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纠正中国文学批评理论话语缺失、理论脱离实际、伦理缺失等现象,聂珍钊教授首倡了文学伦理学批评,为在世界文学批评界建立当代中国学术立场做出了贡献。《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是其十年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该著作首次为文学伦理学批评构建了理论和话语体系,在理论建树方面超越了西方伦理批评。该书提供的实践范例使得该批评理论更易理解和操作,在解读经典文本形成的新观点体现了中国学者努力与世界"对话"的治学精神。该书同时对中西文学经典进行解读,是文学伦理学批评适用性广和蓬勃生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西奥多·德莱塞的作品《嘉莉妹妹》是一部蕴含十分丰富的小说。自从1900年出版以来,文学评论家就从各个角度对小说加以分析,对小说人物加以评判。各个时期的批评为研究这部作品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在帮助读者理解作品上起到了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基于此,从文学伦理学的视角出发,以小说中事件发生的伦理现场为立足点,探讨小说中人物行动的伦理道德方面的原因,从而对《嘉莉妹妹》进行重新解读,以期对小说中的人物所作所为做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薛琴 《文教资料》2021,(2):23-27
本文通过文学地理学批评和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探讨《快乐影子之舞》故事发生的地理环境与作者所生活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故事主人公面临的伦理困境、做出的伦理抉择及最终导致的伦理后果,探讨地理环境对伦理抉择的限制和后者对前者的超越,以期打开文本新的意义之窗。  相似文献   

4.
唐卓杭 《英语广场》2023,(18):60-63
《水之乡》是英国当代小说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探寻历史,旨在解释书中主要人物的人生到底出了什么差错。本论文基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分析书中主要人物做出的伦理选择,探讨影响伦理选择的原因。研究发现,母亲角色的缺失导致了畸形的家庭伦理环境,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导致了病态的社会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5.
劳伦斯在他的短篇小说<玫瑰园中的影子>中生动描刻画了两性之间精神交流的缺失,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不可求.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对小说进行分析,客观地解读作品的伦理倾向以及劳伦斯的伦理观,从而把握作品精髓.对两性关系的淡漠正是当时工业化背景下人性异化以及婚姻伦理丧失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作品多数都涉及了生存价值及伦理道德问题,其代表作《红与黑》便是其一。为了塑造德·雷纳夫人这一形象,作者用大量笔墨展现了她所面临的伦理困境和她进行的伦理救赎,具有丰富的伦理内涵。本研究围绕德·雷纳夫人这一角色,对作品中呈现的人与社会、他人以及自我的不同关系进行文学伦理学分析,试图探讨德·雷纳夫人在面对伦理蒙昧、伦理选择直至伦理回归的三个阶段,以期挖掘司汤达作品在人伦道德及人文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小姨多鹤》是华人作家严歌苓的代表作,小说以展示作者独特的人性关怀而见长。严歌苓以女性人道主义视角塑造了竹内多鹤这样一个具有多重伦理身份的孤女形象。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中的伦理身份以及种族伦理等方法来分析这部作品,进一步考察竹内多鹤所具有的多重伦理身份以及她的伦理选择。  相似文献   

8.
萧伯纳的戏剧《卖花女》讲述了卖花女伊莉莎意图通过语音矫正和文法学习成为上层社会优雅小姐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伊莉莎在人生重大变化过程中所经历的人际困境和自我身份的迷失。以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为基础,通过主人公伊莉莎做出身份选择的伦理环境,探讨伊莉莎改变自我的动机以及此后所面临的伦理身份困惑,揭示导致其伦理困境的根本原因。萧伯纳通过讲述伊莉莎的故事,集中展现了当时英国社会个体阶级身份与伦理诉求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并对该社会中个体寻求自我实现的可能性寄予关注,从而传递出深刻的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9.
斯蒂文森的《化身博士》通过主人公杰基尔与海德的"共生体"形象完成了对"何为人"的探究,即善恶一体,共同构成"人"的存在。杰基尔博士身上体现出了斯芬克斯因子以及因子间的抗衡,从斯芬克斯因子的角度解读《化身博士》可以理解为"人性"与"兽性"之争,代表"善"的杰基尔不断与代表"恶"的海德为支配问题而斗争。小说表达了"人性战胜兽性"的主题,并揭示出小说背后关于善恶一体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斯科塔的太阳》作为法国新锐作家洛朗·戈代的代表著作之一,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意大利南部普利亚地区烈日当头、民风彪悍的独特风光,或斯科塔家族兴衰荣辱的跌宕历程,更为重要的是,在阅读之后这部作品给予人们的伦理启示和道德思考。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基点,分别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伦理身份、伦理选择、伦理意识等专业批评话语出发,深入探讨文本中主要人物在其生命历程中遭遇的伦理问题,以及隐藏在表象背后发人深省的伦理意义和文学价值,从而进一步理解作者通过《斯科塔的太阳》一书意欲传递给世人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1.
12.
站在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进行人文精神构建不仅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同时能够很好的发挥文学理论学批评对人文精神构建的促进价值和作用,它能够从道德伦理角度对文学作品中体现的价值和精神进行评价和判断。随着文学伦理学演化和发展,不断丰富着人文精神内涵,促进着人文精神发展,从不同角度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我关系进行研究,从而在人文精神构建过程中充分发挥文学伦理学批评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燕 《现代语文》2010,(2):120-121
爱情是简&#183;奥斯丁小说永恒的主题,《爱玛》亦不例外。作为她文学才华的巅峰之作,《爱玛》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在于它的艺术魅力,更在于它从中体现的道德关怀,而这种关怀也正是简&#183;奥斯丁独特生活意趣的特点。鉴于此,本文拟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探讨《爱玛》所体现的传统爱情伦理观及作者独特的爱情伦理观,以丰富当前的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4.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首部英文作品,也是影响美国现代文学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主要以主人公阿米尔的个人成长经历为线索,讲述了他背叛与救赎的故事。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即从民族伦理、宗教伦理和家庭伦理三个伦理视角来解读阿米尔的背叛。从历史角度对阿米尔的背叛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从而让读者了解和认识阿富汗这个国家特殊的普什图民族和哈扎拉民族之间的民族伦理,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宗教伦理及国家的多灾多难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畸形的家庭伦理。  相似文献   

15.
文学批评在我国一直呈现着以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占主导地位的格局。2004年,聂珍钊教授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和方法的提出有力地扭转了这一局面,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文学伦理学批评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但仍存在理论体系不够完善、研究对象单一等问题。文学伦理学批评在未来应该进一步完善其理论体系,不断拓展批评研究对象,勇于创新,开展文学伦理学批评和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16.
欧茨一贯秉承"艺术教化人生"的创作理念,她通过《大瀑布》揭示了严肃的社会问题,表达了她对于失衡的伦理观念和混乱的伦理秩序的忧虑,并指出建立在相互关爱、理解和宽容基础上的家庭伦理关系对于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表现了欧茨作为一名有良知的作家的高度责任感和超前的预见。因此,从文学伦理学角度研究《大瀑布》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多种艺术手法构建自然、和谐的伦理道德体系,追求真善美一体的终极道德伦理鸟托邦。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对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进行解读,展现剧中人物制造的伦理道德的荒原,体验李尔的人性复归及其对亲情的守望.认为考狄利娅这一形象承载了莎士比亚道德伦理鸟托邦的理想。  相似文献   

18.
裘帕·拉希莉的短篇小说《疾病解说者》讲述了一对出生于美国的印度移民后裔达斯夫妇举家回乡探亲旅游的故事。达斯夫人向汽车司机兼疾病解说者卡帕西坦白隐藏八年的出轨生子的秘密,试图从他那获得心理疾病的医治。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沿着“疾病解说”这一伦理主线,通过解构伦理环境、伦理选择、伦理身份、伦理意识等不同伦理结,剖析拉希莉作品深处的伦理主旨:需要疾病解说的现代社会个体,只有肩负伦理责任,才能找到治病的良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详细分析德国第一部市民悲剧《萨拉·萨姆逊小姐》中的四位主要人物形象.通过分析主要人物所面对的伦理问题、伦理困境及其所做出的伦理选择,能够深度把握此剧的内涵,进而论证此剧的教诲作用,即宣扬宽恕、宽容的美德.  相似文献   

20.
文学伦理学批评从伦理的两极即善恶的角度,将文学中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分为善恶分离、善恶交织、善恶逆转和成长完善四种类型。运用这一理论方法来判释《蝇王》中人物类型,体现文学的教诲功能,让人们充分认识到社会的发展要依靠人类的善行和理性,只有不断完善社会外部环境、制度、教育以及文化环境,发挥优秀典型人物正能量的示范引领作用,才能对身处于社会中的个人施加良好的、正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