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观念的转变是最伟大的转变著名物理学家汤姆孙说:“在能够对科学做出贡献的所有因素中,观念的冲破是最伟大的。”在科学发展的重大关头,总是由于有人敢于冲破既有的观念,提出革命性的新观念,引领遭遇巨大障碍的科学之船,驶向新的胜利航道。让我们回顾20世纪里发生的几次重大的观念变革。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     
生平、成就及影响 虽然幸运的不一定是天才,但天才总是幸运的。他们恰当的站在了科学的转折点上,目送着整个科学的过去,开创着科学的未来,而且,后者常常成为前者的自然结果。这种独特的视野只是在少数科学革命的时代才会有的。  相似文献   

3.
一定的经济学方法论总是以一定的哲学和科学观为基础的.文章从科学哲学对经济学方法论的作用和反对的观点这两个层面来论述.最后得出结论:反对者的立场是片面的,科学哲学对于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4.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也属于大安全的范畴,安全科学是所有涉及安全问题的理论核心,因而也很有必要从这次新冠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省思安全科学的问题。本文采用历史回顾和逻辑思辨方法,阐述长期以来为何人们的安全工作总是以"亡羊补牢式"循环的原因及其机制,而要打破这一旧模式,就需要突破传统的短期行为安全观和从宏安全定义的创设与新安全观的建立开始;安全预防为主可分为战略预防为主和战术预防为主,常态时必须践行战略预防为主原则,在防控灾难演化扩散危机阶段,战术预防为主的方法也非常重要;对于类似新冠肺炎涉及面极广的突发事件,政府才是应急指挥的核心机构,应急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是常态时的安全管理工作,非常态阶段主要是协助政府应急指挥和防控;防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需要安全科学理论作指导,各界应该更加重视、运用和发展安全科学。通过反思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除了要弥补以后防控类似突发事件发生的短板之外,更主要的是对以后各种未知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防控与应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学则须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做学问的开始,是吸取知识的动力。在科学探究学习中,发现总是思维论证和假设的基础,是科学探究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从科学文化的视域重新解读梁启超 ,是不同于历史、政治、文化等传统视角以认识历史人物多元侧面的新路径 ,也是通过人文学者理解科学文化的新尝试。本文以梁启超结缘科学与投身文化事业为主线 ,揭示其科学观、科学方法、科学传播、科学认识论及对中国传统文化近代转型的探索。进而指出以人文情怀为基石的科学精神与内在的“文化理性”是构成梁启超在中国思想、文化及民族精神领域具有深远影响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系统观和科学社会观来看,科学运动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社会现象,必然与广阔的社会背景密切联系.人类社会发展中政治、思想、教育、经济等诸中心的转移总是与科学中心转移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可以说,社会发展诸中心的转移是科学中心转移的社会根源和主要外因。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融合科学"新范式为人类解决重大经济社会问题提供了机遇与挑战。机构层面如何推动"融合科学"及其要求的数据开放共享,是当前科技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早提出了"融合科学"新范式,也是最早以该新范式建立专门研究机构的典型。文章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事"融合科学"的科赫研究所(Koch Institute)为案例,归纳分析该研究所在推动数据公开和共享方面的制度安排,以及与推动"融合科学"相关的设施和工作环境、人才培养、经费投入、科研项目设置等机制建设,以期为机构层面落实"融合科学"新范式及数据开放共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科学系统的经济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系统的经济环境陈益升(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科学作为一个系统,它的形成和演变总是与它所处的经济环境密切相关。所谓科学系统的经济环境,是指存在于科学整体之外并对科学整体产生作用和影响的经济因素的总和。一、科学与经济的关系现代社会发展表...  相似文献   

10.
精神     
生活的科学离不开精神,有精神的生活才是科学的生活。精神是一个特别有生命力的世界。永垂不朽的灵魂是精神之魂,永远留住的根系是精神之根,永开不败的花朵是精神之花。精神的力量是充满神奇的力量。无论是风调雨顺,还是天翻地覆,精神血脉总是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无论是一身轻松,还是泰山压顶,精神脊梁总是宁折不弯,昂然挺立。  相似文献   

11.
魅力科学     
当我们今天享受着科学带来的具有种种便利及无穷乐趣的时候,总是怀有一种感恩的心态,去体味先哲们在他们那个时代就向世人发出伟大的预言。如马克思曾把科学美誉为“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培根也曾把科学美誉到最  相似文献   

12.
数字的误区     
现在报刊及广播、电视中充满了大量的数字。诚然,数字总是使人感到对某种事物认识更加准确可靠,因而更令人信服。定量化和数字化的确对科学的进步有重要意义,不过,并非所有的数字都给人带来更科学的认知,数字也有它的误区。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科学观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一种形式。它提出了有别于现代科学观念的变革,提倡一种有机论,科学的非中立性及意识形态化以及科学的文本解构主义的科学观并以这种新科学精神为起点,建构新的世界。后现代科学观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科学生活》: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总是形影不离,这其中的道理何在?  相似文献   

15.
仿生学是模仿生物系统的结构、形体、功能原理来创造新技术系统的科学,它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跨学科的边缘性科学。是生命和工程技术科学互相渗透、彼此结合而产生的。仿生设计则是研究和探讨生物机制,仿照生物设计创造新产品。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生息,与自然界的二百多万种生物为邻,这些生物的精巧结构、高超本领和优美外形总是吸引着人们。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许许多多人造物的创造都是从生界中得到的启示。黄帝受到飞蓬草种子随风滚动的启示,创造出神奇的指南车,最后发展成为今天现代化的陆上交通工具。木工用的锯子是由于丝茅…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上科学课时,总是忽视科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忽视科学知识与社会、历史、文化等学科的关联。除非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关联知识进行整合,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发现作出正误判断,否则,科学课堂上所进行的讨论中,学生们总是忽视科学教育中与科学、科学知识、科学发展相关的社会、种族、历史和文化有关的相关议题。英国目前提出了“有价值的课:将社会学内容融入学校科学教育课堂”报告,意欲通过该计划的实施,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对科学知识所涉及的社会、历史、文化、种族等知识,进行课堂讨论。英国威康信托投资公司(WellcomeT…  相似文献   

17.
深度下潜     
<正>一"您能用通俗的方式讲讲吗?"记者一边问,一边用手在后腰上摸了一下。科学官瞟了他一眼:"你们总是把录音机放在后面的吗?""我们总是保证报道的准确,"记者微笑道",力求字字无误。""简单说来……"科学官拿过一张纸,在上面画了一个圆:"比如这是木星  相似文献   

18.
科学咖啡馆     
胡征和 《知识窗》2013,(13):17-17
说起科学,在一般人眼里,总是那么高深莫测,不敢问津。其实,科学并没有那么神秘,也不只是科学家的专利。  相似文献   

19.
张路 《百科知识》2003,(12):4-6
诺贝尔奖的遴选和颁发不仅是一个重大事件,也是一种重要文化,它至少包含了科学文化、人文和社会文化,而且是这几种文化的融合。因此这也能部分回答为什么许多人总是有诺贝尔奖情结。  相似文献   

20.
他是我国稀土材料与化学科学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他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稀土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他被学生称作“亲密战友”.他是同行心目中真正的大家。在学术界中认为.他与稀土是一体的.他总是与稀土纠缠在一起。 苏锵.这位有意无意总是想把自己隐藏在普通人当中,一生追求科学真理.以为国奉献为真正乐趣.默默无闻、淡泊名利的科学家.他的品德风范山高水长.令人景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