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甚至失败,如果多次出现类似情况就容易导致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怀疑甚至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文章主要阐述这种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及教学工作者在实践中应如何采用合理的方法,预防学生产生和帮助学生脱离这种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矫治专家塞利格曼和他的同事1967年提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指个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幼师学生"习得性无助"成因主要来自于学生自身、教师、父母及环境,"习得性无助"是困扰幼师生进行体育学习的重要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习得无助现象,并提出了习得无助理论,在心理学界引起人们的关注。该理论主要应用在教育与临床方面。在临床应用方面,主要用于对抑郁病人的治疗;在教育应用方面,主要用于改变学生的无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80年代以来,习得无助理论被引用到体育教学中来,发现在体育课学习中,学生普遍出现无助感,进而导致学生体育课中学习积极性下降,甚至出现回避体育课的情况[1]。在我国体育课教学中,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看,深受竞技体育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过度关注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过于关注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4.
5.
体育考生习得性无助感的归因及预防和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习得性无助感是运动员在训练、测验和比赛后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效应,对面临高考的中学生来说反映尤为严重。通过归因的分析找到预防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旨在使高考学生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面对成功和失败,并给他们以信心和勇气,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体育学习中的习得性无助及其归因训练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分析了习得性无助在学生体育学习中的表现,以及习得性无助与归因之间的关系,结合归因训练的通用模式和利兹归因编码系统,提出了一个适用于体育学习领域的习得性无助的归因训练程序。 相似文献
7.
体育习得性无助感产生与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济时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23(1)
体育习得性无助感是儿童或者青少年拒绝参加体育活动 ,或者仅仅做一试偿 ,然后马上退出。其原因是他们对体育活动的结果很少有或者根本没有控制权 ,(无法体验到体育的乐趣 )因此 ,在体育活动的实践中体验到一种无助的感受。继而远离体育 ,抛弃体育。体育习得性无助感是后天获得的 ,是在体育活动的实践中产生。理解这一特征非常重要。它有助于我们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加以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8.
1、习得性无助感的概念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当个体形成了习得性无助感时,会导致学习与生活中积极主动性的丧失,这将给其一生的发展带来相当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认知解释模式对技能学习的"习得无助"现象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习得无助"现象认知解释模式的理论框架和结构,研究探索技能学习中"习得无助"的认知过程,旨在揭示"习得无助"情况下认知归因、后续朝向任务及后续努力的关系.随机选取了普通高校健美操选项课的女大学生134名组成研究样本,被试学习一套自编难度的健美操.学习测试分为4个纵向单元,并进行认知归因、后续朝向任务及后续努力的问卷调查.最后根据学习的自我报告和成绩评分分出"习得无助"组(65人)和非"习得无助"组(69人).所有数据进行相关和回归的路径分析,结果发现,在健美操学习过程中,"习得无助"的被试倾向把失败归结于内部的因素,后续任务的朝向减少,并放弃努力,无"习得无助"的被试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原因时,也会减少对后续任务的朝向和后续的努力;另外,后续任务的朝向决定后续任务的努力.对这些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体育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在经历挫折与失败后,面临问题时所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是儿童或者青少年拒绝参加体育活动,或者仅仅做一次尝试,然后马上退出,继而远离体育,抛弃体育。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并根据结果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采用认知训练及系统脱敏训练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归因,希望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认知,多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提出了构建学生体育项目技能水平等级体系的理论设想,并介绍其构建思路和方法及意义,同时对构建学生体育项目技能水平等级体系过程中存在的工作难点进行分析研究。其目的是建立较完善、系统的学生体育锻炼和竞赛激励机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让更多的普通学生有机会参加各种校内外体育运动赛事,促进“阳光体育运动”,同时,对提高体育教学计划、进度安排的针对性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技巧啦啦操是深受大学生喜爱的一项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运动损伤正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及项目的推广.文章分析了技巧啦啦操运动规律及特点,寻找运动损伤的成因,并提出了许多相应的预防措施,为预防和减少该运动中的损伤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高强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7):5-10
阐述了默会认识论对两种意识——辅助意识和集中意识——相区分的基本观点,在意识维度上解析其中蕴含的"from-to"动态结构和"认识者"的理论地位,在身体维度上以人在身体中的"寓居"为基础,凸显了人类知识的身体根源和新的身心二元论,继而在运动技能的层面落实默会认识论的各个元素,实现对运动技能的作用过程进行默会认识论层面上的诠释,并以"范例"概念为基础,解析从运动技能到运动技艺的跨越中所蕴含的认识论内涵。结论:在体育哲学角度应用默会认识论,一方面能实现当代体育与古希腊哲学、古希腊体育运动中蕴含的"实践智慧"相承启的哲学史价值,另一方面发现体育运动中"经验"的哲学认识论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4.
范文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5):47-48
技能迁移在技能学习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迁移知识合理组织和安排教学,强化动作技能的积极性迁移,对学生的技能形成会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心理学家研究视野的不断扩大,运动技能这一领域也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关注,本文结合大量文献,对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记忆保持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动作技能保持的特点,分析了动作技能和艾氏学习材料之间的差异,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和建议,从而对目前关于运动技能保持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孙晶晶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5):55-55,84
高校阳光体育的开展,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完善学生体育技能与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的维度,对阻滞与大学生体质下滑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根据高校阳光体育实施的实践,在适合性和学习非冲突性原则的指导下,其开展的最佳时段主要为两类:日常时段,如工作日的午饭前与每日早晨的时段,与周末的全天性时段,有效地弥补了高校体育课堂对大学生体育训练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运动技能获得中的内隐学习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两种方式,它们平行发生并且相互独立,内隐学习所获得的运动技能在环境变化多样,应激条件下以及在保持的时间上都有显著的优点,结论建议我们,在运动技能的训练中应为内隐学习创造更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运动技能与学习方法的匹配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振勇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12):63-64
在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发现学习”以培养探究思维和创新精神的独特价值,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探究”、“合作”、“自主”也成为体育课程中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但是,倡导新的学习方式绝不是对传统学习方式——“接受学习”的颠覆,因为世界上没有万能的,最好的教育方法,只有灵活的、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因此,根据运动技能的不同特点,探讨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方法,才在“增效减负”的实施中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