皇帝,不久就一命呜呼了.在反专制、反复辟的历史潮流中,张謇扮演了什么样的政治角色?曾有人认为他是袁世凯的帮凶,笔者觉得这种认识太偏颇了,仅表面看到张謇一度支持袁世凯,并在民国北京政府中担任农商总长兼水利局总裁.如果从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对张謇加以历史的具体分析,就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张謇对袁世凯有一个由支持到反对的再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绍熙内禅事件,有助于人们了解宋代皇权特质,并分析宋代皇权既有扩大又有削弱的迹象。同时亦能看到宋代政治的运作特征,对于了解我国古代帝制传承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我国当代的政治文明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雷虎 《出版广角》2011,(10):12-14
100年前的中国,处于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历经300年的清王朝正步入风烛年,行进步履蹒跚,运作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处于土崩瓦裂的边缘。这是一个大时代,时势造英雄,造就了灿若星河的历史人物。这些人物被历史塑造,也在塑造历史。转眼间,100年前过去,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段历史,从历史中条分缕析,洞悉未来?  相似文献   

13.
洪宪帝制覆灭、共和重光后,制宪再度提上日程。制宪过程中,议员能否兼任国务员问题成为争议的焦点之一。法制不健全是引发争议的主要因素。支持兼任者认为,国法对兼任与否并无明文规定,担任议员者多为时下政界精英,是符合国务员选取条件和任职范围的主要对象,许多国家有国务员可以兼任议员之先例,且议员兼任国务员可以减少国会与内阁之间的摩擦与隔阂。反对者则从议员应肩负监督现行政府和官吏行政之重任的角度立论,认为议员兼任国务员会导致监督的丧失;且因议员大多隶属于不同政治派别,担心议员兼任国务员会牵涉党派权益之争;更对议员颠覆形象的举止与追逐名利的猎官行径不齿,议员为官不合时宜的呼声甚高。基于此,涉嫌议员与国务员双重身份者大多遵循惯例,或请辞议员,或请辞行政职务;而延宕经年始出台的《中华民国宪法》对此的否定态度,最终使争议划上句号。  相似文献   

14.
清王朝覆灭以后,封建帝制虽然被推翻,但在中国普通民众中依然还有浓厚的帝王情节,中国实行帝制的土壤依然存在。溥仪在紫禁城依然称孤道寡,一大帮遗老遗少也对帝制颇为怀念,徐州军阀张勋的军队就还留着长辫。民国对清廷的优待也使得帝制活动有那么一些空间,而袁世凯重用前清遗老也使得一些人认为复辟的机会还在。不过袁世凯要建立的帝制,却并不是清王朝的统治,而是袁家王朝,从法理上来说并不合理,为此,袁世凯颇费心机。  相似文献   

15.
在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推翻帝制、实现共和、维护民国的斗争中,涌现过一批值得纪念的黔籍志士。他们不仅为辛亥革命作出过贡献,而且在后来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中献出了生命,其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现公布这组档案史料,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世载堂杂忆》,中华书局于1960年12月印行3100册,列作《近代史料笔记丛刊》之一。书前影印了董必武同志的题辞,全文如下: “题世载堂杂忆武昌刘禺生以诗名海内,其脍灸人口者为洪宪纪事诗近三百首,余所见刊本为洪宪纪事诗簿注四卷,孙中山章太炎两先生为之序。中山先生称其宣阐民主主义,太炎先生谓所知袁氏乱政时  相似文献   

17.
清王朝覆灭以后,封建帝制虽然被推翻,但在中国普通民众中依然还有浓厚的帝王情节,中国实行帝制的土壤依然存在.溥仪在紫禁城依然称孤道寡,一大帮遗老遗少也对帝制颇为怀念,徐州军阀张勋的军队就还留着长辫.民国对清廷的优待也使得帝制活动有那么一些空间,而袁世凯重用前清遗老也使得一些人认为复辟的机会还在.不过袁世凯要建立的帝制,却并不是清乇朝的统治,而是袁家王朝,从法理上来说并不合理,为此,袁世凯颇费心机.  相似文献   

18.
母书鹏 《兰台世界》2011,(10):34-35
本文认为,袁世凯走上帝制之路不能全部归于其主观因素,还应该充分认识到当时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迫切需要加强中央权威,国内存在的君宪思想和外国列强的态度也对袁世凯走向帝制之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袁世凯走上帝制之路不能全部归于其主观因素,还应该充分认识到当时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迫切需要加强中央权威,国内存在的君宪思想和外国列强的态度也对袁世凯走向帝制之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远生的公开反对帝制,是在他逃出北京到达上海以后。1915年9月3日,黄远生在与好友林志钧见面后,没有再回寓所,就直接到火车站,登上了去天津的火车,然后由天津转车浦口,再渡江转车于5日到上海。到上海后他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公开申明自己对帝制和有关报纸的态度。在他到上海的前一二天,也就是9月3、4日,上海《申报》已在头版显著地位登出了反对帝制的启事,启事的前半部分主要表明他们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