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的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劳动关系正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利益一体格局,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利益分化与协调的方向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劳动契约实际上是国有企业员工对全体公产成员的契约.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是基于社会主义的平等交易和公平交易的合约关系,是利益型的互利互惠关系.  相似文献   

2.
非典型劳动关系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深化的背景下,劳动关系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多种灵活就业方式应运而生.新的劳动合同法将劳务派遣与非全日制用工纳入调整范围,然而仍有大量的非典型劳动关系游走在劳动法调整的范围之外,因而如何在多元化的劳动关系下保障这一部分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就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以"从属性"为基准,判断非典型劳动关系的性质,进而界定"非典型劳动关系"的特征,提出分层次对其进行法律保护是解决非典型劳动关系劳动者劳动权保障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现代意义上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客观体现了劳动者与劳动组织之间,因劳动而产生的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从本质上讲劳动关系实际上就是利益关系,正由于劳动关系双方各自有着各自的利益,相互之间产生矛盾不可避免,这便导致了劳动关系的不和谐发展。同样,在我国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也存在着许多因素影响着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对这些不和谐因素如若不加调解势必会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快,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为此,要通过加快劳动立法、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和健全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等途径,进一步加强国家对劳动关系问题的规范、调控和管理,推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型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企业改革与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规范企业劳动用工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建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前提和要求。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关系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关系的特点,深入探索市场经济下劳动关系的调整,并对我国现阶段劳动关系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1979—1992年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作为改革发轫地的农村进行了多项经济制度变革,形成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承包制劳动关系和乡镇企业雇佣劳动关系两种主要的劳动关系形态,劳动关系主体构成、运行方式、矛盾调解等方面均遵循不同的制度框架,劳动关系变化呈现如下特点:劳动关系实现了由行政指令性劳动关系向基于契约的个体自主劳动关系的转变;变革是由农民自发进行的自下而上的经济变革所推动的;对农村劳动关系的调节和对劳动争议的处理逐渐法制化,但又有显著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8.
雇工劳动关系在中国当今社会的"复现",决不是"丛林法则"作用的结果,而是中国社会改革必然选择的制度安排。在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看来,雇工剥削关系一定是对抗关系。邓小平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雇工劳动关系不一定都是对抗关系,社会主义凭借自身的制度优势,完全可以对雇工劳动关系作有利化处理,并为此设计了规范性和防范性两道"平衡装置"。正是这两道"平衡装置"的建立和完善,才使雇工劳动关系在非对抗和非主体的状态下,朝着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和共同富裕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根本,而劳动关系是现代经济生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恩格斯指出:“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劳动关系和谐与否,不仅事关每个劳动者和家庭的切身利益,而且还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劳动关系是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之一,由于劳资双方利益的对立性,劳动争议也一直存在。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诞生和发展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之中,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在制度构建和实践中都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分析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建议,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有企业也进行了走向市场的公司制改造,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内的劳动关系由以行政型为主向以契约型为主转变。契约型劳动关系有以下特征:企业管理者与劳动者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正处于由"主人翁"向"劳动者"的转变中;企业劳动关系由利益一体型向利益冲突型转变。这种契约型的劳动关系不利于初次分配中公平的实现,因此,有必要通过完善集体谈判制度等改革措施构建新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2.
邓永辉 《林区教学》2012,(12):46-47
西方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发展经历了直接剥夺式、激烈斗争式、过渡期、法制化、产业民主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劳动关系。在劳动关系发展历史中,生产力是劳动关系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同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制约劳动关系发展,劳动关系总体上渐趋缓和,全球化使劳动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我国劳动关系发展的启示: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劳动法律设计的具体性受制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提升劳动者职业竞争力是和谐个别劳动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地勘单位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与选择。随着地勘单位改革的逐步深入,劳动关系双方主体地位及权利的进一步明确,双方之间的利益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利益关系的调整必然引发劳动争议纠纷。本文就此针对当前地勘单位改革中劳动争议法律问题做简单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确处理劳动争议是保护劳动关系稳定和顺利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方式有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其中最有影响力、覆盖范围最广的是劳动仲裁制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劳动争议出现了不同以往的新特点,如何建立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成为当务之急。一、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存在的不足(一)仲裁程序前置的规定有其弊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第79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劳动关系目前在性质上和制度上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变化的实质是劳动关系的制度变迁,在劳动关系的制度变迁中,最关键的是确立劳动力市场产权主体的地位,明晰劳动力市场主体的产权关系,为劳动关系的制度变迁提供基础条件。本文着重分析了向市场经济过渡中的中国劳动关系的变化,并阐述了产权明晰前和产权明晰后的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梁桂英 《考试周刊》2011,(52):49-5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是群众性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形式和载体。企业工会在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应注重以企业文化理念建设为载体,夯实和谐劳动关系的思想基础。没有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企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难以实现。企业文化是优化劳动关系,促进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现代企业管理已经越来越显现出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潘百林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4):114-116,125
劳动关系是经济社会中生产关系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要求,高校人事管理应转向协调劳动关系,用劳动法规调整高校劳动关系。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要应对挑战,完善聘用制,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高等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没有比"和谐社会"更能引起关注的话题了。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延伸和深化,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等内涵已成为代表委员的共识。在这样的大氛围中,如何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自然而然地进入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视野。众所周知,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因此,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无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事实上,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势不可挡,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对于企业乃至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19.
劳动合同的性质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观点视劳动合同为公法性质的合同。在社会主义劳动制度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今天,此现点有其不合理之处。文章认为,劳动合同是私法性质的合同,把劳动关系视为私权范围,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契约化,符合社会主义经济法制化的要求;同时,将其纳入统一《合同法》调整的合同范围之内,有利于我国合同制度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自然,劳动合同的特殊性亦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劳动关系的视角,通过对湖南省1名小学生的叙事研究,发现新冠疫情带来的长期居家学习生活显著改变了他身处其中的劳动关系,为其创设了良好的劳动教育情境,直接提升了他的劳动主体意识和权益意识,进而推动其他劳动素养要素的养成。因此,小学生劳动素养的养成应在家校协同与合作的基础上,创设真实的劳动情境和劳动关系,不断丰富劳动关系的内容,并加强劳动过程中的多主体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