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白石与毛泽东既是同乡又是忘年交,白石老人比毛泽东年长29岁。 解放初,齐白石赠送毛泽东一方青石雕花砚。砚长26厘米,厚2厘米,配有楠木砚盒。此砚原为齐白石心爱之物,曾亲手刻砚铭:“片老真空石也,是吾子孙不得与人,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辽砚和松花石砚是两个独立的砚种;也有人说辽砚和松花石砚在本溪共存在、同发展,并行不悖;还有人说辽砚和松花石砚同源同种,辽砚流行于民间,松花石砚出生于宫廷,松花石砚比辽砚身价高;还有一种传说,辽砚是辽代的砚距今有千年的历史,本文归纳总结了辽砚和松花石砚的渊源。  相似文献   

3.
《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中有部分年号纪年经典。它们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同时纪年跋语中的疑难问题也需要进行考辨。  相似文献   

4.
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还是历代文人的珍玩藏品。东汉以前,砚被称为“研”,迄今至少有3000年历史。众所周知,我国的砚台有端砚、歙砚、澄泥砚、洮砚等四大名砚。其实远远不止这四种,如四川攀枝花市产的苴却砚、河南济源产的天坛砚、湖南浏阳产的菊花石砚、山东产的红丝砚,宁夏银川市产的贺兰石砚,此外还有东北的松花石砚同样是很好的。有喜欢收藏砚台的人士这样评价:端砚是老翁,歙砚是婆婆,红丝砚是皇妃,松花砚则是王子。我觉得这评价是有一定道理的。  相似文献   

5.
曹珍旺先生的作品,一个榜书"瓷"字,配以小行书长篇跋语,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很新颖。从大字"瓷"字看,神完气足,笔笔到位,点画萦带,浓淡干湿,处处俱佳。由此看,作者有很好的创作功底。但从小行书跋语看,处理显得不够精心,主要是一个"匀"字影响了书作的品位。  相似文献   

6.
马小惠 《文教资料》2014,(20):59-60
以辽宁本溪出产的桥头石制作砚台始于明代,清代本溪桥头石和产于吉林的松花石统称为松花石,所制砚台皆称为松花石砚,当时在宫廷盛行一时,用于宫廷使用、赏玩和赏赐大臣。现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有大量遗存。民国时期松花石砚因参加西湖博览会而定名辽砚。当今辽砚有了众多美术大师的传承,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俗语有云"文房四宝砚为首",那是由于砚台质地坚实,能传百代的缘故。砚:七千多年前,我们的先民就开始用砚了。砚的品种很多,其中以端砚、歙砚最为名  相似文献   

8.
砚文化及其在中国文明史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砚是我国特有的书写工具之一,砚化是我国古老深邃玉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分支。砚发端于新石器时代。我国砚石资源丰富,有130余种,真正意义上的砚出现于秦国早期,汉至唐、宋、元时期,制砚业为发展繁荣期,明、清为发展辉煌期。砚在我国古老明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推动了社会明史、艺术史、礼乐史及经济、科技史等方面的发展进程,是揭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信息载体。  相似文献   

9.
菊花石砚     
最近,张教授从湖南张家界出差回来,带一方菊花石砚送给我,我当然“笑纳”。说到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在古代又称“研”,用来研磨墨块,是挥毫写字必备的文具。多数人熟悉的是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河砚和澄泥砚。实际上,我国砚的品种繁多,除了传统上称的四大名砚外,还有产于山东的红丝砚、四川的苴却砚、湖南浏阳的菊花石砚等。  相似文献   

10.
松花石砚与辽砚制砚用石的质品和色系的定名,是雕制名品砚台的必备条件.文章以"四大名砚"的矿物组成 、矿物粒度、矿物结构、化学成分、硬度、比重等经验指标为参考,用现代科技试验手段,提出制砚用松花石砚料(含辽砚砚料)质品的优选方法,并用色彩学,色系的分类法对制砚用石的色系进行科学合理的定名,旨在为松花石砚与辽砚制砚用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砚台浅谈     
砚台产生于何时,至今还没有足够的资料能确切地说明它。但我们已经知道,夏朝陶器上的花纹是用笔画的。有笔就有墨,调墨就要有研磨的工具,这可能就是砚台的前身了。从现在已发掘到的材料来看,蚌壳是古时常见的作砚材料。汉朝已经有陶砚,唐朝已普遍用石砚。最著名的砚是端砚和歙砚。端砚出于广  相似文献   

12.
郭林 《焦作大学学报》2005,19(3):14-14,17
黄任不仅是清代康熙时期的诗人、书法家,而且是著名的端砚收藏家。黄任的题砚诗对端砚的石质、石品花纹、形制、雕刻或讴歌赞美,或记事抒怀,或论砚言志,都有独到的见解和特色。解读黄任题砚诗可以拓展人们欣赏砚台的想象空间,挖掘出中华文化史的奥妙和内涵以及以端砚为首的我国四大名砚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3.
墨的故事     
《家教世界》2012,(1):43
我是几千年前出生的中国人。是长辈。我很黑。墨黑墨黑的。我有三个永远的好朋友,笔、纸和砚。当我们聚在一起,就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文房四宝。若你喜欢我,请让我躺在浅浅的水里。砚喜欢和我嬉笑打闹,我笑啊笑啊,喝饱了水,软了,化了。谢谢你,砚。  相似文献   

14.
双塔回归砚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砚台,重28吨。巨砚之上,雕有百鸟、百鱼、百兽、百人,以及56个景点、两尊宝塔、99方小砚……此砚用以纪念香港回归,名日:前不久,记者在大连傅家庄附近的某军校简易工棚中,亲眼目睹了正在雕刻的28吨重的巨型砚台。其体积之大,堪称中国之最。此砚用以纪念举世瞩目的'97香港回归,命名日:双塔回归砚。巨砚上展现大千世界 "双塔  相似文献   

15.
秦汉时期,砚的形制逐渐规范化。至东汉,砚逐渐从有研磨石发展到无研磨石,并且以圆形、方形为基本形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砚的形制趋于定型化,式样不断艺术化,种类进一步增多,制作更加精巧,分布日益广泛。  相似文献   

16.
四大名砚     
<正>端砚、歙砚、洮砚和鲁砚,称为四大名砚。端砚产于广东肇庆,隋唐时代属于端州。歙砚产于江西婺源歙溪,又称婺源砚。洮砚产于甘肃洮州(今临潭县)。鲁砚产于山东。还一种澄泥砚也很有名,因此,有人主张四大名砚应以澄泥砚代替鲁砚。澄泥砚不同于其他四种天然石砚,用的是人工料。制作时,  相似文献   

17.
咏砚诗俗话说:"武士爱剑,文人爱砚。"砚是文房四宝之一,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用砚、爱砚、藏砚,并留下了许多咏砚的佳诗妙句。  相似文献   

18.
常言道,笔墨纸砚是文房匹宝,砚是其中之一。砚者,研也,是用来磨墨的。从中国文字的历史来看,上古是用刀刻竹木、金石为文,是没有砚的,从周代开始,才有了用石墨磨汁作书的习惯。石墨须研,研墨则有盛器,这种盛器多为瓦制,后世称之为瓦砚。以石为砚一般来说肇始于唐代,借从文献的零星记录中,也可以发现秦汉以前有以石为砚的传说,据说山...  相似文献   

19.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题过的匾额最为脍炙人口的是,‘难得糊涂’与‘吃亏是福’这两匾。 据考证,‘难得糊涂’四个字是在山东莱州的云峰山写的。云峰山多碑刻,郑板桥曾专程到此观郑文公碑,并借宿于山间茅舍。屋主为一儒雅老翁,自命湖涂老人,出语不俗。他室中陈列了一方桌般大小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良,令郑板桥大开眼界。老人请板桥题字以便刻于砚背。板桥认为老人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用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方印。因砚台过大,尚有余地,板桥说老先生应写一段跋语,老人便提笔写下‘得美石难,得顽石尤更难。美于中,顽于外,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他用了一块方印,印上字是‘院  相似文献   

20.
脂砚流传考     
我国的纸、笔、墨、砚,自古被誉为文房中之四宝.砚又以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为四大名砚,由于端砚具有纹理绮丽,竖劲发墨,池润容水,历寒不冰等特点,居于四砚之首.砚,既是实用文具,又是观赏文物.大凡文人雅士多喜题诗作铭,精雕细琢,终日摩挲,嗜之成癖.且以砚名其斋馆.如清人黄莘田之“十砚癖”,现代白石老人之“八砚楼”等,皆具有特殊的含义.笔者所述的脂砚流传考,颇富传奇色彩.苏州古称吴郡,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明、清时期著名书画家文微明、沈石田、(?)十洲,唐伯虎和刻砚名家顾二娘等,均寓居于此.明朝万历年间,江阴名士王樨登移居吴门,尝及文微明门,诗书均臻逸品,主文坛词翰之席三十余年,名重江南.他珍藏小砚一方,长约二寸五、宽二寸许,厚及三分.其色青紫相兼,其质腻润可人,墨池中留有翡翠钉一点,由此可证为端溪水坑佳石.其制取材天然,正面因势作一桃形,微凹以受墨,上有蒂叶左右下垂,雕刻简雅,生意盎然,虽吴门氏翁媳以善制砚称,其艺亦不过如此而已.砚背刻有题诗曰:“调研浮清影,咀毫玉露滋;芳心在一点,馀润拂兰芝.”疑署“素卿脂砚,王樨登题”.诗格清雅,书法秀丽、堪称双绝.王与素卿相好,特以此砚为赠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