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采莲曲     
朱湘(1903-1933),字子源,安徽太湖人,新月派诗人,被鲁迅称为“中国的济慈”,是新诗运动的一名健将。有诗集《夏天》、《草莽集》、《石门集》、《朱湘诗集》,长诗《猫浩》、《王娇》等,有诗选集《朱湘》。  相似文献   

3.
采莲曲     
~‘、月沪.声rh6y色fu6 qon yfs色edi荷叶罗裙一色裁,fo r6ngxidngli6nli6ngbionkoi芙蓉向月金两边开。ludnr自eh「zh6ng konb口ijon乱入池中看不见,w户ng色sh下Ju亡y6u虑n ldi闻歌始觉有人来‘)又之__声厂\、采莲曲@王昌龄  相似文献   

4.
采莲曲     
  相似文献   

5.
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相似文献   

6.
采莲曲     
译文:一群采莲姑娘身穿和绿色荷叶一样颜色的罗裙。粉红的荷花映照着姑娘们鲜艳的脸庞。她们混杂在池塘中难以发现,听到姑娘们的歌声,才知道有人出来。  相似文献   

7.
采莲曲     
<正>~~  相似文献   

8.
采莲曲     
王昌龄 《顽皮娃娃》2006,(7):F0004-F0004
  相似文献   

9.
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诗意采莲姑娘们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美丽的脸庞红得如荷花一般。在一片绿色、红色交映的荷塘里,分不清哪些是人,哪些是花,直到听见清脆的歌声从荷塘里传出来,才发觉她们已经荡着小船出来了。采莲曲@王昌龄!唐  相似文献   

10.
11.
吴海跃 《语文知识》2004,(10):35-36
《语知识》2004年第5期刊登了张从林老师的《漫话荷花诗》,中在谈到诗人托物言志往往“借荷花赞美女性的美丽形象”时举了王昌龄的《采莲曲》一诗:“荷叶(此处误写作荷花)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中对前两句分析道:“这首诗用碧绿的荷叶比喻少女的罗裙轻盈飘逸,用绽开的荷花比喻少女的脸庞娇嫩美丽。”  相似文献   

12.
在市教委教研室的指导下,第19届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组委会于3月份作出新的决定:举行"上海十大校园写手"的评选活动。这是市级中学生作文赛事中的首创。从 70万中学生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的90位同学,重新站到了"选手"的位置,迎接又一次搏击的考验,这是强者与强者争锋的"赛后赛"! 《中文自修》网站在3月下旬公布这90位同学的作品以后,引起了广大中学生的高度关注,他们用自己的眼光,用自己的心灵,用自己的感觉,投出了自己的一票。根据同学们的选择和专家的评审,其中的20位同学终于显山露水,又站到了新的起跑线前,参加下一轮的角逐。在这里我们刊登出他们文章的片断。而这些文章的全文以及参赛同学的相关介绍、照片等资料都高悬在《中文自修》官方网上。到《中文自修》网站上去!用你们的认真和热情去点击, 去选出你们心中的"上海市十大校园写手"。  相似文献   

13.
初次听朱湘的《采莲曲》已是十几年前的事了,那时电视节目还没有今天这么丰富,因此,收听广播就成了我的业余爱好,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阅读与欣赏”就是我比较喜欢的节目。这让我与《采莲曲》不期而遇了。  相似文献   

14.
孔子曾提出“文质彬彬”的命题。《论语·雍也》记载 :“子曰 :‘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孔子的这个思想 ,在文艺概论、美学等方面影响很大。历代的美学家、文学家、艺术家 ,在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的问题上 ,常常以“质”指内容 ,以“文”指形式 ,主张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即“质”与“文”的统一 ,反对“质胜文”和“文胜质”这两种偏向。有人说得更形象 :“质”好比是树 ,“文”就是树上开的花。朱湘的《采莲曲》就是一首文质兼美的优秀诗歌。一、质的美《采莲曲》是朱湘成熟期的作品 ,是一首既充满着典雅的古…  相似文献   

15.
16.
采莲     
(6 .656{6 0}3’.3丝而0}6 3 3 3 3 1 1 2 2 22}3 51 6 0 60) }6 1 32}3一}2 1 61}6一}6 1 21}2 23}5.2采采。去来着着背划我我圆涟斗笠圆湖水涟竹篓小船弯青小路弯柳叶青3一}6 .5}6 32}3 21}10}66 22}316己一}二}2立水在闪面;现;高脸高笑蓬张莲张间间叶叶荷荷的的圆圆圆圆口卜  相似文献   

17.
采莲     
随着9月的到来,荷塘里莲子渐渐地熟了。采莲是丰收季节里很有趣的活动,可以坐着大木盆,在荷叶间穿行,偶尔还能看见鱼儿在船边溜过。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夏天,神州大地酷暑高温,娱乐活动也出现一阵爆炒狂热,“超级女声”这档电视节目吸引了数以亿计国人的眼球,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焦点。更为奇观的是,对此现象人们争论激烈,褒贬各异:一方面是众多男女老少崇拜图腾般的狂热;另一方面是一些人的痛恨不懈甚至恶言相加。各种媒体报道如潮,各方人士众说纷纭,确实成为一次浓缩并放大了的诸多现象的文化活动和社会事件。  相似文献   

19.
采莲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