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合作教育的教育价值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作教育是一种教育模式,而不是一种带有职业培训性质的工作策略。合作教育根植于坚实的理论基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这是合作教育产生近百年来,不断发展,生命力持续增强,在世界影响越来越大的根本原因。如今,合作教育在教育理论和培养模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和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已经成为许多高职院校采用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理论概念、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必要性以及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形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3.
产学合作教育作为一种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各国政府、学校和企业的青睐。阐述了国内外产学合作教育概况及其特点,论述了我国高职院校开展产学合作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模式,提出了我国高职院校开展产学合作教育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教育国际化与国际教育合作趋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把世界联成了一体,经济的国际化需求引发了教育国际化,并促进了国际教育合作。在现代教育发展进程中,教育国际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而国际教育合作又加快了教育国际化的步骤,促进了教育的共同发展。教育国际化和国际教育合作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林学系产学研合作教育系统的结构、机制、功能和特征,阐述了林学系在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中持续发展的事实,认为产学研合作教育系统既是一个半开放的可控系统,也是一种高职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和办学方法,林学系产学研合作教育系统模型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6.
合作教育可以提高理论的应用性与针对性,加强实践的目的性与规范性。经济的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使教育不仅具有公益性,而且表现出与企业相同、甚至更加突出的产业性;知识的生成性与构建性为合作教育的实施奠定了认知理论基础。随着教师教育的发展,其培养模式和办学方式越来越依赖于多部门的分工合作;合作教育的出现为教师教育进行多部门合作培养人才,提供了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7.
学校教育合作价值取向关系着学校教育的实践变革与理论思索,对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学校教育合作价值取向作为一种倡导师生合作、家校合作、校际合作的行动指向和价值观念,具有鲜明的道德性、公共性、共享性,有助于整合学校教育中的个人与社会取向,破除学校教育中的公平与效率矛盾,减少学校教育中的合作与竞争冲突,突出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合作教育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张炼 《江苏高教》2000,(1):93-96
一、关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概念 什么是产学研合作教育?这个问题在我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回答。由于有关产学研的提法很多,如产学合作、产学合作办学、产学研结合、产学研工程等等,而且每种提法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在使用过程中有时又相互替代,使得产学研合作教育这种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往往被混淆其中,概念也变得十分模糊。在实践中,一些学校把产学研合作进行科研与开发、产学研结合进行科研成果转化等当成是产学研合作教育,而没有把人才培养纳入到产学研合作的工作中去。这其实是对产学研合作教育概念一种比较片面…  相似文献   

9.
教育即对话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基本理论范式。教育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对话式教育,通过教育对话达到教育主体之间以及个体与人类文化之间生命精神能量的转换,促进个体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教育对话是一种民主、平等、合作、共享的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自我理解的过程,也是一种个体与人类文化之间生命精神能量的转换和创造性生成过程。"教育即对话"倡导把现行教育中束缚学生的传统教育范式转换为教育对话范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育对话范式。  相似文献   

10.
高职产学合作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性人才的教育模式.产学合作教育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高职校企合作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性质的高等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与产业部门有着天然、密切的联系,具有明显的产学合作教育特色。从世界产学合作教育的发展历史看,合作教育也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的特色。校企合作教育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历史不长,校企合作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急待解决的问题。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对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基于共生理论的产学合作教育联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叔钧 《高教探索》2012,(2):144-146
产学合作教育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方式。产学合作教育的实施需要产学双方建立互惠互利的联盟合作关系。从共生理论的视角来分析产学合作教育联盟的形成机制,从共生系统的整体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产学合作教育联盟的共生关系,为高校产学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论思想政治课的合作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把合作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之内,已成为一种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事情,因为它有益于德育内容的完善、德育功能的强化和德育对象的发展。在合作教育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教育、合作精神教育、合作技能教育、合作道德教育。而实现这一教育,需要我们采取以下一些策略:努力克服影响合作的不良意识,坚持以合作教学方式为手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机会,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合作教育制是一种工读交替、将学生在校业务学习和在合作单位获取相应工作经验结合起来的培养人才的方式。合作教育始于约80年前的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工程学院。到1983年,全美工科学生有8.2%接受了这种教育。目前,各工业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教育也开始与企业、公司合作,进行联合培养。合作教育加强了学校、企业、公司等各方面的联系,把获得新的科学知识的过程、传授教育知识的过程和实际应用生产知识的过程紧  相似文献   

15.
全纳教育是一种国际性的教育思潮和实践。文章对全纳教育的理念和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认为其要点在于接纳与融合、有效参与、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合作四方面,梳理了全纳教育的理论前提和目标定位,并据此提出在普通教育领域推广全纳教育实践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6.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是有别于传统课堂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其本质是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即把生产、教学和科研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其历史源于19世纪初的美国,美国称之为“合作教育”(Corperation Education),这种模式的基本原则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也就是实行“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共同育人,学生参加一定的顶岗实践活动”的形式,其实施途径和方法是“工学结合、定岗实践”。这种教育模式讲究学校教育与现场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获取经验并提高素质,尤其适用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是一种客观趋势。高职教育国际化进程中,高职教育共性逐渐形成、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质量评价体系国际化等特征明显。面对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态势,我国高职教育需从容应对:树立国际化的理念、推进本土化与国际化的融合、构建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立健全国际化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加快信息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18.
解读“全纳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国际教育思潮。它的内涵是指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兴起的客观背景是社会民主化、教育全民化。基本理念包括:教育是一种权利;主张民主平等;提倡合作参与等。  相似文献   

19.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与时代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高等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三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最终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本文对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历程分别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质与内涵,结合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总结分析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综合特点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一、信息时代的协同教育国内外发展现状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人生成长的几种最重要的教育方式。而在学校教育阶段,如何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联系,共同实现协调、补充和合作,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美国和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