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今社会发展离不开技术革命,而网络媒体就是社会高速发展的衍生物;电子政务就是网络传播与政务的结合,电子商务就是网络信息和商业、金融领域的合作;网络出版、网络新闻,实际上就是媒体功能和网络传播的结合。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媒体融合发展,纷纷上网建站,以新的传播形态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在更大的范围内争夺受众和市场。从此,新闻网站成为了新闻传播领域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聊城新  相似文献   

2.
正从信息产业的角度看,电视节目的价值链就是在节目生产和传播过程中有助于节目价值生成和增殖的节点分布状态。在传统的传播技术构架下,电视节目的价值链节点单一且分布线性。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以多媒体为信息呈现形式、以互动为传播动力、以非线性为传播模式的新媒体,不断改变着既有的媒介格局和传播生态。作为对此变局主动或被动的回应,电视节目的价值链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嬗变。从电视传播的整体性变迁上看,这一  相似文献   

3.
胡河宁 《今传媒》2010,(12):43-45
组织传播发展的历史中,比较有影响并获得公认的学派,在我们上一篇讨论的古典学派之后,继起的就是人际关系学派。本文介绍了以福利特、梅奥和卢因为代表的古典理论学派中蕴含的组织传播思想。  相似文献   

4.
胡河宁 《报刊之友》2010,(12):43-45
组织传播发展的历史中,比较有影响并获得公认的学派,在我们上一篇讨论的古典学派之后,继起的就是人际关系学派。本文介绍了以福利特、梅奥和卢因为代表的古典理论学派中蕴含的组织传播思想。  相似文献   

5.
1920年代奉天省汽车运输业得到了发展。汽车运输业的发展,密切了奉天省城市与周围县镇的联系,活跃了经济,从而带动了城乡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手机报的产生得益于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体现了受众对新闻信息多层次、多途径、自主性的需求。本文分析了手机报的传播特点,并探讨了这一媒介在新的手机通讯环境下的发展路径问题。手机报是以手机为传播载体,由移动通讯商与网络经营者提供传播渠道,以报社等新闻传播媒体为信源的一种传播媒介。自2004年第一份中国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出现后,手机报这一媒介形式迅速发展起来,其用户群体也呈快速上升趋势。但是,随着近几年3G技术的出现,手机报在获得更多的媒介技  相似文献   

7.
正主持人语:新媒体时代,新的传播方式不断推陈出新,以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网络电视等为代表的传播工具迅速崛起,实现了信息在时间和空间的及时传递,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组织内和组织外的传播效果。当然,当今媒介环境不断变化,这也给组织传播研究学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还有很多新的传播理论和传播模式需要研究者挖掘和研究,以建构符合时代发展的组织传播体系。本期"组织传播"顺应时代发展,精选三篇文章,深刻探讨  相似文献   

8.
李琳 《今传媒》2013,(4):71-72
入世后,随着汽车价格的逐步放生,中国汽车销量逐年大幅增长,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汽车巨头来华进行本土化传播.面对国外强势汽车品牌的打压,自主汽车品牌如何进行有效地传播成为本土汽车品牌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本文通过对国内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与现状的研究,为自主汽车品牌提出了一条有效的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数据开始产生和出现,这也预示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成为了企业和社会不断发展的新动力。同时数据也为新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大数据作为一种新的资源形态能够更好地促进新闻传播领域发展。本篇论文就是站在了这个角度去进行大数据对新闻传播领域影响的阐释的。由此,本文通过相关调查取样,首先系统阐述大数据对新闻传播领域观念的影响;其次立足实际情况,分析大数据对新闻传播领域实务的影响,以供相关学者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申 《视听纵横》2001,(2):57-58
贝尔纳&;#183;瓦耶纳曾把新闻传播比做商店卖东西,他说“虽然不能‘量体裁衣’,但至少在柜台中提供的大众消费品都是尽量制作和排列得吸引和讨好中等消费者的”。新闻传播形式的发展变化也说明了这一点。从一对众的“播”新闻到一对一的“说”新闻,“以受众为本”的传播理念正在为传媒广泛地接受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一个出版人的视角,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三个维度阐述了中国精神弘扬传播的时代要求。在中国精神弘扬传播中坚持不忘本来,就是要在保持中华文化的主体性上有高度的定力;在中国精神弘扬传播中坚持吸收外来,就是要广泛借鉴各国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在中国精神弘扬传播中坚持面向未来,就是要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2.
罗曼·罗兰说,每个人都有他隐藏的精华,和任何别人的精华不同,它使人具有自己的气味.这就是他的个性.在信息传播快速移动化、自媒体化、多元化的传播新时代,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新媒体以其鲜明的个性,冲击着传统的传播秩序和传播格局.报纸作为传统媒体,如何才能保持其不败,除了内容上无可替代的原创性、权威性和公信力,版面设计的个性化也是重要途径之一.不断被改写的传播规则.回首21世纪开端的12年,无论传媒还是受众,都处于一个改变与被改变的过程中.都市报和电视发展方兴未艾,网络就开始冲击传媒市场,一度让人惊呼报业的冬天到了;而当网络媒体风头正劲时,微博和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则将传播格局带入了传播新时代.风水轮流转,不过12年,传播规则就这样不断被改写.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多种多样的传播媒介得到了快速发展,对高校校报的传播形成了一定的冲击。而媒介存在的核心就是传播效果。因此,一定要重视高校校报的传播,才能保证高校校报的健康发展。在传播学进步的同时,更要重视传播的人、传播受众和媒介这三个群体的关系。校报要想获得健康发展,必须要关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广告的本质是营销,形式是传播。广告本身就是一种传播文化,是向更广泛的公众告知的以反映经济信息和其他社会内容为目的的传播形式。在人类的传播活动中,广告是大众传播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广告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广告已经从简单的信息交流逐渐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作金 《新闻通讯》2014,(11):56-57
所谓电子媒体,就是以电子设备为介质的信息传播媒体,主要包括电视,电影,广播,互联网络,移动通信等。其特点是:信息量大、快捷、可以随时更新即时内容。基于新传播工具和技术,传播范围广,受众命中率高(利于窄众传播),交互性强,个人作为传播者的作用加大,整合了除人际传播外的其他传播类型。"全媒体"是"媒介融合"的必然产物。这一概念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应用和普及,从以前的"跨媒体""多媒体"逐步衍生而成。在信息传播活动中,网络等电子媒体,的确存在报纸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因此对报业产生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16.
经由传播而组织——一种动态的组织传播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静 《新闻大学》2011,(4):112-118,144
“经由传播而组织”,是一种动态的组织传播观.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组织传播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探讨这“经由传播而组织”的具体机制与规律.本文从组织理念发展、组织传播观念变化两个方面,阐述“经由传播而组织”这一动态组织传播观的具体含义、现实背景和理论沿革,探讨它对于组织传播研究发展的价值,以及在当下中国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对外传播走过了60年的发展历程,国际影响力已显著提升,但与日渐提升的国际地位相比还不相适应。其根本原因在于对外传播重国别差异,轻文化差异;重内容,轻形式;重目的,轻手段。以2008年北京奥运传播为契机,当前我国对外传播工作呈现出新的演变态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健康传播运动这一概念进行引介的基础上,对美国健康传播运动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爱国卫生运动为代表的具有健康传播运动形态的健康促进手段进行了回顾,以历时7年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为例,分析目前中国健康传播运动在实践方面出现的新变化。在将爱国卫生运动与"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进行比较后发现,二者在达成健康促进目的的路径、资源占有及运作模式、政府及大众媒体的角色以及运动话语和行动框架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樊新新 《声屏世界》2001,(10):31-31
日益增多的网上新闻媒体,在互联网上聚成了波澜壮阔的潮流。如何看待这种发展趋势?面对信息传播技术革命的挑战,电视如何适应这一新的形势?由于“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功能、传播方式、传播方向、传播机制及传播的社会影响力方面都优于电视,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任务就是要抢先利用各种最先进的电子科技手段来不断完善和提高信息传播的各种功能。同时,从传播观念、媒介形式到人员素质都来一个根本性改变,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正所谓电子媒体,就是以电子设备为介质的信息传播媒体,主要包括电视,电影,广播,互联网络,移动通信等。其特点是:信息量大、快捷、可以随时更新即时内容。基于新传播工具和技术,传播范围广,受众命中率高(利于窄众传播),交互性强,个人作为传播者的作用加大,整合了除人际传播外的其他传播类型。"全媒体"是"媒介融合"的必然产物。这一概念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应用和普及,从以前的"跨媒体""多媒体"逐步衍生而成。在信息传播活动中,网络等电子媒体,的确存在报纸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因此对报业产生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