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月梅 《教育》2013,(2):52-53
笔者所在学校是以鲁迅名字命名的,因此,一直以来,我们把实践和弘扬鲁迅的教育思想作为自己的责任和追求。鲁迅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立人教育思想,它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与目标是一脉相承的。为此,以鲁迅“立人”教育思想作为学校精神和核心文化,以此为支点,确立一条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其中,“立人课堂”就是学校变革与创新发展的。个立足点,在课堂上关注“儿童的生命发展”、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专业行走”是学校在鲁迅“点人”教育思想引领下,打造富有校本特色的“课堂新文化”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
鲁迅提出"救救孩子"的呐喊已经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可今天学校教育中仍然存在的弊端让人们为孩子们担忧。为了使学校教育朝着更加人性化和现代化的目标迈进,首先要研究学校教育要使人幸福的终极目标及其实现手段。文章通过作者对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和《看上去很美》中教育现象的分析,并联系今天实际,提出了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幸福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轻负担高质量"何以可能——"绍兴县实验中学现象"探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鲁迅先生的故乡浙江省绍兴县,有一所把"减负"神话转变成现实的学校.这所学校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曾经历过"柯桥实验"的洗礼.2001年9月,学校大胆提出"规范办学行为,走轻负担、高质量之路"的教学策略.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实施"轻负担、高质量"教育取得骄人成绩,逐步打响了"轻负高质"的教育品牌.这所学校就是绍兴县实验中学.  相似文献   

4.
鲁迅作品阅读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一方面,作为语文教材内容的鲁迅作品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似乎表现了学校教育的成功之处;另一方面,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鲁迅作品教学却未能激发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兴趣,不能在学生离开学校后继续拥有其应有的魅力。可以用这样的话来表述:作为知识点,鲁迅作品的教学是成功的,我们的学校教育让大多数学生对鲁迅都有了一个正确、正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极富感染力的作品,鲁迅先生以如诗的笔触描绘了他妙趣横生的童年世界,同时也极有分寸地批判了旧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禁锢,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在此,我想与读者挖掘的是,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应该从中借鉴什么。一、在快乐中发展。鲁迅先生在"百草园"中  相似文献   

6.
鲁迅外国语学校,秉承鲁迅先生“未来之教育,适如其分,发展各个的个性”的教育思想,倡导“适性教育”并身体力行地进行实践。在近四年的探索中,学校的“适性教育”与时俱进,不断向纵深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学校成为一所当地学子十分向往的学校。  相似文献   

7.
叶玉虎 《生活教育》2014,(19):54-55
正鲁迅笔下的百草园给他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以致多年之后,鲁迅先生还记忆犹新,将它写进了自己的散文。学校在教学楼五楼顶上开辟的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百草园",也给六年级的五百多个孩子带来了  相似文献   

8.
鲁迅外国语学校,秉承鲁迅先生“未来之教育,适如其分,发展各个的个性”的教育思想,倡导“适性教育”并身体力行地进行实践。在近四年的探索中,学校的“适性教育”与时俱进,不断向纵深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学校成为一所当地学子十分向往的学校。这样的实践契合学校的办学理念,既立足学校的实际,也顺应了当前的教育改革趋势,从而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曾几何时,学校教育却因"乏爱"而显得冷漠。学校里,学生或是写作业和考试的机器,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教师也疲于上课、改作业,感受不到工作的意义。其实,这一切都源于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缺乏对工作的热爱之心,对孩子们的发现之心,以及对生活的审美之心。只要心中有爱就不难发现——"没有教不好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市鲁迅中学位于西城区,是北京市首批挂牌的百年老校,今年建校已经120多年。鲁迅中学是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也是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校和国家级“高中特色发展实验学校”。学校守正创新,发挥传统资源优势,重视科技教育,突出办学特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增值评价高。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以鲁迅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一所学校,鲁迅小学一直将实践和弘扬鲁迅的教育文化作为学校特色,确立了“立人为本全人发展”的课程发展理念,构建了顺应学生天性、丰富可供选择的“百草园”校本课程体系,用独特的课程滋润学生的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12.
朱伟 《丽水学院学报》2002,24(Z1):33-35
"横眉冷对千夫指",战斗的鲁迅,大半生从事教育工作的鲁迅,也把他那锋利的匕首和投枪投向了陈腐落后的、反动的中国旧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鲁迅先生一直把教育界作为他主要的战斗阵地,使他成了一名反对旧教育的英勇战士.在浙江,他反对封建顽固派夏震武推行的奴化教育;在北京,他是女师大进步学生运动的向导;在厦门,他与既崇洋又尊孔的厦大校长激烈交锋;在广州,他怒斥国民党政府"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积极营救被捕的进步学生,失败后愤而辞职.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有大量与教育有关的文章.正是这些,构成了鲁迅丰富的教育思想,而他的"匕首和投枪"的风格也是鲁迅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3.
用两周半的时间完成《阿Q正传》的课文教学,按照教学安排,接下来是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我说鲁迅"。教材为此设计了三项活动:一、我所了解的鲁迅;二、参观鲁迅纪念馆;三、我与鲁迅的对话。因学校所处地理位置的原因,"参观鲁迅纪念馆"条件不具备,  相似文献   

14.
树人小学,原名绍兴县鉴湖镇校,1995年易地易名新建后,坐落在魅力城市的后花园——城南。学校以鲁迅先生的英名"树人"命名,又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作为办学理念。"树人"内涵丰富,既包含"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希冀,又承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重任;而"生活中教育,发展中树人"更成了树人小学2000多名师生孜孜以求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绍兴县鲁迅中学创办于1994年9月,是鲁迅故乡以先生英名命名的一所省级重点高中。办学17年来,学校坚持以质量为中心,完善内部管理,提升内涵品质,摸索出了一整套富有实效的管理机制,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创业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挖掘和传承鲁迅文化,如何把鲁迅文化与时代精神、当代教育理念融合,如何让鲁迅精神来滋养每一位鲁中学子?  相似文献   

16.
今年4月,北京部分中学的校长,在北京市教育学会高中教育研究分会的组织下,赴浙江省考察了上虞市春晖中学、绍兴市鲁迅中学等当地优质学校,两地校长们分别对教育的本源、教育的困境、学校教育的内涵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对话. 教育是为了改善人性.初春4月,风和日丽,考察团一行人走近了百年名校春晖中学.春晖中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白马湖畔,这里群山环抱,四面拥翠,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学校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由近代著名教育家经亨颐先生创办,夏丐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等先后在此执教,推行新教育、传播新文化,赢得了"北南开、南春晖"的美誉.  相似文献   

17.
鲁迅以"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概括了成长过程中接受的两种文化,揭露了"三味书屋"正统教育的"文化权威"性质及其弊端,表达了对"百草园"这一全面发展寓教于乐学堂的颂赞。"百草园"生活诱发、强化了鲁迅的艺术审美性,拓展了文化视野与思维空间,使他从非主流文化中吸取了反封建资源,获得了个性自由与思想解放,这是鲁迅成为文学家思想家的重要因素。鲁迅从破除文化权威的整体性高度击中了传统教育的要害,同时切中时弊,启发我们反思当前日趋功利化标准化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正确导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五四文学运动的兴起,鲁迅不仅直接从事文学创作,并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文学家,而且还到一些大学兼课,或讲课,或演讲,这使得鲁迅在其国家公职人员、文学家身份之外,还成为一些学校的兼职教师。那么,在五四文学运动之后,鲁迅在学校的讲课及演讲到底有多少次?我们根据鲁迅在日记中的记载,对其在学校讲课或演讲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统计。鲁迅于1920年末开始应聘到学校讲课,本年度共讲课1次;1924年,其上课次数最多,共计103次;1932年,演讲4次;此后,鲁迅在日记中就再也没有讲课或演讲的记载。当然,考虑到鲁迅在日记记载中的遗漏,他实际的讲课和演讲次数只会比我们统计的数据要高。这样的统计,对我们了解鲁迅的文学教育,自然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有人说,鲁迅该"下岗"了.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重读鲁迅,你会发现,鲁迅先生的教育实践,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改革仍有指导意义.从大量史实可知鲁迅是怎样指导学生课外读写的.他一贯重视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读写;他忘我工作,不遗余力;他自己"下水",言传身教.鲁迅卓越的教育实践,对语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20.
因为师生"害怕周树人"就删减鲁迅作品,这样的理由不禁让人感到匪夷所思。试问,如果一切都以孩子的喜好为依归,那还要教育干什么?连学校都应取消,让他们终日打游戏、上网、听流行歌曲,岂不更皆大欢喜?语文教材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