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借荆州”问题是三国时代的一个事件,它使孙刘间的同盟关系复杂化,导致了荆州争夺战的发生,最后以孙吴全据荆州的长江中下游部分而告终。而孙权借荆州与刘备,被史学界一致认为是对曹魏的巨大威胁。岳玉玺先生“曹操不忧反喜”的论断是众多观点中独树一帜的新结论,本文拟结合史料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2.
庞统考论     
庞统为荆州名士,曾先后在刘表、周瑜手下任职,投奔刘备集团较晚。后来他成为刘备主要谋士之一,并在取益州问题上打消了刘备的一些顾虑。其后他随刘备入益州,并为刘备夺取该州献计献策。庞统还表现出为刘备尽忠甚至不惜牺牲的一面,他在率众攻城时遇害。庞统有知人之才,善于品评人物,并曾向刘备举荐彭羕等。庞统与法正可说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谋士,他是有谋略且有德可称者。  相似文献   

3.
《快乐阅读》2008,(9):54-54
1.诸葛亮:"明天我就去江东游说孙权,与我们联合对抗曹操。"刘备深情地递给诸葛亮一大碗白米饭,说道:"去东吴路途遥远,需要体力,来,多吃点……"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人心的向背”这一独特视角对三国时期的荆州之争进行解读,得出“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荆州和益州,在汉末三国时代扮演了重要角色,对于刘备集团而言有着立国之基的特殊意义;而孙吴集团也想全据长江,保境安民;曹操想统一南方,也必须占领这两个军事要地。围绕荆益的争夺,引发了一系列政治军事行动。薛国中先生认为对于刘备集团而言"重益轻荆"是错误的,应当把荆州作为根本;失荆州应该问责诸葛亮。笔者则以为对于刘备集团而言荆州、益州是鸟之双翼,荆州之失应由关羽负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6.
赤壁1800年     
赤壁之战,可能是冷兵器时代,最令中国人津津乐道一场战争。这是因为,它包涵了所有戏剧性的元素,比如强弱对比鲜明的军队,意志力坚强的统帅,反败为胜的曲折历程,还有就是,气贯长虹的英雄故事。  相似文献   

7.
明末清初小说家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的周瑜这一人物形象,是一个带有矛盾性的艺术形象,即在其身上既充满着目光短浅、心胸狭隘的小气,又存在着足以令三军将士敬服的才气和勇气。就其勇气而言,着重体现在联刘抗曹的忠勇之气和左右君主的无私勇气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周瑜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的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 ,也是我国历史上实有的三国鼎立之时吴国的重要辅臣 ,对后汉三国之势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无论是作为艺术形象、还是历史上实有其人的周瑜 ,都是值得研究的。在周瑜的身上存在着非凡的“才气” ;周瑜因才气而成为吴国的重要辅臣。在对曹操的战与降的选择和赤壁大战等情节中充分显示出了周瑜的“才气”。  相似文献   

9.
周瑜是汉末三国时代杰出的军政人物,他为辅佐孙吴集团创立江东基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周瑜故里究竟在哪里一直为史学界所重视。基于对周瑜的家族族望地、出生地“舒县”的历史沿革和周瑜墓的考证,以及近年来《庐江周氏宗谱》的发现,尤其是最近庐江对汉代大城坂遗址的初步勘察,进一步证明周瑜故里在今天的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三国演义>对荆州战役发生、发展和变化、结局的全过程描写,与史籍记载的对比、印证,论述了荆州战役的生动、真实的艺术描写给予读者充畅审美享受中具有的"以史为鉴"、"喻世明言"的作用,批驳了"大意失荆州"说之非.  相似文献   

11.
《芋粥》是芥川龙之介取材于《今昔物语集》写就的历史题材的小说.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芥川都对原作进行了再创作.形式上的再创作主要体现在让叙述者“外显”这一点上.而通过分析《芋粥》中叙述者的类型,可以更好地对文本进行叙事分析  相似文献   

12.
周瑜性格的再评价:“小气”还是“大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瑜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的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又是三国时期实有其人的吴国重要辅臣。罗贯中出于拥刘的写作宗旨,在其笔下的周瑜身上,虽显露出许多才气、勇气,但更多的是"小气"。因此,在谈周瑜才气、勇气的同时,必须透过小说中周瑜"小气"的现象去考证其源由,以还周瑜的本来面目———大器。  相似文献   

13.
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深刻影响着宋玉的创作意识、处世原则及人格修养。一般认为由宋玉开创的云雨意象与伤春、悲秋主题,事实上都可以在《周易》中找到原型与源头。而《周易》的“刚健中正”观念、“阴阳和谐思想、”“遁世无闷理念、”“进德修业操守”、“柔顺和悦人格”,也都深刻地影响了宋玉。过去由于人们没有洞悉《周易》哲学智慧对宋玉的深厚影响,因而对宋玉的为人处世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存在较多的误解与误读。  相似文献   

14.
论孙刘联盟     
孙刘联盟是在曹操大兵压境的严峻形势下孙权、刘备采取的权宜之计。长远而论,联盟与双方的争霸图谋相冲突。联盟在鲁肃、诸葛亮的全力、倾心推动下形成,势必随着他们不能掌握局面或离世而出现波折。孙权、刘备及其部属于联盟多无诚意,但联盟破裂应归罪于孙权、吕蒙而非刘备、关羽。吴、蜀后期的"盟好"关系尽管是因为"蜀弱吴孤"和吴国国政混乱不得已而为之,但"掎角之势"仍然保障了三分局面的相对稳定和吴、蜀向南方、"南中"发展。与历史上众多的国家或政治集团之间的所谓联盟相比,孙刘联盟产生过重大影响,是维持时间长、有过真诚合作的代表。  相似文献   

15.
摘要:刘备和关羽曾经是情同手足的兄弟,在刘备创业的早期,他们肝胆相照,休戚与共。然而,在以后的军事斗争和个人交往中,刘关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兄弟关系演变为相互不够信任的陌路人,其中的矛盾,值得探讨。一方面是关羽本人刚愎自用的性格问题,另一方面是刘备自己的政治构想,由于双方在逐渐的斗争环境中表现出了各自的价值观与利益追求,因而相互矛盾并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奇书之一。拥刘反曹既是作者的基本立场。也是全书的结构主线。在三国鼎立之势中,东吴一方陷入了一种较为尴尬的境地。既不是作者极力歌颂的汉家后裔,也不是鞭挞批判的篡权贼子,而主帅周瑜这一形象在夹缝中不断地徘徊,一会儿是神勇无比、屡建奇功的英雄,一会儿是心胸狭窄、愚蠢无比的小丑,不同的性格奇怪地缠绕在一起,塑造成了一个扭曲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7.
汉末至晋,两个外来势力统治着益州地区。在这期间,他们既采取了相同的措施,也制定了不同的政策。同时。益州土士人对待这两个外来势力的态度,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