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计划经济时代,人是隶属单位的,人事档案是单位管理和约束个人的很重要的手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人的社会性逐渐增强,以“双向选择”为特征的人才流动,打破了计划经济时代人员合理流动的禁锢,形成了大量的流动人员。本文所指的流动人员是指无人事档案接收单位或所在单位无权保管人事档案的个人。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档案管理机构不统一,管理人员岗位不确定,管理工作不规范。《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中规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应遵循“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原则,其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2.
流动人员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个人择业自主权和单位用人自主权的逐步落实而出现的新生事物。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组部、人事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二条规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指:(一)辞职或被辞退的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二)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相似文献   

3.
流动人员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个人择业自主权和单位用人自主权的逐步落实而出现的新生事物.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人事档案作为一个人经历的浓缩,反映着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的成长过程,是个人成长的原始记录,具有凭证和参考作用。我国现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是在人员相对固定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大多侧重于反映本人的政治历史和工资晋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以及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员流动增大,人事档案调动频繁,我国现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已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5.
郑震 《湖北档案》2004,(1):77-77
人事档案作为一个人经历的浓缩,反映着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的成长过程,是个人成长的原始记录,具有凭证和参考作用、我国现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是在人员相对固定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大多侧重于反映本人的政治历史和工资晋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以及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员流动增大,人事档案调动频繁,我国现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已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员流动政策的逐步放开,单位和个人相互选择的余地逐步扩大。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已成为人事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是人事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各级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部门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并积极创造条件,使人事档案管理适应人员合理流动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许长 《山西档案》2006,(6):35-36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指员工在社会流动过程中,有关社会团体和组织在人事管理过程中形成的,记述和反映个人经历、德才能绩、工作表现,以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起来的,以备查考的各种历史记录的集合。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我国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已制约员工的合理流动。笔现结合个人信息权的有关理论剖析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有效地配置人才资源,人才交流市场应运而生,随之带来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如何管理的问题。本文试从社会化管理的角度就此问题作些探讨。 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出现的新情况 在计划经济的年代,凡是从业人员的人事档案均由单位管理,无业人员的人事档案则由其户籍所在地的街道管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去“从一而终”的择业观念逐步被“双向选择”、“人尽其才”的新择业观所取代,加之企业改制、资产重组、结构调整等种种改革举措的出台,人员流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这样,管理这些人员的人事档案也遇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 一是无处转。由于种种原因,未落实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或者一些人员离开原单位后,一时尚未找到新的单位,他们的人事档案难以跟人及时转递出去。 二是无人管。一些规模较小的三资企业、民营企业,限于条件,对员工的人事档案无专门人员管理,以致有的人事档案被遗失而引起纠纷。  相似文献   

9.
人事档案作为一个人经历的浓缩,反映着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的成长过程,是个人成长的原始记录,具有凭证和参考作用.我国现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是在人员相对固定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大多侧重于反映本人的政治历史和工资晋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以及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员流动增大,人事档案调动频繁,我国现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已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刘红 《兰台内外》2023,(13):7-9
市公共就业人才中心单位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积极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有助于提高档案服务水平,进一步加深对流动人员待业、就业等情况的了解。因此,本文以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为切入点,结合大数据时代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使用困境,提出相关优化对策,旨在全面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1.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用人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单位和个人双向选择的余地逐步扩大,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已成为人事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流动人员档案包括辞职或辞退人员档案;外商投资企业中方人员档案;乡镇企业、民办、科研机构、私人企业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档案;不包分配暂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大中专毕业生的档案;自费出国人员的档案;其他流动人员的档案。  相似文献   

12.
自我国人事制度改革以来,人员流动和人事档案管理成为广大人事管理部门和用人单位必须面对的问题。为适应社会信息化、网终化发展,实现人事挡案信息的现代化管理已成为必然趋势。目前我国不少单位和系统都建立了必要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本根据人事档案的特点和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简单分析我国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建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杜娟 《山西档案》2013,(Z1):37-38
随着市场经济与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各类人员的流动将会越来越频繁,给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综合问题,但是只要勇于探索、不断开拓,就一定会找到适合本单位发展的人事档案管理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人事档案管理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社会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人才的流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和目前的一些市场化做法,并没有真正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出现了许多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如何改革完善人事档案管理,以适应人事档案制度改革的需要,提升人事档案的全面性、真实性、准确性和有用性,是人事档案管理者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和人员流动政策的逐步放开,单位和个人相互选择的余地逐步扩大,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已成为人事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去年底,中组部、人事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就业渠道也在不断增多,较多的就业机会使人们不再对某一单位"从一而终",从而人员流动更加频繁,导致人事档案管理上出现了诸多问题,人事档案甚至被比作"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而遭人冷落,弃档、自揣档案、档案造假等"失范现象"时有发生。要想改变当前人事档案管理的窘境,原有的作为当时计划经济时代产物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一、强化人事档案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具的社会服务功能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  相似文献   

17.
<正>人事档案是国家机构和社会组织在人事管理活动中直接产生的,反映个人德、能、勤、绩的文件材料。以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历史记录。人事档案工作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重要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户籍制度的改革,更加促进了人员的频繁流动,原有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人事档案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人才流动速度随之加剧,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本文分析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难点和存在问题,探讨了强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对策措施,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人事档案管理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自主管理,单位内部人事档案管理机构,负责管理本单位人事档案;二是社会化档案管理,即由人才机构代管委托单位及个人的档案,即人事代理。在"十八大"提及的社会事业改革过程中,如何加强人事档案的社会化管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一、人才中介机构代理人事档案管理的优势1.档案人员的档案意识较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受过专门  相似文献   

20.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引起了一系列制度的改革,其中人事制度的改革使流动人员、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的档案(以下简称人事档案)出现了不同渠道的流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