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联趣谈     
郭艳红 《下一代》2011,(3):17-17
对联是一种集诗歌、书法为一体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对联的种类繁多,可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谐趣联等。  相似文献   

2.
对联种种     
春联:欢庆春节、新年时贴在门上的对联。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楹联:指旧时庙宇、寺院楹柱上的对联(有时也将对联统称为楹联)。寿联:祝贺寿辰用的对联。婚联:祝贺结婚时用的对联。  相似文献   

3.
我们都知道,对联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等。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4.
漫话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楹贴、对子,它包括春联、名胜联、喜庆联、哀挽联、修学治学联、建房乔迁联、行业联等。作为一种民族、民俗文学形式,千百年来,对联以其雅俗共赏、可庄可谐的艺术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5.
诗歌、对联是我国重要的文学形式,是人们喜闻乐见、广为流传的文化传承器,在民间有广泛的基础,如对联中的春联、装饰联、专用联(挽联、寿联、婚联、喜联、座右联等)、交际联在民间曾广泛使用。通过这些文学形式,人们可以状景叙事,抒情寓意。以精练的语言文字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和各地高考命题中连续出现“对联题”这种新形式,考查的是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了解对联的格式:从格式上看,它由三部分组成:上联:第一句,也叫出句;下联:第二句,也称对句;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上、下联是对联的主体, 缺一不可。第二,对联要求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第三,要对仗工整,即字数相等,诃性相对,句式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句式中一致的位置上。第四,要熟悉对联的类型:从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可以分为:春联、楹联、婚联、挽联、寿联、赠联、勉联等。最后,要把握对联内容。对联上下文的内容要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内容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才能很好地说明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除夕,若有雪,最好。对我来说,不仅仅是“瑞雪兆丰年”的期盼。灯火辉煌中,信步走去,一任瑞雪飘飘落满肩头,一任目光有意无意地观赏着那大门、小门上大红的春联。间或一两副字好词妙的春联跳进眼帘,必驻足欣赏,品味再三,如小酌一杯,乐在其中。于是,春节观春联,平时观对联,大凡行业联、婚联、寿联、挽联、名胜联、庙祀馆堂联都在我的兴趣中。 随着天南地北的见闻,名山大川的游历,风俗民情的考察,看到的对联多了,渐渐地感触到了对联背后那丰富的文化底蕴。譬如,同为帝王古都,北京的对联雍容华贵,西安的对联格高千古,开封…  相似文献   

8.
我作挽联     
挽联是对联的一种,表达人们对逝者的怀念、祭奠、肯定、褒奖感情。我保存的对联资料中,有很多名家和一般作者为名人和普通人作的挽联,其中佳作甚多,咏之再三,嗟叹不已。  相似文献   

9.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深受人们喜爱。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题写的楹联等。  相似文献   

10.
闲话挽联     
于其 《语文知识》2001,(8):9-10
挽联,是对联的一种,专用于表达对死者的哀思和生者的意愿。这种对联形式,最迟在北宋年间即已出现,如北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宰相王安石就曾为病故的大臣韩绮写过这样一副挽联: 木稼曾闻达官怕山颓今见哲人萎一般说来,挽联的表意作用无  相似文献   

11.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包括“门帖(门对)、“春联”(春帖)、“喜联”、“寿联”、“挽联”等等,多数是悬挂或粘贴在大门两边的“联语”。对联利用汉语的特殊性能来造句、修辞、取景叙事,抒情写意,以精美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对仗工稳,平仄交替,因而具有独特的民族色彩。  相似文献   

12.
反动统治者袁世凯死后,四川有位学者写了一副挽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挽联是对联的一种,它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可是上面这副挽联却不是这样的。难道学者  相似文献   

13.
石玉中 《新高考》2009,(9):43-43
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的对联。挽联的写作讲求对仗和平仄,言简意赅,一语千韵,使人过目难忘。挽联的立意一般比较积极,与时代精神相合拍,对人民起着正面作用。适当地利用挽联创设新情境、拓展新思路、提出新问题,考查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对于历史材料的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14.
对联园地,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歇后联就是其中别具风姿的一朵小花。它巧妙隐去联语中的关键性字词,不但委婉含蓄,寓意深刻,而且幽默机智,趣味横生。一副好的歇后联,往往叫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北宋诗人黄庭坚,自号山谷老人。他晚年填过一首《西江月》词,  相似文献   

15.
漫话对联     
对联,又叫楹(Yíng)联、联语、对子、联对子。作为中国的一种独特文学式样,从古到今,用途非常广泛。从前私塾专门设有学习对联的功课,叫“对课”,并且抓得很扎实。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道:“正午习字,晚上对课……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这是为日后写作对联、填词作诗打基础。今天的青年学生不必写古诗词,但对联还是经常要写,即使从欣赏名联佳作角度出发,也有必要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一、对联的来源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先秦著作中,对偶句多,如《尚书》“谦得益,满招损”,《诗经·  相似文献   

16.
自陶渊明作《自祭文》《挽歌》诗以降,文人墨客的自挽之辞便绵绵不绝。明清楹联兴盛,自挽之联亦成楹联中一支奇葩。各种自挽联,或抒豪情,或状功业,或叙平生,或戒后人,内容各异。多有所观。然诙谐戏谑充满趣味的自挽联似不多见。人之将死,其言也“趣”,有些自  相似文献   

17.
奇联共欣赏     
对联作为极富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学样式,源远流长,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其中有许多奇联,更使人觉得妙趣横生,别有情致。窃国大盗袁世凯死后,四川有人送挽联一副:“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众皆不解,“袁世凯”怎能对得起“中国人民”?“是啊!袁世  相似文献   

18.
在礼赞毛泽东的对联中,有一部分是嵌名联,让人读来感觉意味深长。有的是将名字嵌入对联上下句的首字位置,这叫鹤首格。例如:①泽色绘成新世界,东风吹变  相似文献   

19.
庞中书 《成才之路》2010,(20):M0003-M0003
这副对联很怪。初一看,怎么上联和下联完全相同,都是八个字:好读书时不好读书。这能叫对联吗?仔细品味,这真是一副绝妙对联。多亏我们古人的聪明才智,想出这么一副好联,送给天下的读书人;  相似文献   

20.
解放前,一位数学教师劳累致死,某英语教师悲痛之余,送了这样一副挽联:为X、Y、Z送了君命叫W、F、S依靠何人上联中X、Y、Z是数学中常用的未知数代号:下联中W、F、S分别是英语单词wife(妻子)、father(父亲)、son(儿子)第一个字母的大写。这副对联道出了旧社会教师生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