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家善悟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悟”的过程———悟出道理,悟出方 法,悟出奥妙.小悟则小进,大悟则大进.学而不悟,难免原地踏步, 虽有苦劳,进步却不显著. 名家所以能卓有成就,“善悟”是极重要的原因.下面这些事例 或许对同学们学会领悟有所启发. 在挫折中悟 失败是成功之母.科学家在学习、研究中同样会遇到挫折、失 败,他们往往善于从挫折或失败之处吸取教训,悟出些道理来. 科学大师牛顿在剑桥大学读书时,初学欧几里得几何(就是通 常所说的“平面几何”),觉得许多知识、定理太简单,就浅尝辄止, 转而攻读笛卡尔的几何学.但由于笛…  相似文献   

2.
悟出本色     
本色就是问题原来的面目,悟就是感受、体验、理性之意。一、悟是续学悟是课堂学习的继续,主要是自学,自悟。要悟出个说法: 【例1】(数学第二册(上)P13,例2)已知a、b、m  相似文献   

3.
传说中的武当剑气冲天,少林掌气滔滔.峨嵋怒气冲冲,华山邪气重重,日月惟我独尊。论武学修为,则少林拔得头筹.其易筋经代代相传.流传民间呈现多个版本。现到小鸟偶手中,苦读多年书.悟出其中要诀,并将其发扬到英语学习上,震惊武林!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阅读教学“读风”很盛有人用“‘读’占鳌头”来描述。虽然读得充分,但是不少课读的质量不高,是不求甚解的读、多次重复的读,是失去悟性、智慧和人文底蕴的读。细心研读课程标准不难发现,新课程十分强调“感悟”,强调“悟性”能力的培养,强调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悟读”,是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悟”是悟出文本的内涵,悟出文本的滋味,悟出心中的“哈姆雷特”,悟出适合自己的人生意义。阅读教学中的“悟”具有如下特征:(1)是一种整体的、直觉性的“悟”。它是“触摸”文本时产生的反应,这种…  相似文献   

5.
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读书的过程。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提倡以读为本,以读促悟,悟出所读文本的内涵,从而内化文本,达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以文化人的目的。《阅读活动与审美反应理论》一书中认为:每一阅读瞬间都在刺激记忆,而被激发的记忆则能够通过不断调整视角的方法使各个视角活跃起来,并且逐一个性化。  相似文献   

6.
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演绎“简明悟理”教育思想中的“四悟”:悟出物体的道理,悟出思维的道理,悟出研究的道理,悟出人生的道理。上一节有思想的物理课,使课堂插上思想的翅膀,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物理学科中落地生根,使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从抽象的概念变得简明扼要,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  相似文献   

7.
“悟,譬如傍晚之星,初见一点,旋见数点,又见数十点。数百点,以至灿然布满天空.不悟则已,一悟则豁然开朗也.”(华蘅芳)好的解法是一首韵味隽永的诗,具有深刻的涵义;是威力无比的工具,能够帮我们在解题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是肥沃的土壤,能够一季又一季地、一年复一年地不断滋养出五谷杂粮、花草林木.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育怎样去启悟呢 ?  1.领悟。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通常的悟。就是让学生在阅读、听讲和观察等学习活动中,领受到某种启发进而领会出其中的含义、意蕴或旨趣。   2.感悟。这是语文启悟教育的重头戏。主要引导学生去感悟人生、感悟生命,即在深刻的感动、感受和感慨中悟出某种人生的意义、价值或道理。感悟人生的最高旨趣在于获得人生的智慧。语文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   3.体悟。就是从切身经历和体验中悟出人生意义。   4.参悟。一是参与其悟,参与作者的悟,作者通过作品而表达出的人生之悟。二是参考之悟,…  相似文献   

9.
凡事大都有因果联系,一则写作材料往往都包含着一种或几种因果关系。我们分析材料时,首先要找出其中的“果”,再逆溯出其中“因”,最后从这种因果关系中悟出一个“理”。这里,关键是个“悟”字:悟得准,则立论准;悟得奇,则立论奇;悟得新,则立论新。请看下面一则写作材料: 《圣经》上有这样一个故事:古巴比伦人想建造一座通天塔,上帝知道后便从中挑拨,使巴比伦人内部不和,在如何建塔的问题上争吵不休,结果建塔的计划成了泡影。  相似文献   

10.
人生在世,和“自己”相处最多.打交道最多,却往往悟不透“自己”。 人走上坡路时.往往把自己估计过高,似乎一切所求的东西都能唾手可得.甚至把运气和机遇也看做自己身价的一部分而喜不自胜。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教学读是关键,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学生读多了,自然就理解文章的内容,悟出文章的情感,悟出个性。悟出个性,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潜心读书,互动对话,碰撞思维,交流情感,从而不断获得"兴趣盎然""心领神会""豁然开朗"般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形成真实的、充满真情的过程。一、在课题处以读促悟,悟中激趣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它是人们了解文章的窗口。题目有的概括了文章的中心,有的交代了故事的主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教师在指导学生数学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多思善悟,悟是一题多解,由薄到厚,使头脑逐渐变得丰富而厚重起来;悟是多题一解,由厚到薄,使头脑变得轻盈而又精力充沛起来;悟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找寻做题甚至命题规律;最终悟出居高临下,高瞻远瞩,拓展提升智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3.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教师在指导学生数学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多思善悟,悟是一题多解,由薄到厚,使头脑逐渐变得丰富而厚重起来;悟是多题一解,由厚到薄,使头脑变得轻盈而又精力充沛起来;悟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找寻做题甚至命题规律;最终悟出居高临下,高瞻远瞩,拓展提升智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4.
高玲 《辅导员》2014,(15):87-87
<正>语文教学读是关键,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学生读多了,自然就理解文章的内容,悟出文章的情感,悟出个性。悟出个性,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潜心读书,互动对话,碰撞思维,交流情感,从而不断获得"兴趣盎然""心领神会""豁然开朗"般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形成真实的、充满真情的过程。一、在课题处以读促悟,悟中激趣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它是人们了解文章的窗口。题目有的概括了文章的中心,有的交代了故事的主  相似文献   

15.
杨光正 《成才之路》2011,(19):21-21
“悟”有领悟、感悟之意,语文教学中的“悟读”即感悟性的阅读,它是在调动学生多种心理意识和品质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发现兴趣,训练学生的发现思维,让学生形成发现能力;是让学生在经历“初读(感知)——细读(研讨)——品读(咀嚼)”的基础上对阅读材料进行心领神会,从而悟出阅读材料的内涵,悟出阅读材料的滋味,在悟中有所发现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语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其学会学习。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预习指导;其次要对学生的阅读加以引导,最后使不建立自学体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之,在学法指导过程中,要做到学中求悟,悟中得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7.
教学是一个无疑不思、无思不悟、无悟不进的过程。心理学家也指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提问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激发、引导作用。语文课堂上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18.
“拳打千遍,其理自现”,这是前辈拳师习拳的总结.拳要多练,达到熟能生巧,功夫自然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学数学也是如此,一要练,二要悟.怎么练,怎么悟呢?我们归纳起来要有四多:多练、多看、多问、多琢磨.  相似文献   

19.
初中《物理》第一册《简单机械》一章,往往被学生认为是力学中较浅的内容,在课本中提到的问题都很简单,一学就会,造成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实际“简单机械”在生活中应用较广,而人们对其理解和判断常会出错.为了让同学们重视并学好这一内容,我想通过几道容易出错的题目,让大家开开眼界,悟出“简单机械“并不简单的道理.  相似文献   

20.
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弓l导学生读书的过程。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提倡以读为本,以读促悟,悟出所读文本的内涵,从而内化文本,达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以文化人的目的。《阅读活动与审美反应理论》一书中认为:每一阅读瞬间都在刺激记忆,而被激发的记忆则能够通过不断调整视角的方法使各个视角活跃起来,并且逐一个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