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从比较文学接受学的视角出发,考察由《长恨歌》到《源氏物语》之《桐壶》一帖的变异。在唐风文化盛行的日本平安朝,紫式部熟读《长恨歌》,并通过日本传统文学价值观的过滤性吸收,最终创作出《桐壶》。《桐壶》一帖甚至整个《源氏物语》体现了日本文学的远离政治的传统。这种文学审美与《长恨歌》的讽喻,乃至中国的"经世"文学都相去甚远,大为不同。  相似文献   

2.
《源氏物语》被称为日本古典文学史上的"双璧"之一,作者紫式部在文学领域为中日交流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她在长达54卷的历史故事画卷《源氏物语》中,频频引用中国古典文献,为汉文学在日本文学土壤中的广泛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从比较文学的视点出发,通过考察平安时代女性作家紫式部的汉文学修养与其文学创作的关系,尝试分析作者是如何借鉴汉诗文的故事原型创作出独特的文学主题。  相似文献   

3.
《源氏物语》是日本传统文学的精华,它充分融合了中国古典文学和佛教思想。其作者紫式部充分发挥了自己汉文化的深厚底蕴,理解了怎样在物语文学中使用汉诗。文章在先前研究者的基础上,对若干案例尝试重新考察研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重点了解《源氏物语》中汉诗引用的特色手法以及对作者创作意图的探寻。  相似文献   

4.
在中唐的诗歌创作和诗学批评中,白居易都是很重要的一位。他的讽喻诗的创作和主张,尤为人们重视。白居易提倡的写作讽喻诗的言论是其诗论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部分。本拟就白居易创作讽喻诗的时代背景、目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紫式部是日本平安(794~1192)中期物语作者、歌人。其创作的《源氏物语》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长篇叙事小说,在日本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走进《源氏物语》,可以更多认识作品本身及作者。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长篇小说中,《源氏物语》可以说是最早产生的一本文学巨著,它不仅在日本的平安时代引起了轰动,时至今日,也仍在为世界上的小说研究者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研究素材。《源氏物语》中比较具有典型艺术特征的就必然要属于梦境和宗教这两个元素,我们可知紫式部之所以会选择在小说中融入宗教元素,是因为对诗人白居易的敬仰。因此为了更加深入地探讨《源氏物语》中梦境折射的宗教元素,本文特以佛教、神道、道教作为三个要点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7.
《源氏物语》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的代表作,是日本平安时代物语文学的典范。空蝉是《源氏物语》中《帚木》中出场的贵族妇女,也是一个拒绝了光源氏表白求爱的特别的形象。本文试从情节推进方式、"情"与"礼"的关系、"情"与"义"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探寻《源氏物语》中空蝉-源氏情爱关系的推进方式及情与礼、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源氏物语》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在11世纪初创作的一部长篇写实小说,她鲜明地刻画了日本平安时代的贵族生活,用纤细哀伤的笔调勾画出以源氏为主的贵族男女的感情生活。美丽与哀愁是其贯穿始终的主题,物哀这一"日本古典文学艺术的魂魄",在其中也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9.
《源氏物语》是日本知名女性作家紫式部于11世纪创作的长篇小说,该部作品被称为是日本历史文学的巅峰之作。首先论述《源氏物语》的创作背景,从体现了日本民族文化精神、代表着和风化的完成、是平安时代的文化缩影几方面,分析了该部文学作品蕴藏的文化价值。基于此,从日本平安文化的角度,通过政治文化、女性文化、国风文化三个维度,进一步深入解读《源氏物语》,以期充分了解其包含的历史文化,明确其文化内涵和意义,掌握日本平安时代的社会面貌,突出《源氏物语》的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10.
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是日本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以往的理论研究仅限于其文学成就和艺术风格的研究。《紫式部的中国情结》试图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进行探讨。分析《源氏物语》与中国文化交流的关系。紫式部是一位对中国怀有美好感情的日本女作家。她对中国的真挚情感凝聚成这部流芳百世的杰作,它的出现汲取了中日两国的文化精华,并为两国的文化交流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11.
在白居易的诗歌中 ,闲适诗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中以“知足保和”情趣的“池上篇”闲适系列作品是他“独善之义”思想的反映。本文从“池上篇”系列作品入手 ,对白居易的诗歌中的闲适作品做深层次的分析考察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略论述了白居易的三峡诗的艺术特色,它对全面认识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辽代诗歌创作中的唐诗接受,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在体裁运用上,辽诗直承唐而下,几乎唐代各种体裁诗皆备;二是从诗人而言,辽代诗歌创作多方面受容了白居易、李白、杜甫等人的诗风,从诗作传统而言,则着重受容了唐人边塞诗传统和晚唐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江州时期是白居易山水诗的快速发展和成熟时期,其间作山水诗50多首.诗歌总体特征是"冷暗忧病"与"飘逸清峻",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或"清寒自赏"、或"自然妙悟"、或"浪漫惊警"等多种风格并存的格局,为白居易以后山水诗高峰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创作基础,并给我们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的讽谕诗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传统,于思想性、艺术性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反映现实、针砭时弊的有力工具,在中唐社会生活中发挥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既深于诗文,又雅擅丹青,妙解音律,故所作诗章,多富于绘画性与音乐性。文章通过从构图、色彩、用韵等绘画与音乐角度的深入考察,有力地证明了白居易的诗富于绘画性与音乐性的鲜明特点,对我们进一步理解白居易的诗歌作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自居易是中唐时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170多首讽喻诗,这些诗篇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这些讽喻诗的特点可以从如下五方面作出探讨。(一)坎坷经历:白居易讽喻诗人民性形成的现实原因;(二)现实主义诗论:白居易讽喻诗人民性的理论基础;(三)诗歌创作:白居易讽喻诗人民性的具体体现;(四)诗歌形式:自居易讽喻诗人民性的外在统一;(五)诗歌影响:自居易讽喻诗人民性的持久魅力。  相似文献   

18.
学界关于中唐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思想等研究已有显著成果,然对诗人诗作所蕴涵之情感体察仍略存不足。以白居易诗歌为切入点,梳理诗人细腻之情感世界,品味诗人对妻、子、兄弟之深厚情感,并尝试挖掘与之相关之主客观原因,对窥见白诗之亲情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