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芝雅 《大众科技》2013,(12):216-218,226
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已远大于国内生产总值,“货币超发”再次成为国内学者激烈讨论的话题之一。仅凭M2/GDP的高比值不能判断货币是否超发,而物价水平与M2紧密相关,因此,从M2的形成角度,分析M2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信贷规模和外汇储备是当前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两大关键因素。因此,控制信贷规模和外汇储备量,实现二者的综合平衡,才会最大限度地避免可能出现的“货币超发”。  相似文献   

2.
苏远琳  崔红卫 《软科学》2007,21(1):59-6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广义货币供应量(M2)既是监测指标,又是调控指标。从理论和实证分析,M2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和物价增长密切相关,M2增长对GDP增长具有能动作用。M2增长应控制在一个较高水平的稳定区间,以促使中国经济稳定的增长,缓解当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名义锚的选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汇率锚、货币供应量目标以及通货膨胀目标作为可供选择的名义锚均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锚币国的任何变化都会通过汇率渠道传递到本国,这使得维持汇率锚的成本大大增加;同时,由于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相关性被破坏,货币供应量目标也不再适合我国;因而,通货膨胀定标制将成为我国可能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与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定量测算我国投资对货币供给的敏感程度.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中间目标变量,与投资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货币供应量对投资的影响在短期是相对显著的,表现出货币政策在短期的相对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沈坤荣 《预测》1993,12(2):60-61,66
货币需求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变量。通过测定货币需求量,并把它与市场流通量进行对比,可以反映和检验国民经济中主要比例关系是否协调;通过分析各经济主体对货币需求的弹性,又能反映它们的活跃程度.这些都为经济和金融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1 货币需求的理论模型目前国际经济学界主要有三种货币需求理论:传统货币数量理论、凯恩斯学派货币需求论和现代货币主义货币需求论. 传统货币数量论集中表现于费雪方程式: MV=PT或马歇尔公式:M=KPY其中:M为货币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物价水平;T为交易总量;Y为最终产品交易量。这些理论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或1/K)是不变  相似文献   

6.
中国股市价格与货币供应量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李红艳  汪涛 《预测》2000,19(3):37-40
本文认为在90年代中国股市价格与货币供应量之间长期均衡的因果关系中,股市价格主要处在因方地位,而货币供应量处在果方地位。而且股市价格与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的关系有所不同,两者最终形成了一个以股市价格为主体,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价格水平持续走高,了解通货膨胀机理是政府决策的关键。货币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是通货膨胀的主流观点;中国政府也采取了控制信贷减少货币供应量和对煤炭等资源实施价格管制,以限制能源价格上涨;经济学界也有观点认为外汇储备和人民币汇率是通货膨胀原因。针对上述各类观点本文运用VAR、VEC等方法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本轮通货膨胀缘于世界能源资源和农产品价格上涨,中国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外能源等资源定价差异。这种差异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使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艰难,中国经济结构和通货膨胀之间、国内外农产品和工业品出厂价格之间以及他们与中国的PPI之间、PPI和出口之间、PPI和货币供应量M2之间、PPI和美国货币供应量M2之间等存在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建议:①无须因为PPI而紧缩信贷和使人民币升值;②控制货币供应量可以调控通货膨胀,但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③上调农产品和能源等资源价格却恰恰是控制中国PPI上涨的最好方法,这是一个出人意料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家与政策制定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在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吸收和借鉴有效的研究方法,深入研究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选取我国2001—2012年的相关季度的货币供应量和国内生产总值为样本数据,首先介绍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基本情况,其次运用Eviews7.2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ADF检验、协整关系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以研究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指出:我国货币供应量规模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在于基础货币供应量;我国目前货币化程度较高,存在货币超发现象;此外,货币供应量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适度的货币供应量有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估计了两个阶段(1978—1993和1994—2004)的中国静态和动态货币需求函数。实证结果表明,M1、M2与收入、利率、价格预期、货币化程度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货币化程度的引入有助于建立更为精确合理的货币需求函数。第一阶段M1和M2的短期动态方程比较稳定,而第二阶段稳定性较差。中国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不得已的选择,M1比M2更适合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0.
李凡  殷传陆 《科教文汇》2007,(11X):157-157
本文通过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与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定量测算我国投资对货币供给的敏感程度。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中间目标变量,与投资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货币供应量对投资的影响在短期是相对显著的,表现出货币政策在短期的相对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短期国际资本、广义货币供应量与经济波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建起短期国际资本对实体经济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对短期国际资本、广义货币供应量和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短期国际资本影响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是:在短期内,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显著引起广义货币供应量变化,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又会显著导致国民生产总值出现波动.本文进一步结合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研究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波动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发现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波动率是经济增长率发生波动的单项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率的波动中有约20%是由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波动率发生异动所致.  相似文献   

12.
从CGG货币规则基本理念入手,通过对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各因素进行因子分析,确定了能够体现所有原有变量信息的3大因子:FAC1政府税收及支出和货币供应量因子、FAC2利率及汇率因子、FAC3通货膨胀因子,并认为这3大因素是我国货币规则以及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检验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3.
今年高考全国卷一选择题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B)  相似文献   

14.
货币供给外生性理论认为货币供给可以由中央银行自主决定;货币供给内生性理论认为货币当局并不能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现实中的货币供应量主要取决于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及微观主体行为;货币供给内外共生论认为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一个来自经济体系之外,另一个因素来自经济体系内部.事实上,货币供给既具有外生性也具有内生性,但主要具有内生性倾向.这对于分析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具有重要的启示,并为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等计量经济方法,分析了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H2对近几年来中国股市出现的牛市与熊市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货币供应量应该与股市呈正相关联,但是它对于股市的促进作用非常微弱.  相似文献   

16.
从阐述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和现状入手,通过回归分析,考察了国际收支双顺差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检验了货币供应量在外汇储备与国内生产总值关系之间起到的一定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外汇储备增加能够推动国内生产总值的提升,且货币供应量在二者关系中起到一定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00-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推动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如何防范和治理通货膨胀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领域亟需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而治理通胀的关键在于对其形成原因的科学把握。本文选取CPI和PPI作为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以产出缺口、货币供应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超额工资水平、资产价格、汇率水平六大因素作为解释变量,运用向量自回归(VAR)、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对2000-2011年中国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了各项因素的作用大小、作用时滞和传导链条的顺序,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曹莹 《科协论坛》2008,(5):117-117
本文通过对我国近20多年间的CPI指数变动规律的观察,分析了我国通货膨胀的走势和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从众多因素中提取出GDP增长率、货币供给增长率、实际平均工资增长率等与CPI变化关系较为明显的几个因素,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我国通货膨胀的诱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的通货膨胀的压力一直有增无减.2008年1-4月份的CPI指标同比都在8%以上,尤其在4月份更是高达8.5%.达到了12年来的最高峰.尽管5月份的CPI回落至7.7%,但通胀形势依然严峻,当前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切实有效应对通货膨胀压力,已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通过对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形成原因的分析.寻求运用综合的治理手段来防治当前的高通胀压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M2/GDP水平与趋势的国际比较、影响因素:1978~2002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1978—2002年期间我国M2/GDP的长期趋势和周期性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我国M2/GDP较高的原因在于:M2的货币乘数和准货币所占比重上升,经济货币化进程深入,融投资体制效率低下,金融体系不发达。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