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当前教育的主旋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正确认识创新教育,用自身的创新意识去影响学生,培养和发展创新兴趣,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保护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
意识是个体行为的动机反映,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进而积极探究的心理趋向。要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形成强烈的探究、创新的欲望,关键要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而这种氛围首先来源于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培养学生创新的关键是教师的思想要创新,要放下架子,要相信学生,成为学生探求知识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将思维的空间更多地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文忠 《考试周刊》2012,(72):83-84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其次,提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机会;最后,不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4.
王彦 《黑河教育》2005,(1):24-25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一、创设氛围,激励成功,提供创新保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要热爱学生。小学生往往因为喜欢教师这个人而喜欢他教的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热爱每一位学生,亲切和蔼地对待每一位同学,尤其对学困生更应给予热情的鼓励和帮助,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被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其次语言要自然幽默。课堂上如果教师总是一本正…  相似文献   

5.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我认为在小学教学中,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参与研究;培养发散思维。一、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诱发创新意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是与创新活动相联系的。因此,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创新的客观环境是极为重要的。从课堂环境来说,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可以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6.
<正>陶行知先生曾讴歌:"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但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靠平时长期有意识地培养而形成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某种问题情境,把问题藏在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去积极地思维或操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有足够的创造机遇。在平时教学中,我坚持做到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营造自然放松的学习氛围努力营造一个充满愉悦、自主学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7.
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人类的进步需要创新,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更需要创新。作为人类文明传承者的教师,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就是要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与创新意识,改变传统“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感悟,去探究,以达到真正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8.
王德强 《文教资料》2012,(22):100-101,113
创新人才的培养源于创新教育,基础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奠基工程,教师首先要具有创造的精神,认识到创新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注重营造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体,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对学生作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为他们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真正树立了创新的意识,学生的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培养,其创造个性才能得以弘扬。  相似文献   

9.
文中阐述了高中数学新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有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意识的氛围,依托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学会赞美学生,勉励、鼓励、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首先应营造出有益于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以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及能力为前提,高职院校要加强培养创新能力的舆论宣传,营造出人人想创新的舆论氛围。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活动的组织管理,学校的科研、教务管理部门和学生处、团委可组建学生创新活动指导小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科协、社团  相似文献   

11.
一、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气氛,营造创新思维环境氛围轻松活泼的教学气氛会使学生得到一种愉快的、成功的体验,能使其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会具有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学生的思维才会插上想像的翅膀去翱翔,去探索,去开拓.去发挥他们创新的潜能。要创没轻松活泼的教学气氛,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关心、理解学生。平时和学生打成一片,营造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要有严谨的学风和渊博的知识,学生才会敬佩甚至崇拜任课老师.才会喜欢他所教的那门课,乐意接受他所讲授的知识,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有利于思维的创新。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  相似文献   

12.
培养创新人才是学校教育的目标,各科教学都要贯穿创新人才的培养,都要开展创新教育。为此,我们对化学创新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并努力探求解决途径和方法的心理取向,是创新的动力源泉。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当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即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均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得到了培养和发挥。这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精心设计教学情景,…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离不开创新教育,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对学生渗透创新意识的培养,在积极评价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为学生营造创新的氛围,让学生成为创新的主人。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一、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真正做到面向全体。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用亲切的目光看着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营造宽松的创新氛围,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要创设有利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再次,要优化创新的心理环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最后,要捕捉创新的最佳时机,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创新活动。本文中笔者就对此进行了一番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的突出特点是创新。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而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育实践中我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1.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研究问题的心理趋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究,必须给学生营造创新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主战场。因此 ,教师必须用创新的眼光去审视和思考课堂教学中的系列方式、方法和手段 ,让这些传统的方式、方法和手段首先转变 ,以承载创新教育的列车快速驰向理想的境界。一、主动改进师生关系 ,积极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必要的前提就是要主动改进师生关系 ,使教师走出知识权威、课堂主宰的误区 ,成为学生的咨询者、合作者 ,并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安全、自由、民主、和谐的创新氛围。1 .尊重、宽容学生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由、平等。“自由是创造的温床。”不可想象 …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营造创新氛围;第二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促进学生创新习惯的养成;第三要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营造宽松的创新氛围,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要创设有利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再次,要优化创新的心理环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最后,要捕捉创新的最佳时机,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创新活动。本文中笔者就对此进行了一番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先要求教师更新育人观念,有创新意识.其次,要营造融洽的民主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再次,要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方式,营造开放的课堂,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逐步形成创新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