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两条基本理念。教学实践证明,针对小语教材特点及小学生身心特点,指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自主发展,是众多语文实践活动中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一、在“自编”中启发学生想象,培养创新思维品质课本剧的题材来源于教材,但绝不是教材的翻版,而是对教材内容的再创造。把教材改编成课本剧的过程,实则是由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飞跃的过程。如教学《乌鸦喝水》一文后,教者让学生把课文内容编成课本剧来进行表演,为鼓励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2.
针对语文学科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教学,我们提出了在高二语文(第四册)戏剧单元教学时,放弃传统的“教”,选择学生主动“学”.改编排演课本剧的研究性课。在这一活动中,我们特别关注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以及教材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主导作用。倡导教学要“授之以渔场”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3.
一、在语文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个性 1.编剧演剧 苏教版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故事情节曲折动人,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根据学生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排演课本剧。可以根据现成的剧本排演,如《白毛女》《陈毅市长》等;也可以根据文学作品的内容改编成剧本,如《皇帝的新装》《变色龙》等;还可引导学生将视觉的触角伸向生活的各个层面,将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搬上舞台。  相似文献   

4.
借助课本剧演出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在师生共同参与的“读、编、排、演、悟”的课本剧改编排演过程中,学生们理解文本内涵、体会改编新奇,体验排演激情、感受演出畅快,最终获得综合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排演课本剧,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培养能力,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引进一种新的学习形式——课本剧,使他们在排演中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不仅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标中,倡导学生在语文活动中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大胆地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而课本剧的编排不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也培养了学生的情感。目前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内容大多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有一定的情节或意境。引导学生将课文改编为剧本,再组织排演,这不仅是课堂表演的一种形式,而且已成  相似文献   

7.
<正>课本剧的展演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方式不断地被运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本剧排演能够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课本剧排演具体过程分四阶段进行。一、指导学生筛选剧本并进行角色分工第一阶段,教师的指导重心放在学生对剧本的筛选上,自行分组,准备剧本。  相似文献   

8.
课本剧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课本剧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一种集教学和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的形式之一.课本剧教学顺应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孩子在玩中得知,乐中求真,教学中适当安排课本剧能以多变的形式,多彩的内容激励学生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姜平红 《考试周刊》2011,(69):47-48
课本剧是将语文课本中有情节的课文内容改编成适合学生演出的戏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剧形式新颖,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自主的活动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将抽象的文学内容变为直观的表象,更易于学生接受;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了语文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过程是:选、读、编、排、演、评。  相似文献   

10.
“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两条基本理念。教学实践证明,针对小语教材特点及小学生身心规律,指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自主发展,是众多语文实践活动中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其主要体现在: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在课堂上,怎样把素质教育的要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是摆在教师面前的最紧要的问题。在语文课教学大纲中规定,语文素质教育包括思想素质、思维素质、语言素质和心理素质。语文课教师应以这些方面的素质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教学实际,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的全面训练方面有一些粗浅的认识。 以优秀文学作品内涵感染学生,使之树立正确人生观,达到思想素质的教育目的 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均是引导学生在学习鉴赏的同时学会做人。说文学是人学,可以在课文讲谈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教学中有机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带着情感去学,同时指导学生朗诵复述或排演课本剧,这样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角色,在体验作品  相似文献   

12.
课本剧,就是将某些课文或英语课外阅读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改编成小品或者微型短剧形式,供学生在课堂上、课外英语活动和校园文艺汇演时进行表演,故称之为"课本剧"。高中英语新课程更加注重语言的实践和运用,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断尝试着让学生排演一些课本剧以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也在课本剧的表演中受益匪浅。笔者结合所在学校举行的几次英语课本剧表演大赛,谈谈英语课本剧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丽艳 《广西教育》2023,(1):109-111
本文基于2022年版语文课标提出的课程实践性教育理念,论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改编课本剧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课本剧是语文学习活动的形式之一,师范生在校期间开展课本剧学习活动既符合语文学习的需要,又符合未来从事教师职业的需求,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师范生排演课本剧的"五步法"。  相似文献   

15.
<正>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了个人体验情境,课本剧教学就是在个人体验情境中开展的教学。高中语文课本剧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表演主体、以高中语文教材为改编的对象,它力求忠实于课文,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就是说,课本剧教学营造了一种个人体验情境,课本剧教学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然而,大部分教师对课本剧教学只是一知半解,只是凭借感性经验去进行课本剧教学。开展好课本剧需要什么前提?开展好课本剧需要做好哪些前期准备工作?在表演结束后如何做好评价任务?这是大部分教师的困惑。  相似文献   

16.
课本剧是把学生所学的语文教材改编为剧本演出的一个剧种。它把长篇教材浓缩为5分钟左右的舞台人物对话和动作表演,从而生动、形象地向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思维训练和艺术熏陶。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课本剧是根据小学课本内容改编而成,可以由学生演出完成的戏剧作品.小学课本剧的排演在倡导优化课堂学习,开阔学生视野,多渠道多方面拓展学生能力的现代教学活动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18.
正课本剧是一种以语文教材为基础、以学生课堂活动为主体的综合性实践编演活动。开展课本剧编演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合作、创新、表演等综合素养,更能使教师不断完善教育创新的授课理念。鉴于此,我们应该充分了解课本剧的内涵意义,更应该重视课本剧编演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学生的兴趣爱好、编演能力水平等,还包括对课本剧编演内容的选择、编演效果的分析,以及传统教学思维给整个过程造成的制约等,以  相似文献   

19.
<正>课本剧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为戏剧,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方式。笔者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巧借这一形式,引导学生将名著中自己喜欢的相关桥段改编成课本剧,开展名著课本剧表演,用表演推动阅读的活动,最终让学生迷上了文学名著,走进美妙的名著世界。一、"千树万树梨花开":读中记要表演名著课本剧,全班应熟读名著作品,如千树万树的梨花竞相开放,有着浓厚的阅读氛围。首先,老师必须先于学生熟读原作品,了解作品,知道学生阅  相似文献   

20.
课本剧的推广有利于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它是推行素质教育、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应当积极地介入到学生编演课本剧的整个过程当中,组织、合作、鼓励和引导,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推广课本剧的意义,教师在课本剧的编写、排演和评议三个阶段的指导方式、指导内容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